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畅 孙宏亮
[摘 要]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对每个新时代国际医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医学院校教育的时代任务。本文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防控常态化、数字教育、新医科建设这个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时代背景,依托互联网,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索医学国际人文教育新路径,旨在培养有温度的国际良医,促进我国国际人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医学留学生;人文国际教育;教学路径;互联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9-0100-04
一、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的时代背景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22年10月16日,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一次强调了这一立场。***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1]孔子在《礼记·礼运》中提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中华民族一直向往的治理状态,中国始终秉持坚定的理想信念,诠释大国担当。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进步,这点与教育国际化中的促进人类发展与突出人类内在关联性的特点高度契合,彰显了国际教育的根本目的。国际教育是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特殊形式,自改革开放以来,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不断扩大,招收人数增长迅速。2020—2021学年,在册国际学生来自195个国家和地区,学历生占比达76%,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2]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整体留学坏境的向善向好发展,与国家政治政策密不可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联系,打通国际国内教育“双循环”通道,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品质。[3]独行快,众行远,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应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互知互信、互帮互助、互学互鉴,携手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管理
面对疫情形势,我国提出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不论是抗击疫情还是任何人类传染病,都离不开国际合作,无论身处何国、信仰如何、是否愿意,实际上人们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之中,应对共同的挑战需要构筑一致认同的全球价值观。[4]疫情防控下催生的网络形式海外留学的教育模式减少了境外输入造成的疫情传播风险,符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建设。对于国际教育方面,我国教育部在2021年3月份反复强调,对于受疫情影响,被迫选择通过在线方式修读部分或者全部课程的留学人员,在满足海外高校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后,其所获得的学位可以获得正常认证。[5]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国际教育的总体形势应以疫情为首要出发点,将学生生命健康放于首位应对疫情,提高留学教育的质量,重塑教育形态和管理模式,推动留学生在线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这是当前国际教育的关键。
(三)数字教育的推进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受疫情影响,全球约200个国家关闭了学校。国家之间的距离间接加速了数字教育的发展,无论是留学生教育还是国内学生教育,教育中的科技革命成为必然。线上教学措施不仅是应对疫情防控的教育措施,更是为未来更科学、更优质的教学模式提供实践考量。疫情防控期间的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将会融入我国的教育基因,促进未来新型教育的发展。经过两年的教育实践,目前国内高校采用的线上教学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直接采用线上平台的在线课程进行教学,如我国医学教育中已发展成熟的慕课平台;第二种线上教学方式是自主建设在线课堂,利用雨课堂、腾讯会议、钉钉等网络平台开展直播教学。教育界新技术的融入将重塑21世纪的学习方式,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更加重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教育主管安德烈亚斯表示,“这是教育进步的伟大时刻,一些独特的教育方式已经完全摆脱了常规情况下的束缚,而人们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段里,开始愿意尝试之前没有过多在意的教育方式。”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信息化从融合阶段向创新阶段发展的动员令。[6]在新时代下,数字化教育能够催生出更加公平、更加先进、更高质量的教育生态,助力教育变革,成为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驱动力量。
(四)新医科建设的落实
教育部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重点强调了“四新”概念,即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其中的新医科是指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中,将设立新的医科专业或改造原有的医科专业,主张“医学+X”,强调科学、人文、工程的交叉融合。来华留学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输出国际医生的重要纽带。传统的来华医学生教育主要以国内学生的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学生重视专业课程,对人文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新医科建设的要求。医学的本质是“人学”,人文素养的积淀对于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医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医学人文课程实质是为医学生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塑造灵魂、指明方向。[7]医务工作者承受的压力较大,职业素养要求高、医患关系差、伦理选择多等情况的出现,使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单纯理论知识的掌握难以满足医者的职业要求,缺乏人文素养的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无法培养出“大医精诚”的国际良医。因此,國际医学教育要以人文教育作为指引,明确职业定位、加深道德修养,培养的学生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大环境下的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
二、基于互联网的医学人文国际教育教学的新路径
(一)以前沿教学理念践行人文核心素养教育
阿诺德·戈尔德基金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莱文表示:“只有当我们关心临床医生本身的时候,当整个卫生团队自身都健康的时候,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关心病人”[8],提示医学人文教育应该以帮助塑造本身健康和富有同情心的医生为最佳方法。我国医学传统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上强调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对思想品德、人文教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学校应对教学模式和理念进行改革,优化课程安排,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观与价值观,也是教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所在。对国际留学生而言,数字化教育盛行的时代,学生对网络的接受度普遍较高,具有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发展的适应性,网上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网络微课、视频录制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推广与共享。同时,线上教学和课程录制对教师的教学结构、教学思维、课堂节奏等方面提出更多要求与更新的标准,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建设;对于高校而言,在国际人文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应加重课程在留学生教育之中的比例,各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论是留学生的必修课还是选修课,也不局限于某一学期的某一阶段,要在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和人文教育,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人文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自身的消化理解和合理应用,每一步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体会与强化。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时代是进入社会的预备期,此阶段人文素质的教育尤为重要。
(二)创新教学内容培养人文学科意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医乃仁术”是我国古代对医术的高度概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特魅力,国际留学生的人文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其融入其中。线上教学对比于线下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资源整合,丰富人文课程内容,促进医德医风建设。在课堂上通过视频播放中医文化的典例,并线上联合中西医教研室老师,向留学生准确翻译中医文化的内涵,解释其理念。中医人文精神是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说,“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9]中医不仅仅是医学,更是哲学。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中医学也是来华留学生的热门选择学科之一,作为弘扬中医药文化基地之一的国内医学院校,应该充分利用资源的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发扬中国精神。来华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培养专业过硬的国际医生,还在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在课程内容上,任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寻找特定的人文场景素材,用网络课堂进行案例共享,可以通过PBL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将医学和人文案例相结合,将以后在职业中有可能遇到的“真实案例”模拟发生在学生面前,将心比心,激发学生的同理之心,在高技术下保持医者温度。使所培养的国际医生进入临床之前,就能够掌握医患沟通的技巧,了解医生的职业道德,以及认识到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减少医疗纠纷,在艰难的临床决策面前,做出更适合患者、社会的合理选择。还可以用课程时间播放中国的医学纪录片,以聚焦医患双方面临病痛、生死重大选择作为学生思考的出发点,传递人文关怀理念,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医学是一种除了提供诊疗技术与治疗措施外,也提供精神安慰和有人情温暖的服务。视频共享的应用必然会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依托,其拓展了医学人文教育的新空间,使资源利用在教学上发挥最大优势,在教育中使学生认识自我、理解他人,从而实现人文教育的初心。
我国的教育资源中,工科实验室体系发展已非常成熟,人文类实验室相对落后。针对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书本上的课程教育难以应对当代社会中层出不穷的临床伦理问题,课本内容存在一定限制性,如大部分学生只了解脑死亡、安乐死和知情同意等主要伦理问题,进入临床时依旧不能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甚至产生医患纠纷问题。人文实训室的设立可以对进入临床工作的医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通过在实验室建立真实的临床环境、提出伦理问题、模拟医患交流,由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与培训,最后进行模拟考核。Patient-doctor interaction(PDI)是美国哈佛大学口腔学院为一年级学生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将进行医学访谈的训练与人文价值相结合,引导学生重视与病人的关系,以热情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患者,并进行良好的沟通。大学管理部门收集了PDI课程评估、录取数据、国家委员会考试成绩以及学生与病人互动能力的数据,结果为PDI评估分数和学生临床表现(包括临床技能、人文关怀以及学生与病人互动能力的分数)之间有明显的线性关系,(P = 0.03)。[10]我国人文教育也可将此课程列入其中,与人文实训室的教育方式相结合,加强医学生对人文知识的实践应用,进一步深化对人文知识的理解,为留学生进入臨床阶段做好准备。
(三)以网络教学手段打造人文数字课堂
传统的理论授课模式,学生只需规定的时间点带着对应的教材上课即可,直铺式的理论灌输缺乏课前问题引导、课中体验与互动、课后的讨论与解答。导致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难以将自身真正地进入课堂情景和体会人文精神真正内涵。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教学平台,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通过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线上课堂的两年实践,可以发现互联网的新特征正在改变着传统学校教育模式,很多学校即使在疫情稳定时段的线下教学中,也融入了前所未有的互联网教育板块,提升教学质量。教师要利用数字化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可以给出近几年由人文问题引发的医疗纠纷进行线上讨论与分析,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从而理解现象背后的人文内涵。不同于被动地听教师授课,利用互联网打造的主动学习的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技术和数字设备、工具的支持,与老师和同龄人交流,打造一个舒适的空间来重新设计概念和创造想法,并强化他们的互动合作。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课堂管理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利用技术、学习内容和数字化设备,设计和开展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习者的高阶思维技能(创造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习动机和态度。[11]
(四)以全面教學评价促进人文正向引导
国内人文课程目前仍然沿用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学习效果与知识储备难以满足新医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改良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有利于客观真实地评定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和思想体系建设情况,更有利于培养人文精神与学科素养兼备的合格人才。将互联网技术合理融入医学人文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全过程,通过建设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数据库,时刻反馈并提出解决办法,实现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进行时,提高评价效率和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对于医学人文学科,课堂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国际教育中,尊重文明多元化、差异性,实现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有效的交流,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利用互联网+教育评价,在学生端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在课前让学生对课程内容及上课模式进行提前认识与评价,使学生对课程有一定的了解;第二,在课堂上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互联网模式下的线上反馈是一个让学生表达观点的好途径,学生往往在隔空的网络大环境下,勇于表达与展现自己;第三,课后进行自我学习评价,针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录入了评价数据的同学,通过互联网途径进行不定期的动态追踪。对于教师来说,大数据使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时时反馈时时调整。但互联网教学统计存在一些弊端,如屏幕的专注时间不一定是学生学习的真实时间,线上考试的成绩可能与真实成绩有所差别,如何通过互联网更准确地了解留学生的状态和学习成果,需要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8.
[2]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关情况介绍[EB/OL].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849/sfcl/202209/t20220920_662968.html.
[3]菲利普·G·阿特巴赫,高媛,刘进,等.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未来走向[J].高校教育管理,2022,16(1):1-14,86.
[4]崔新健,王臻.疫情防控国际科技合作的内容、方式及策略[J].国际经济作,2020(6):115-125.
[5]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留学人员学历学位认证工作的补充说明[EB/OL].https://www.cscse.edu.cn/cscse/sy/tzgg/20210319091837489712/index.html
[6]陈丽,郑勤华,徐亚倩.互联网驱动教育变革的基本原理和总体思路——“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一)[J].电化教育研究,2022,43(3):5-11.
[7]李凤林.新时代我国新医科建设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1(3):6-8.
[8]Levin R. “Humanism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a changing health care landscape.” AAMC, published August 29, 2017. [EB/OL].https://news.aamc.org/medical-education/article/viewpoint-humanism-increasingly-important-changing/.
[9]***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EB/OL].http://www.npc.gov.cn/npc/kgfb/202103/8453cc8f54474743bdf0c115b7356a98.shtml.
[10]Nelson LP, Maramaldi P, Kinnunen TH, Kalenderian E. Early performance in a humanistic medicine course as a predictor of dental students' later clinical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2013,Vol.77(No.8):1006-1012.
[11]Nguyen LT, Kanjug I, Lowatcharin G, Manakul T, Poonpon K, Sarakorn W, Somabut A, Srisawasdi N, Traiyarach S, Tuamsuk K. How teachers manage their classroom in the digital learning environment - experiences from the University Smart Learning Project [J].Heliyon.2022,Vol.8(No.10):e10817.
(责任编辑:王义祥)
The New Path of Humanit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Medical Science in the New Era
Li Chang1 Sun Hongliang2
(1. 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2.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Abstrac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cal mode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good humanistic literacy is a basic requirement for every international doctor in the new era, and it is also a task of the times for medical college education.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era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which is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normalization of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igital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medical sciences. Relying on the Internet, it explores a new path of international humanities education from four aspects: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aim is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good doctors with warmth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humanities education
Key words: Medical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umanity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path; Internet + education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