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英语教学应注意的四个效应

时间:2024-05-07

王志虎

〔关键词〕 激发;兴趣;师生关系;

公平;全体学生;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4(B)—0023—0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英语学习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高耗低效的教学现状,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效应。

一、理解、尊重——“南风效应”要用好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猛吹,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之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效应”给人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讲究方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意“南风效应”,尤其是面对惧怕英语学习的学生,切不可讽刺和挖苦,要理解、尊重他们,以正面教育为主。一位教育家说过:“人都愿意获得教益,但诚于说服,耻于驯服。”作为受西方礼仪熏陶的英语教师更不应该是身色俱厉的法官,而应该是学习者的知音。亲其师而信其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南风效应”的关键。

二、公平、公正——“马太效应”要避免

在《圣经·马太福音》中有这样的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都要夺过来。”美国科学家默顿将这种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综观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多数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马太效应”。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其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不可能一样,总有优差之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关注、喜爱尖子生,而忽视甚至讨厌后进生,从表面看是人之常情,但是,由于教师所从事的工作的特殊性,特别是在学生成长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若解决不好这种偏爱心理,就会导致“马太效应”,产生令人遗憾的负面影响,即两极分化现象。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最大限度地遏制两极分化。教师要公平、公正,更不能产生“阶级眼”。同时,教师可以给后进生补课,与他们谈心、交朋友,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一帮一”、“兵教兵”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避免“马太效应”的发生。

三、分类、分层——“木桶效应”要重视

用由长短不齐的木板做成的木桶来盛水,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板子。群体和个体的“木桶效应”在英语教学中非常突出,对英语教师的教学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对群体的“木桶效应”我们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即树立不放过一个差生的理念,达到全体发展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满腔热情、高度负责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好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分类推进,达到人人都有进步。另一方面,对个体的“木桶效应”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从听、说、读、写、译,语音、词汇、语法等诸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四、生动、开放——“高原效应”要克服

学习中的“高原效应”是指学习者精神疲劳、注意力分散、思维受阻、学习效率低下。造成这种效应的原因是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抑制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克服学习中的“高原效应”,教师首先要大胆创新、更新教学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讨、交流、实践中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创设生动、开放的英语课堂。同时,要拓展、丰富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如创建校园英语小喇叭,举办英语晚会、故事会,办英语墙报,写英语日记,制作英语卡片,举办英语书法比赛等活动,使学生轻松地获取英语知识、拓宽知识面,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