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苏新正
〔关键词〕 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师
生合作;学生间合作;结 合点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0(A)—0027—01
新时代的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扎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合作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以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而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首先,要求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知识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教师必须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走下高高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要求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地进行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成为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使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二、建立融洽型的学生间合作关系
第一,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小组长由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端正、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
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使他们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又能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第三,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观点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寻找合作探索的结合点
第一,引入学习情境“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给学生合作探究的共同话题。
第二,选择教学内容“开放化”。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因而好的开放题应满足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挑战性、开放性以及探索性等特征中的全部或数个。其次还表现在学习的材料应不局限在教材这一点上,生活事件、实践活动、成长经历等都可作为学习的材料。
第三,构建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评价方法的改革。在评价建议中强调努力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手段多标准化。既关心结果又关心过程的新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第四,设计问题“精细化”。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应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的惰性,而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