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讲究教学策略 提高解题能力

时间:2024-05-07

魏琼

【关键词】 数学教学;解题能力;归类;数学知识;解题思路;

求异思维;数学题;自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8—0107—01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加之教师比较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不注意引导学生对方法进行探讨、对数学习题进行归类,导致学生解题能力低下。而解题能力又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因此如何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解题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的课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

一、归类数学知识,构建数学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知识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数学知识体系中还有知识盲点,知识的联系就会中断,思维就会受阻。学生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往往想不到归类整理,零散的知识点没有形成网络,所以他们不会全面思考问题。因此,在进行数学习题教学时,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网络是首要任务。那么,如何构建数学知识网络呢?小学数学可以归类成计算、应用题和几何计算三大块内容,每一块内容又有很多小知识点。要将数学知识毫无遗漏地归藏入库,最简便可行的方法是利用教材目录进行宏观分类。例如,几何里面把所有的小学数学教材搜集在一起,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年级所学的不同内容:射线、直线、线段、圆、三角形、四边形等内容,四边形又分任意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内容。故而可以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周长以面积放在一起串讲。又如,将圆锥、圆台、圆柱放在一起观察,弄清图形变化情况,学生能直观地观察图形异同,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在理解中不断深化、内化、强化、活化数学知识,为学生正确解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习题教学中,拓展学生解题思路

大多数教师有个认识误区,觉得只要把题解出来就可以了,不注重习题思路解析,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所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至关重要。笔者是这样做的:要让学生将习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数弄清楚,之后再引导他们分析已知条件和未知数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很容易给学生讲清思路。除此之外,还要总结这类问题的常用方法,看看问题陷阱在哪里,问题是否还可以演变,能演变出哪些数学问题,问题变了又如何解答,这些数学问题的结论能否作为公式、定理来运用,这些数学问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在问题中出现。这样长期进行训练,学生遇到数学问题时便会思路清晰,不再感到茫然了。

三、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进而影响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目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为了排除学生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训练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四、自编数学试题的训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整合数学知识,根据教材重、难点自编数学试题。开始可以这样做:要求学生根据教材的知识点选择数学题,但选题要全面覆盖所学的知识点。再根据试题含金量进行最终选择,拼凑数学试卷,当然还必须要求学生把答案做出来。教师根据占分比重是否恰当,重难点是否突出,难易程度来评分来筛选组合数学考试试卷,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总之,小学生解题能力的培養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让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编辑:谢颖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