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赵建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环节;“找乐
子”;“煽情”;“偷懒”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8—0110—01
数学是数字与图形的变换,是各种运算符号的集合,稍有大意便会出错。传统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在“题海”中找数感,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其结果便是学生在“题海战术”中疲惫不堪,对数学的兴趣消失殆尽。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巧妙设计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环节,以实现“轻负高质”。下面,笔者就此进行阐述。
一、善于找“乐子”
数学教师要善于从枯燥的数学课堂中找“乐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新鲜感。比如,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吊足学生的胃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作业是一种占用时间的“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劳动,教师要把这个“任务式”的活,讲得很有诱惑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下午放学的时候,要布置幾道数学题,笔者是这样做的:
师:快放学了,想不想带点“营养餐”回家尝尝呢?
生:想!
师:看样子,咱同学的胃口很好啊!但是有几块“硬骨头”呢,能不能啃掉啊?
生:放心吧,我们的“牙”好着呢!
师:那就好,咱们看看谁的“牙”最好,谁的“营养餐”吃得最顺利,明天早上我们来评一评好不好?
实践证明,这样布置作业,学生回家后做作业的兴趣会非常浓厚,学习效果也很明显。
二、学会“煽情”
“煽情”是演讲的主要手段。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可以用“煽情”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去提升自己的“煽情”能力。比如,多看一些“幽默与笑话”,多阅读“演讲与口才”,多看“相声小品”类的语言节目等。
当然,“煽情”不仅仅表现在语言上,还有神情和体态上。一个真诚的笑容,足以让学生心花怒放;一个竖起的大拇指,足以让学生勇气大增。
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是实现“数学课堂高质”的保证。如课堂提问,学生回答不够完美时,便说:“不要紧张,先坐下,再想一想。”对于回答比较好的学生,便说:“你真是个小诸葛,谢谢你给大家分析得这么到位,老师都自叹不如呢!”、“你是咱班的数学小天才啊!”虽然有点“酸”,但是学生很喜欢。有的家长电话反馈:“老师谢谢你,你今天夸了我的孩子一句,孩子美得一回家就炫耀。看着孩子那么高兴,真得好好谢谢你!”由此可见,教师的一句赞美在学生眼里就是一场积极情绪的“风暴”,这样有益的“蝴蝶效应”仅靠教师的“煽情”就可以实现,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学会“偷懒”
小学教师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放心,有的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更是担心学生不明白,所以在课堂上反复、不断地重复讲解,讲完例题讲练习。结果是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很疲惫,这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轻负高质”正好相悖。既然教师讲得累,何不放手,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维空间,让其自己解决疑难呢?其实,有时恰到好处地“偷懒”是必要的。
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只是参与引导,最后得出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宽)×2。然后再抛给学生一个问题:正方形的周长怎么算呢?既然正方形形状比较特殊,是不是会有更特殊的算法呢?同时利用课件展示出边长不同的正方形,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究寻找规律。有的学生很快发现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因为4边相同,所以正方形的周长就直接可以用边长×4表示。
这节课上,教师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整个过程让学生自己讨论发现规律。教师只是扮演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即可。因为学习结论是学生自己探究发现而来,印象深刻,效果极好,课后也无需布置太多的作业,有效实现了“轻负高质”的目的。
总之,数学课只要设计好,也可以充满乐趣,这要靠教师自己去挖掘教材中的快乐源泉,设置“乐点”。上课时要学会煽情,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要学会“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体验。这样,“轻负高质”很快就能实现。
(注:此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轻负高质、主动发展”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研究论文,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554。)
编辑:谢颖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