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范军
当教育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即刻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城市学校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可本来就衰弱的农村学校该何去何从?倘若不全方位突破,必然拉大与城乡教育的差距,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
首先,需要政府发力。农村学校特别是一些偏远山区学校,现代教学设备的配置相对滞后,这是制约农村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农村教育上要加大财政投入,实施精准扶贫,改善农村学校现代教育教学设备,力争实现互联网的全覆盖。
其次,学校要有紧迫感、危机感,除充分利用网络研修平台加强互联网技术培训外,还应有计划地派出年轻教师去城市学校取经充电,培养一批熟知互联网应用的教学人才,做到未雨绸缪。互联网这一工具实现了教学资源载体的转移,方便教学过程记录和共享,突破时空限制,给教学提供了便利。农村学校对“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的冲击和变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主动探索,不能被动等待。
再次,農村学校在向城市教育取经的时候,不能一概“拿来”。比如,在实现载体转移时,由于受资源开发者的专业素质限制,出现了大量劣质的教案库、试题库、课件库,在实现电子化供应时,难免有大量粗糙、重复的教案、试题、课件流进课堂。再如,在不少“翻转课堂”上,一些教师依赖互联网资源,完全利用直播、录播等影音视频技术进行教学,这样势必造成教学个性的泯灭,教师的学识水平和人格影响力被隐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道德感染无法实现,德育资源大量流失或被“屏蔽”。
最后,在“互联网+”时代,农村学校有“后来居上”的优势,有了前车之鉴,可防重蹈覆辙。既要看到“互联网+”给农村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更要在实践中利用互联网主动把教育教学研究搞起来,在实践中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不能奉行“拿来主义”思维,不能重形式而轻内容。具体而言,农村教师应主动规避把互联网“教学工具化倾向”,弥补学科教学与德育割裂的短板,寻求“互联网+教育”中教学与情感交流、教学与德育融合的交汇点,在现代教学工具应用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把“翻转课堂”打造成“我的自由王国”,从而实现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