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王远 李明 邓婷婷
[摘 要] 作为我国普通教育中一个有益补充的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其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和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升本)”培养模式中办学定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双创”教育的实施,不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与能力。因而,本文探索与构建了基于“双创”教育理论的培养新模式,以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培养质量,以利于他们的后续发展和为社會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 “双创”教育,培养模式,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械电子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4-0016-02
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倡议[1]和教育部提出“双创”教育后,各高校、特别是一些职业院校依据自身情况展开了广泛研究,并已取得丰硕成果。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作为我国部分成人、上班族提升学历,完善自我,扩充知识面的一种主要渠道,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2-3]。在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与能力,也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创新创业与后续发展。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要培养什么类型的学生,因而本文将以我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械电子工程(专升本)”为例,从剖析“双创”教育现存的困境、学生的特殊性、办学定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构建基于“双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 “双创”教育的现实困境
目前,“双创”教育虽已取得丰硕建设成果,但是也彰显出不少的典型问题。如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教授指出,部分高校评价双创教育的标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这些人要开多少家公司”[4-5]。更多高校的双创教育几乎等同于制定文件、举办会议、设立二级“双创”学院、编写教材、开设课程、成立社团、设立导师制、建立实践基地等一条龙式的运动模式,致力于营造一种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6]。一些学校甚至以绩效考核形式威逼利诱毫无创新创业专业背景的公共课教师考“双师”,做“双创”导师,带领学生做项目,出成果,使双创大赛运动化等[7-8]。
二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特别是专升本的多数教学对象先期经过了高职高专教育,带着不扎实的理论知识走上工作岗位,经过岁月打磨,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也具备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9]。但是,他们切实,相对固定,重复枯燥的工作环境会阻碍他们思维的发散[10],难以在工作中取得创新创业意识,部分工作岗位也不许他们创新,只能按照工艺流程,技术要求等操作。那么,当这部分人选择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提升自我时,如何在工作之余的有限学时内使他们树立“双创”意识,培养“双创”能力,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双创”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 “机械电子工程(专升本)”现行培养模式剖析
我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械电子工程(专升本)”具有多年办学历史,相关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由我校机械与交通学院承担。但现仍沿用“双创”教育提出之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双创”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其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办学定位不能体现出“双创”教育的核心
高等院校“双创”教育的核心必然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锻造创新创业能力[11-13]。但现有培养方案较陈旧,其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未能体现出“双创”教育核心,也未为此而设置对应课程。
(二)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双创”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国内“双创”教育起步较晚,本专业依据先期教学定位而设置的课程中,未涉及有关“双创”教育的课程,且如今在新教学背景下,学时大幅缩减,但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不降反升,所以培养方案与现行实况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且在课程设置中,多数课程以教室集中授课为主。部分课程是学生自行修完相关学时后,到校参加考试即可,这导致学生只能依据考纲进行针对性地学习,不利于其“双创”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实践、实验课也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在工程中激发他们的“双创”意识与能力了。课程考核也多以试卷考试为主。
(三)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双创”意识与能力
目前,我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械电子工程(专升本)”每年招生人数不足,学生数量少,即使少数几个学生,想组织长时间的集中授课都相对困难。但学校为保证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仍组织集中授课,只是相对更加集中。教师在短短几天时间内,需把授课内容保质保量地讲完,留给学生课余思考的时间则较短,故而学生也只能是“囫囵吞枣”似的学习知识,迎接考试。未能把相关课程吃透时,已结束了课程,他们更没时间去对课程进行“外延”,更不能带着所学课程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更不能在实际问题中去激发他们的“双创”意识和培养他们的“双创”能力。
四 “机械电子工程(专升本)”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
从分析可知,我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机械电子工程(专升本)”沿用的培养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双创”教育的培养要求,不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和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创”教育的发展。因此,需对该专业培养模式在“双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新设计与构建。
(一)明确以“双创”为主导的办学定位
依据高等院校“双创”教育的核心,把办学定位中的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新型高级复合型人才”,并依此设置相应的课程。新办学定位中不但突出了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也未舍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不单是应用型,还可能是应用科研型、创新型等人才。
(二)以“双创”为指导进行课程设置
办学定位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设置,所设置课程又在一定程度决定了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学生所具有的能力绝大部分依赖于课程设置。那么,在学时大幅缩减,对学生培养要求不降反升的新教学背景下,还需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关键。至此,在所构建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较多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如机械设计基础与机电一体化等课程的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实践教学等。由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授课对象的特殊性,这些所增设的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都要求学生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相关,尽量以工作实际为载体,又要体现出一定的创新。在对这类课程进行考核时,主要以创新性作为评价依据。同时,增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等课程。
(三)以“双创”为指导改进教学方式
因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特殊性和机电类专业学生数量相对较少的限制,大量课程集中于短短几天内完成,学生从早到晚都在机械地接受教学,没有自己的思索时间。这种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与能力,因此以“双创”教育理论为指导,改进现行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集中授课教学方式,对实现“双创”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情况下,我们探索出的教学方式是授课前二、三个月就把相关教学资料发送于学生,让他们先对课程有一个大致的轮廓,找出自己无法自学的难点,教学时针对难点知识进行重点讲解,而非难点知识就略过。集中授课结束后,不急于对学生进行考核,让他们带着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回去继续学习,所布置作业通常都是带有发散思维的,答案非唯一。待他们下次来校集中学习时,才对前一次所授课程进行考核。以此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和能力。
五 结束语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授课对象的特殊性和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升本)”培养模式的滞后,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双创”教育的实施,阻碍了其发展。因此,本文从剖析办学定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构建基于“双创”教育理论的培养新模式,旨在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与能力,并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友余,陈广仁.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孵化品牌专业的平台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4):132-136.
[2]赵琼.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9(3):77-82.
[3]苑兆忠,潘净.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14-16.
[4][13]胡慧玲.高职“双创”教育探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86):56-58.
[5]马永斌,柏喆.大学双创教育的实踐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99-103.
[6]王晓燕,孙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研究[J].教育经济,2019(4):244-245
[7]李淑娟.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实践体系构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93.
[8]谢红.“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11):20-21.
[9]杨广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与教育公信力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8(17):120-123.
[10]吴斌,范太华,胡铁成,等.高校继续教育质量报告的结构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2018(5):3-6.
[11]李培根.创新创业还需要一种力量[N].中国教育报,2016-11-24(006).
[12]莫诗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N].光明日报,2016-07-03(006).
(责任编辑:姜海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