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甘玉存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现状;
实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0(A)—0034—01
农村中学普遍缺乏思想品德课专业教师,大多由教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时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更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甚至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语文课,教学质量难免受到影响。
那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呢?
一、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
1. 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多样化教学。学生的年龄不同,其心理特点就不同。如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喜欢表现。教师要根据这些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用好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喜欢思想品德课,进而学好思想品德课。可采用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议一议、辩一辩等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理解理论知识。
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要理解、宽容。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对学生要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课堂上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与教师、同学交流。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中,这样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交流,可以为个性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2. 着眼学生发展,进行创新性教学,使学生会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在教学中应充分贯彻这一精神,动脑筋,想办法,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综合能力。
3. 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学生素质的形成,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指导加工”中完成的,由于生理条件、智力水平、基础知识、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及成长过程的不同,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形成了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个性,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如果我们用统一的教育模式来培养他们,则会使一些“尺有所短”的学生抑其长而扬其短,也使“寸有所长”的学生失去发展个性特长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宽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突破了教材就是唯一学习材料、课堂是唯一学习场所的观点的束缚,树立了以教材为依托,结合学生的生活,着眼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扩展学习的空间,进行创造性教学。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加深了对生活的体验,更加关心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调整课堂结构,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
1.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单一、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要通过调整课堂结构,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独占讲台、一讲到底的形式,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创造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的机会和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笔者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学生间讨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自信心的过程,通过“兵教兵”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用多媒体创设丰富的色彩、声音、图像、文字情景,生动地传递大量信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设计和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和素材,供学生复习、练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