时间:2024-05-07
樊树林
目前,今年高考已经结束。此前,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江苏省高校“减招事件”就是最为显著的一例,当时,江苏省教育厅紧急召开发布会,向公众解释招生计划:虽然从江苏省内高校中调出3.8万个招生计划去中西部地区以及录取率较低的人口大省,但是江苏录取率不会因此降低,甚至还略有提高。舆论虽有所改观,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丝毫没有减弱,特别是在马上到来的高校招生之际。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然而在利益面前,谁都不会退让,教育公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西部欠发达省份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历史原因,高校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从长远来讲,靠发达省份的这种“济困”是行不通的,只有加强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推动高校招生公平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教育公平呢?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在推进教育公平的实践过程中,尽管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但施行多年收效甚微,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诸多问题中最核心的“症结”之一。
国内高等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已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比如,全国人大代表毛杰连续多年为高校分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鸣不平。特别是在今年3月1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毛杰发言时,再次就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发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撕掉部属、省属标签,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
中国高校分为中央部属高校、地方省属高校,这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格局。部属院校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其直属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直属管理的一批高等院校,而省属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尽管两者只是“一字之差”,但实际区别很大。
虽然当初设立部属院校的目的在于改革上先走一步,在提高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其阵容上大多为“985”、“211”院校,实力非同一般,学科特色也很明显。因为有部属这一身份,其从中央获得的教育资金、资源支持要比省属院校多得多,这也无形中造成了省属院校上升渠道狭窄,投入捉襟见肘的局面;部属院校的“鲶鱼效应”没有充分显现,却阻碍了国内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步伐。
就拿西部重要省份甘肃论之,虽说其区位优势显著,在国家中西部崛起、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带动作用,但由于历史等原因,甘肃除了兰州大学属于中央部属高校外,其他高等教育院校从中央获得的资金、资源支持较少,甘肃尽管在教育投入上连年增加,但由于先天基础薄弱等原因,全省高等教育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优秀考生外流严重,高等教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有限。甘肃如此,国内像河南等省份也似乎概莫能外。
教育是涉及千秋万代的大业,教育公平更是人人期望。在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在高等教育院校均衡上持续发力,因为这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关键一环。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弱化部属、省属标签,在项目分配、实施、资金保障等方面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高校建设,从而提高当地高等教育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