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教学与高校双创教育联动机制

时间:2024-05-07

陈尧 赵立军

[摘 要] 近年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开展双创教育已是必然趋势,它能够促进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同时也能够提升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能力。不过,目前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定位不科学、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课程建设不到位等的影响,我国高校双创教育没有获得可观的成果,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明晰教学目标,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健全教学体系,强化传授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 创新教学;高校双创教育;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6-0030-02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客运动的风潮,现在,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国国务院在2015年6月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阐述了将该理念作为有效应对科技革命发展及经济结构变革的战略思想,想要通过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来推动过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各大高校也开始发展双创教育,但2016年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4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为2.9%,且2015年仅上升了0.1%,而在同时期,美国大学生创业率高达20%至23%。由此可见,中国高校双创教育成果不显著,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应该构建创新教学与双创教育联动机制,通过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来促进自主创业,技术创新。

一 创新教学与高校双创教育联动的意义

(一)是人才培养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提升就业率,学校应该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现阶段,高校教育存在一个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普遍现象,学校用心培养的大批次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社会上,大量的企业却聘用不到合适的人才,这一矛盾的出现,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与社会人才标准不相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企业渴求创新型人才,然而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创新能力不足,很少有在校发表科研论文或者拥有知识产权的,更遑论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效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学策略,积极展开创新创业教育,按照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来设置高校人才培养结构,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输出助力企业壮大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二)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源于国家对于创新驱动的需求,但是作为高校来说,无论应用何种教育模式,始终都应该回到教学上。为了优化双创教育成果,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应该立足于创新教学,再进行教育改革,构建创新教学与双创教育联动机制,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上均已达成共識,不过在认知上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校将其划分为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的工作,定义为毕业生岗前培训。但其实,双创教育是以创新教学为基础的,是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专业实践活动、实习中开展的。在“双创”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构建新型教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开展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教学。

二 高校双创教育现状

为了赶上时代的潮流,响应国家的号召,目前各地各大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努力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路径及方法,通过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提供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就目前而言,情况并不乐观,成效尚不显著。究其根源,问题如下:

(一)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定位不科学

部分高校对于双创教育开展的目标定位不明晰,不科学,比如说,有些高校将学生自主创业的数量定义为教育目标,这种错误的定位将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化,无法有效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要知道,高校双创教育不是想把学生培养成企业家,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业意识,让学生敢于成为企业家,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创办的企业能有一个长期的规划,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利用小资本做点小生意,谋求生存。整体而言,大部分高校在双创教育目标设立上,都过于肤浅,轻素质,重技巧,忽视了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思维及素质的培养。

(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不完善

高校在双创教育开展过程中,尚未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其一,创业教育未完全融入专业教育中,二者处于分离状态;其二,没有编制出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仍然停留在创业讲座、技能大赛上;其三,高校所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比较少,学生选择空间小,而且大部分已开设课程都只是选修课程,或者是课余开设;其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理论讲解多,实践活动较少,学生的创新创业体验感较差;其五,多数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缺乏地方特色,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及学校优势。

(三)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建设不到位

按照创新创业教育需求,高校应该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开设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专业课程,并且确保课程内容要的先进性、系统性、科学性,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相关职业环境,能够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不过,由于我国高校在双创教育开展上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教学课程建设方面,没有紧紧围绕着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导致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上存在不足,影响到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而且,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超脱于专业课程及通识课程的范畴,课程设置应从全局出发,故而其建设成果,还与学校的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对于双创教育的认知水平相关。

三 创新教学与高校双创教育联动机制的构建

(一)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在双创教育开展过程中,学校相关教职工都应该转变理念,首先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教育体系中,其次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引导,让学生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一员。为了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和创业积极性,学校可以在校内构建创客空间,宣扬创客文化,吸引创客们聚集在一起,进行创新实践活动。随着创客运动的兴起,目前我国多个高校比如说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都设置了创客社团及创客空间,且在2015年,广东顺德成立了首个“创客大学”。在“创客”群体中,90后大学生是主要的创业者,而高校则是“创客”生成的主阵地,高校应该适应这个新的身份,构建覆盖学生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双创教育体系。

(二)制定教学目标,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应建立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并融入专业教育中,开展双创教育,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开创精神和创业能力。在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普及性与特色性,贯彻学生全面培养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策略,丰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战略高度。为了实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学校应该加强顶层设计,谨遵國家政策指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上,按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动手创业能力、鼓励学生摸索创业路径的过程,推动学生自主创业,为社会输送有魄力、有能力的企业家,同时,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及专业水平,为企业输送管理及技术型人才。

(三)健全教学体系,强化传授知识与技能

在高校教育中,应构建创新教学、双创教育联动机制,健全教学体系,具体策略如下:第一,创新课程模式。采取“众创协同”模式,联合教师、社会人员共同编制创新创业教材,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于专业知识中,并且由课本开发人员授课,让专业教师讲解专业知识,企业专家传输实践知识,创建形象创造性课程模式;第二,优化课程结构。学校应该依据社会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标准,来优化课程结构,并确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立足社会及行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建立多元化课程结构,让学生能够基于兴趣驱使学习多专业知识;第三,注重课程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创新创业知识,还应该进行实践活动,经过实践去检验所知,去操作创新创业的项目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想要适应社会,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键性指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校展开双创教育,为社会培养并输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是一个正确并且必行的策略,但是就目前成果来看,相较于国外大学生,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仍比较低,阻碍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高校而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创新教学与双创教育联动机制,通过教育理念创新、教学体系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为社会输送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是现阶段的基本任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学校须坚定信念,贯彻落实教育改革思想,将创业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学生自主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华翊.面向“双创”人才培养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07).

[2]赵继彬.依托法律文化资源创新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验式教学[J].法制博览,2018(30).

[3]张立浩,朱宗强,李艳红.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人才培养“四度”保障分析——以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环境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4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