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时评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时间:2024-05-07

刘运喜

[摘 要]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新时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为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时评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认为,将时评引进、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是新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创新,符合“三因”理念和“八个相统一”要求。文章主要讨论了时评与高校思政课的关系、时评对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时评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选择等问题,并进行认真的探讨。

[关键词] 时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5-0108-05

上好思政课,对于广大思政课教师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责任。“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因”理念,为新时期如何拓展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指明了方向。2019年3月18日,***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就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学分别提出了“六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

筆者认为,无论是“三因”理念,还是“六要”“八个相统一”要求,都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改革创新,走出书斋,走出书本,走出概念,更加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把讲课的视角延伸到国际国内每天发生的大事小情和各种复杂社会现象,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活力、魅力与吸引力。

显然,在课堂中引入时评,用时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无疑是高校思政课关注社会现实和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

一 时评是什么

(一)何谓时评

时评,即时事评论、时政评论、新闻评论的简称,是近些年来最热的一种新闻文体。时评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也可以是评说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几件事情、几个问题。时评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时评既不是现在才产生的,也不是从中国新闻评论史一开始就有的。时评文体的升沉起伏,恰恰是新闻评论规律在我国新闻界升沉起伏的表现。时评是一种公民表达文体。是不是时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公民表达”的属性。时评是对时政的关注和对民生的怜悯,是公众独立自主参与社会的发言。在政治开明国家和自由开放时代,是公民表达见解、议论时事的一种实用性文体。

(二)时评的特点

时评,因时而评,缘事而发,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和说理性。时评的特点突出表现为:

1 时效性

“讲究时效,把握时机,这对评论写作是至关重要的。”时评是新闻的延伸,不能没有时效,要求以“在合适的时候发出合适的声音”为标准。因为,时评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问题或事实所作的评论,它兼有新闻和评论的双重特点。时评不同于随笔、杂文或其他言论,是快餐、速成品,一般评论的对象是三天内的新闻,当天的新闻当天发出,最好!由于快,往往不求深刻,只求新颖,言人之未言。

2 针对性

时评是评“时”,即对时事新闻的评论,不能泛泛而谈,空泛议论,必须紧紧围绕评论对象——新闻中的事实和问题进行评论,提出观点,阐述观点,解决问题。所谓针对性,就是时评必须回答“评什么”“为什么评”“要解决什么问题”,“能给读者带来什么启发和思考”等问题。

3 准确性

准确性是时评有没有生命力的一个关键。其不仅包括真实性,还包括科学性。它要求作者命题要明确,选取要准确,分寸把握要适度,分析要服人。否则,写出来的时评就经不起推敲,站不住脚。时评不但要提出观点,而且要论证观点。论证离不开论据的支撑,准确性要求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和材料,要具有典型性,有说服力。

4 说理性

新闻评论主要是在向读者说明道理,道理不仅要讲的正确、深刻,更要讲的清楚,讲的通俗,使读者从中受益、寻求启发。时评是说理的文章,必须在说理上下功夫,说理要有深度,不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一篇时评,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要增加说理性,就要摆事实,讲道理,正面反面,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论证,做到以理服人,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不可强词夺理,以势压人。写作时,要注意观点与观点之间、观点与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符合人们通常的思维逻辑,做到自圆其说,让人信服。

5 思想性

时评虽然是一事一议,就事论事,但也不能缺失思想性。所谓思想性,就是时评给读者的思想启迪,能让读者在读了你的时评后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时评的思想性,要求作者站在全局和长远的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把人们的思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要求作者对新闻题材进行深入思考,努力挖掘其思想内涵,体现时评应有的思想力。

二 时评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系

时评的主要作用是主导舆论,引导大众正确看待和评价政府行为、社会现象。时评,尤其是党媒时评、社论,必须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激浊扬清,匡扶正义,支持新政,倡导新风,促进形成良好舆论氛围。2016年2月19日,***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党媒必须姓党,是坚持政治家办新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由党媒的性质、地位、职责和功能决定的。所谓党媒必须姓党,就是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

当今世界,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意识形态斗争愈演愈烈。***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极其重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向心力。”首次将意识形态工作提到了战略地位的高度。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成长道路关系民族国家前途,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历来都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因此高校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和战略重地,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高校思政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落实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必须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之成为执着的共产主义理想追求者、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时评的阵地是媒体,思政课的阵地是课堂,时评的对象是广大的读者受众,思政课的对象是在校的青年大学生。但思政课可以成为时评的对象,时评亦可成为思政课的内容。时评与思政课教学虽然分属于新闻媒体和学校教育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它们都属于意识形态工作,都要作用于人的头脑,都以影响和改变人的思想认识、政治态度、价值观念、行为倾向为目的。

由此可见,时评与思政课有着密切联系,讨论时评与思政课的关系,将时评恰当引入高校思政课课堂,改革高校思政课教学,符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有助于激活高校思政课课堂,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针对性、教育实效性,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引导力、影响力,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三 时评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依据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将时事评论演讲引入课堂变得顺理成章。”思政课是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德育课程,其内容本身就包括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时事、形势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将时评引入思政课,不但顺理成章,而且应当成为思政课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成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要求。具体说来,时评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的主要依据是: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高校思政课是一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德育课。高校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政策性极强,如果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生硬说教,强迫灌输,必然枯燥乏味,不受大学生欢迎,课堂参与度会很低,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对于思政课来说,更加需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用生动丰富的实际来验证理论,理论才能说服人,从而为人所接受。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阐释理论、原理、原则,又关照现实社会,关照真实生活,关照学生实际,才能增加亲和力、吸引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从而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目的,实现高校思政课的德育功能。所以,***总书记要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之一就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可见,时评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正好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是贯彻这一原则的重要举措。

(二)形势与政策是思政课必须始终关注的重要内容

思政课教学不能照本宣科,疏离生动活泼的社会,形势与政策是最新的政治,最大的实际。思政课应该是事与理的结合,只有联系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联系当下的社会现实,用书本上的理论来检验、验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回答生活的具体实际问题,避免纸上谈兵、空对空、生硬说教,老师才有魅力,学生才有动力,课堂才有活力,才能让学生理解、认同、接受书本上的理论,自觉做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者、传播者、实践者。

(三)关心时事服务政治是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要求

对大学生而言,了解、学习时事、政治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有助于把握国际国内形势,从更科学的角度做好学习、生活、就业规划。高校应顺应时代发展,借助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视国家大事为己任”,使网络参政平台成为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辅助手段,从动机层面增强大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心、参与程度。思政课是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服务的,是为培养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服务的,必须讲政治,服务政治,服从政治,必须始终关注时事,联系时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评判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国际国内的重要大事,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能力。联系时事开展时评,才能引导学生关心政治、关心时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跳出个人利益小圈子,从民族国家利益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从大局出发。

(四)用新思想武装大学生是思政课教学的根本任务

“加强对青年一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造就共产主义新人的一条根本途径。”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全国人民,是当前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一项根本的政治任务。作为高校,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工作,武装青年大学生头脑,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思政课教师头上,首当其冲。可以说,传达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高校思政課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关注形势与政策,关心时事政治的直接体现。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解读,就是最好的时评,最生动的引导。“我们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积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大力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大学生,绝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在实处,体现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就是要用它来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社会现象、时事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评论,做到既有思想深度又有政治高度更有理论厚度。

(五)时评教学是思政课直面现实和接地气的体现

时评是形成社会舆论的主要力量,时评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其立场态度和观点,在某种条件下甚至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影响着政党决策、政府政策,进而影响着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新闻评论对受众关于人生观的思考、价值观的认定、世界观的确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重视时评工作,加强对时评工作的领导,引导时评健康发展,从而引导舆情发展趋势,使之符合政治需要,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就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项必须而重要的任务。思政课教学不能脱离现实空谈理论,不能高高在上空洞说教,必须直面现实,观照现实,必须走进生活,走近学生,必须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才能受学生欢迎,让学生爱听、乐听,为学生所认同、接受。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时评不但是政治,而且是最新的政治,是最现实的政治。可见,将时评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符合思政课直面现实、接地气的要求。

四 时评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2016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时评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正是贯彻“三因”理念的具体体现。时评是鲜活的时事政治,时评是对现实生活的最新评价,时评是时代观点的先锋前哨,时评是最新形势的评判和反映。具体说来,将时评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以下重要意义和作用:

(一)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德育功能

高校思政课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重要方式,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高校思政课首先是一门德育课,首要任务是做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首要功能是德育功能,即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跟党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祖国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高校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中就包括帮助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大势的形势与政策教育。而媒体时评是最好的形势政策教育材料。时评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公民精神,督促公民合理合法履行义务,养成规则意识和自治精神。在思政课中引入媒体时评,是德育理论课堂与社会现实、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与社会现状及媒体声音、群众评价,引导学生走出书斋,走出校园,观照社会、观照现实,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认清责任、认清使命,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实现高校思政课的德育功能。

(二)有助于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巩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承担着为学生答疑解惑的重要任务,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学生的思想问题和思想困惑所在,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缺乏问题意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没有真实主题的教学;没有问题意识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课堂;没有问题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不可能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空对空没有具体针对性的思政课,无异于隔空喊话、隔靴搔痒,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思政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联系当前社会现实、身边生活实际、学生思想困惑来析事论理,才能吸引学生上课听课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从而激活课堂气氛,让课堂生动起来。实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理论困惑的目的。将时评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无疑是提高思政课教学针对性的有益尝试和有效做法。时评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可让学生直接面对现实社会的时事政策和社会现象,从而引导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科学地看待和分析,表达自己的立场、态度。这是最好的思政教育,既接地气,又提人气,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又解决了学生的思想问题。

(三)有助于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只有真正具有实效性,才能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其德育目的、德育功能。赵晓娟等提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从培养大学生的慎独自律的精神,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夏永林等提出,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助力思政课实效性。笔者认为,将时评融入思政课课堂,无疑也是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思政课课堂上、书本上学到的任何理论、原理、观点,最终都要放到生活实践中去接受检验,回答和解决问题。时评,尤其是党报时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现实形势的需要,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文件与各种社会现象,做出科学正确的评价,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陈述自己的价值倾向,亮明自己的思想观点,引导舆论健康发展。可以说,时评就是最鲜活的思政课,老师把每天发生的事件融进自己的观点教育引导学生,既给学生以新鲜感,活跃了思政课课堂,提高了学生听课的兴趣,又给学生以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心政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五 时评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讲述新闻小故事

“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教师可以借助时事新闻引导思考,突出重难点,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巩固提升,以此实现突破。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深化理解,深入探究,不折不扣地完成学习目标。”现在网絡发达,新闻信息来源渠道广泛,获取新闻非常容易,报纸、电视、网络、电台、手机等客户端,各种手机报、数字报、电子报,各种新闻网站和腾讯、新浪、网易等大型商业网站,都可以给我们提供海量的新闻。作为高校思政课老师,应当养成每天关注新闻的习惯,并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利用5分钟时间,给学生讲述有关新闻,并引导学生对新闻事件做出简单评价。进入思政课课堂的新闻,既可以是国家大事,也可以是身边小事,既可以是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也是普通平凡人物的感人一幕。目的旨在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政治,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不做书呆子,要做关心时代与社会命运的知识分子。

(二)关注最新政策精神

毫无疑问,引入高校思政课课堂的时评,必须是主旋律、正能量的时评,必须是服务于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时评,要求教师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时评所关注的选题多集中在丑闻、陋习、矛盾、冲突,包括灾难。评论邮箱每天有300多封来稿,更是充斥着各种批判、指责、否定、唱衰的声音……因此,从什么角度去剖析这些新闻事件,用什么样的观点引导大众舆论,这代表着媒體本身的立场和高度,也考验着编辑的视野和认知。”教师在尝试将时评引入课堂前,必须对时评观点、立场进行严格审视、把关,坚决防止发生导向错误。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经常关注中央最新政策精神,及时掌握中央大政方针,准确领会把握中央政策旨归导向,从而发挥时评对教学的辅助作用,让科学、正确、理性、新颖的时评更好地服务于思政课教学。

(三)恰当选择时评事件

“根掘所授课文的内容旨要,灵活联系相关新闻或重大的热点事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这样既可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文主旨,使授课生动有趣、不拘一格,又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懂得许多社会知识,看清一些纷扰世相背后的实质,学会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关注社会、把握生活的能力。”高校思政课课堂引入时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评论热点新闻,一定要把握时评事件的关联性。即课堂上所引新闻时评必须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相关联,具有较大的接近性。时评事件只有与教学内容相关联,才能达到辅助教学、服务教学、提升教学的目的;只有学生关心关注关切的时评事件,才能让学生兴奋起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互动热情。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四)正确评论新闻事件

时评进入高校思政课课堂,就是要让学生在读时评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升华思想,提升境界。课堂上,教师应以具体的新闻事件为例,提供权威媒体、时评大家和自己的时评作品,作为时评示范,引导学生正确评论新闻事件。积极倡导理性、平和、客观、冷静地看待和评价每一个新闻事件。同时,尝试让学生去评论一些简单的新闻事件,从中体悟评论的精要,掌握评论的技巧。通过对一些新闻事件的示范评论,告诉学生为什么评(评论的价值)、评什么(评论的对象内容)、怎么评(评论的角度方式),为什么要这样评而不那样评(评论的立场态度),从而获得关于时评的一些基本知识。

(五)加强时评价值引导

将时评引入课堂的目的是,创新课堂,激活思维,激发兴趣,加强价值引导。教师要通过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新闻时评,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更多关注社会,关心政治,关怀他人,培养大学生应有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使其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开展时评写作训练

时评写作,最能训练人的政治敏锐性、逻辑思维能力、理性分析能力、问题研究能力。大学生具有较好的政治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建议将时评写作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之一,经常指导学生就一些重大、重要新闻事件进行评论,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评论写作能力,有利于为国家培养输送未来的政治家、评论家。当然,时评写作不必强求一律,应鼓励学生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基础上,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评论,不人云亦云,炒现饭,发表独到见解,展现丰富多样的评论品性。

笔者认为,将时评引入高校思政课课堂,不是简单的时评+思政课,而是要努力探索如何把时评与思政课有机结合起来,避免单纯为时评而时评,生硬介入思政课课堂。时评与思政课不是油和水的简单叠加关系,而是水乳交融的融合渗透关系。时评是最直接最现实最生动的思政教育,思政课需要最有价值最具说服力的时评用事实来说话。

时评是网络舆情的制造者、传播者、引导者和控制者。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能不关注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更应给予高度关注,将时评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有利于引导高校思政课教师重视和关注网络舆情,学会利用网络舆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实现正确成才、健康成长。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契合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认知需求,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政治方向,对于网上呈现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舆情要重点关注并能够及时传递,对于负面和非理性的网络舆情,要认真分析,抓住实质,及时阻止负面舆情的扩散,引导学生的思想变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关注时评,并将时评进一步引进、融入课堂,可以说就是基于实践本质的这一要求。将时评引入高校思政课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时政教育的另一种形式,可以引导学生重视和关心时事政治,重视和关注国家大事,从而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参考文献:

[1]张笑涛.时评与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公民精神培养[J].教书育人,2013(10).

[2]李法宝.时评的“冷”“热”与社会变革[J].写作,2016(11).

[3]胡静.人民网《人民时评》在新闻评论中的说理探究[J].科技传播,2013(09).

[4]***.***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6]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7]张鸿苓. 语文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8]申子姣,倪佳琪,刘源.大学生关心和参与时事政治情况的调查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5(z1).

[9]孙来斌.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02).

[10]林轩鹤.时评的影响力及亟需解决的问题[J].中国地市报人,2015(03).

[1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2]张笑涛.时评与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公民精神培养[J].教书育人,2013(10).

[13]谭希培.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一条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1).

[14]赵晓娟,等.新媒体时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

[15]夏永林,谢肖.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助力思政课实效性途径研究[J].大学教育,2019(03).

[16]范押英.关注时事新闻助力地理教学摭探[J].成才之路,2018(25).

[17]陈颖.传递正能量做圆梦的建设者——《西安晚报》时评版的坚守与追求[J].新闻知识,2013(06).

[18]薛海潮.时评:为议论文写作添彩[J].语文教学通讯,2010(01).

[19]白少燕.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对网络舆情的引导研究[J].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11).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王义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