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刘慧生 芮海云
[摘 要] 新建地方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实验条件和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基础薄弱等问题,从构建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材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中心;新建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06-0094-02
一 新建地方高校实验教学的困境
实验教学特别是化学实验教学对于新建地方高校而言,有诸多制约因素,如实验条件欠缺(实验室数量不足、仪器设备的短缺等)的“硬伤”“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偏低的“软肋”、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的“致命伤”等。实验条件的改善只能逐步进行,生源质量的提高也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通过外引内培,鼓励教师培训,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作为考核教师的要求之一,以期增强师资力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软环境如教学平台建设、学科建设等,开展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开展各类教学竞赛等,是新建地方高校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较佳途径。
受高考政策的影响,学生在高中阶段因“化学课程难学,有危险”等的误导,选修化学的比例较低,根据我校近三年与化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的调查,高中选修化学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0%~30%,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学测。就江苏而言,学测只需完成化学必修1、2以及选修1《化学与生活》或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学测时间为高二时的三月中下旬,学测通过后将不再接触化学的学习,至大学学习化学时间隔了一年半,原有的一点专业基础知识已遗忘很多,理论基础非常薄弱。
另一方面,高中阶段不重视实验教学是不争的事实,“黑板实验”“讲实验”代替“做实验”现象非常普遍,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规范、基本操作要领等存在“讲得好”但“做不好”甚至“不会做”的现象,由于操作技能薄弱、害怕危险等,学生实验“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
在目前应用型本科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常常是指导学生“照方抓药”,把教学的目标定位于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记忆及实验技能的习得。显然,这样的教学与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距甚远,培养的人才常常不能让用人单位满意,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学生实际和教学现状都迫切需要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才能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二 新建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改革
(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的“根本大法”,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包括突出学生中心、对接质量标准,即:对照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专业认证标准,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定位,充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依据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突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和核心素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增加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逻辑图。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构建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的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其中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学时不低于总实验学时的20%”,“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在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中,都要求基础实验或验证性实验比例不超过50%,同时需列出一定数量的选做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
新生入学伊始,安排专业负责人或教研室主任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解读,讓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任务、要求,讲解学习方法,介绍就业前景和企业用人要求,树立主动学习是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重要保证这一思想,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打下心理基础。
(二)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材内容
组建各实验课程的教学团队,按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三个层次精选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融合度较高的内容作为实验项目,强化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具体的能力能及早适应企业实际需要,这样使学生容易对实验内容产生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将老师的科研课题、以及来自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课题加以改造作为实验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基础实验使学生能明了实验安全要求、熟悉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和配制药品、规范基本操作,了解实验方法等,使学生尽快夯实实验基础,为主动参与后续的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打下技能基础。
(三)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
1 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
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实验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将独立的实验项目交给学生团队独立完成,从收集信息、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到评价实验结果,都由学生团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实验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每个实验的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项目化实验教学使学生成为实验的主动承担者和“演员”,教师则转变为实验教学的“导演”和评价者。其流程如下[2]:
学期初,教师公布实验课程授课计划,根据实验项目数由学生自由组建对应数量的团队,团队分工开展资料搜集、原理分析、方案设计等,并进行讨论,形成实验方案,其间与教师保持沟通,待教师审核通过后,配合教师做实验准备,上课时由团队一名学生向全体学生汇报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接受全班学生的质询,师生讨论后开展实验,实验结束后师生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完成实验报告交指导老师批阅,老师根据反馈信息以及教学反思,形成实验改进方案,作为下一轮实验项目。需指出的是,所有学生都需做好每个实验的预习等实验准备工作,都需完成每个实验。
实施项目化实验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熟悉实验室,了解各种药品的管理与维护,规范各种仪器的操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与教师的沟通,由学生自己讲解实验使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验能力不同的学生搭配组团,能促进学生间的学习与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2 基于课程平台的实验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课程平台或者建立蓝墨云班课,上传实验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基本操作与实验过程视频等资料以及实验思考题,并设置平台学习考核的内容及成绩评定的方法。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地点进行学习,熟悉操作规程,对实验原理、操作要点等随时进行师生间、学生间的探讨交流,完成实验预习。这种方式能弥补实验基础薄弱的短板,教师通过平台能提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基础不好的学生进行个别化的指导,课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
这种模式消除了学生“等靠要”的思想,能满足学生间实验能力高低“攀比”的心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即让“教”服务于“学”。
3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室安全教育、化工原理实验等课程引入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可节省实验室资源和学生实验的时间,降低了实验危险,符合学生“爱玩”的心理,寓教于乐,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加,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下,学生的探究欲望强烈,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效果自然很好,对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学习、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解决现实问题也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4]。
4基于实验竞赛的实验教学模式
竞争容易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基础实验训练的基础上,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参照《江苏省化学化工实验竞赛》方案,由学生自由组团,分工合作,实验方案得到教师许可后共同实施,结果由全体学生评价。此模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增强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经过一系列的训练,第一次参加江苏省化学化工实验竞赛的学生全部获奖。此外,校企合作、第二课堂等实验教学模式正在不断探索,如环境化学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到行业、企业实地进行;与行业、企业共建实验室,协同育人,让学生及早熟悉企业文化,了解工程实际,寻找存在的差距,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成果導向评价体系的确立能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刺激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以往实验成绩的评定将老师在实验课上的观察、学生实验预习及报告的完成情况等作为评价标准,主观性较强,“水分”较多,学生被动应付“混”过去的不在少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侧重于过程性考核,实验预习、团队角色扮演、讨论交流、问题提出、实验操作、实验报告撰写等学生主动学习完成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一定的分值,老师评价与学生间的互评相结合,综合得出平时的实验成绩,与最后的实验考核加权处理后得出学生的最终实验课程的成绩,甚至可以实验竞赛的成绩作为实验课程的成绩。这样的评价体系“逼迫”学生必须主动学习,自主完成并尽可能完成好相应的动作要求,才能获得较好的成绩,从而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对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陈勇将,黄小璜. 项目教学在“3+4”人才本科阶段培养的实践研究[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16(6):86-89.
[3]郑飞跃,彭辉丽,等. 新高考制度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J]. 教育现代化,2018(8):101-102.
[4]唐亚纯,罗恩韬.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探索[J]. 山东工业技术,2018(8):101-1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