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涂曦
[摘 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智能终端在人群中的普及,各种新兴“微媒体”成为当下大学生主要的娱乐、沟通、交流工作方式。网络“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用微视频、微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工作;善用微语录巧妙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政治思想工作者要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媒介素养,主动占领“微媒体”阵地,加强对学生“微媒体”舆情的监督和引导,将自媒体技术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的精细化,进一步推动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 微时代;网络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8-0058-02
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不再是天方夜谭,人们足不出户即可知天下事。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改变了人类信息传递、交流的方式,也对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所谓“微时代”,是指信息基于微博、微信、朋友圈、QQ群等传播手段,以短小精炼的行文模式,通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在人群中呈指数级、爆炸式传播。“微时代”是手机智能终端在人群中普及的必然结果,大学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积极影响党中央“占领高校思想政治高地”的号召,从网络“微时代”思政工作的新特点、新形势入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 网络“微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新特点
(一)传播信息碎片化
“碎片化”是“微时代”信息传播的最大特色。微博文本信息140个字,微信朋友圈的视频几秒钟,微电影一般要求十分钟内讲完一个故事,一节微课十几分钟,海量信息以“碎片化”的形式传呈现在大众面前,与信息化时代人们普遍追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关,同时也使人们在工作之余得到精神放松、情感宣泄。
(二)覆盖范围指数级增长
“微时代”人人都在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当一个观念被主流媒体或者网络大V认可并转发,会带来信息的指数级裂变式扩散。以今年年初“罗一笑捐款”事件为例,相关信息在微博、微信中疯狂传播,短短24小时亿万网民参与讨论;四月初的南方周末的一篇公众号推送文章“刺死辱母者”,则引发了全社会对“道德”与“法律”的热烈讨论,民声鼎沸。这些案例正好说明“微时代”人人都自成媒体,信息、观念、评判透过网络无限扩大,微博、微信等平台完美实现了信息的自主交互和影响范围的公众化。
(三)沟通方式便捷化
现在的“90后”大学生,沟通方式已经完全网络化,他们熟练且习惯地利用微媒体表达自己的观念,微博、微信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闲暇时刻刷刷朋友圈,看看微博已经成为“90后”生活的缩影。现在的大学生的沟通方式早已经从电话、短信转变为QQ、微信视频聊天、语音聊天。网络让沟通变得异常便捷,有人甚至提出了“地球是平的”这一看法,认为在网络时代人与人的沟通可以做到随时随地无局限。
二 网络“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
网络“微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用微视频、微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工作;善用微语录巧妙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一)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网络互动
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大学校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教师与学生、思政工作者与被教育者之间通过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可以做到实时互动,缩短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微博和微信给高校思政工作者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动态的窗口。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抓住“90后”大学生喜爱在微信微博呈现日常生活情况和情绪状况这一点,巧用微媒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以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为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微信微博互动是新时代下思政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辅导员应当也必须抓住学生在微博微信中分享和传播的内容、心情,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動态,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而掌握他们的行为与思想观念。同时,由于网络自身具有隐蔽性与匿名性和非面对面的特征,学生在使用其表达看法时往往更为肆意真实,这也给辅导员有针对性的处理问题提供了切入点。此外,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平台,展现自我,传播正能量,获得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同,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以“微视频”为主的影音传播
微视频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影音传播形式,一般是传播者利用手机、DV、PC等多种视频录制终端对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录,时长在30秒到20分钟左右,内容和视频形式较为广泛。目前在高校常见的“微视频”有“微电影”“微课”两种形式,因其具有“短、快、精”、参与度高;录制视频要求低,随时随地随意等特征,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新领域,值得每一位高校思政工作者认真研究,以便把握这一个教育新高地。其中,我国各地高校已经开始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开展“微课”教育。一堂微课的时间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教师就一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重难点突出,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便捷性优势,成为了“网络时代大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极佳资源”。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微课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诸如党课学习、主题班会、心理辅导、党团建设、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教育,利用微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刺激,让思想政治教育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移默化提高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
(三)以“微语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微语录”也是“微时代”的一大特征。“微语录”以其简约精炼、一目了然、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在大学生中兴起。“微语录”体现了时代的发展,表达了大学生们对人生、理想、时事的思考和看法,是学生张扬个性、宣泄情感、追求时尚的反应。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重视“微语录”的地位和价值,把它作为宣扬正能量校园文化的生力军。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微语录可以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用各种新兴的网络语录,让学生极容易接受又受到思想的熏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懂得巧妙运用“微语录”,营造轻松愉悦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让学生如沐春风般从心里接受认可思政工作。同时,诙谐的“微语录”也是思政工作者拉近与学生间距离的一个比较好的手段,能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增强学生的政治修养和道德修养。
三 巧用“微时代”网络平台,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紧贴时代动向,把握时代潮流,提升自身的网络沟通能力,与学生平等交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懂学生所想,知学生所思,解学生所忧。学会利用“微时代”网络平台,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的精细化,进一步推动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升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认知和批判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指向的是人们对媒介信息再处理的能力。面对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者若还秉持原有的认知观念,不改革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不懂“微媒体”的使用,不会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辨别有用的信息,那么在思想观念上一定会存在滞后性,最终形成我们所称的“代沟”。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怀揣开放之心接纳“微媒体”,认识“微媒体”,掌握“微媒体”的本质和基础知识,揭开新媒体的“神秘面纱”提升媒介素养。同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重视媒介知识的运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地位,把“微时代”的相关网络平台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手段,以此扩大自身的主体地位,提升话语权。
(二)思政工作者应主动占领“微媒体”阵地
“微时代”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主动占领“微媒体”阵地,与时俱进树立新时代下的育人观,充分认识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特色,抓好碎片化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这要求我们首先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运用能力,懂得利用“微时代”的网络平台,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我们可考虑通过开设学校公众号、学校官微等形式,结合辅导员的个人微博、微信等,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育新方式,冲破原有陈旧固着的教育理念,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关心的话题,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运用“微媒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拓展高校全面育人的新路径。
(三)加强“微媒体”舆情的监督和引导
高等学校作为青年学生的密集地,需要我们时刻注意监督和引导大学生的舆情。青年学生涉世未深,极易被网上的负面言论煽动,进而作出过激行为。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强“微媒体”舆情的监督和引导,密切关注学生“微媒体”的思想动态,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规范意识,引导学生在网上“绿色、和谐”传播社会主义正能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学会利用“微时代”网络平台,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把“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作为将“微时代”载体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构建绿色健康的学校“微媒体”环境。
(四)将自媒体技术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历来是高校引导校园风气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的异军突起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注入新活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利用这一新兴工具,把“微媒体”引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微媒体”时代网络平台信息传播的特点,积极主动与学生开展良性互动,充分了解和采纳学生想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认识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利用网络平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讓自己的想法跟上新时代学生的思想变化,才能真正让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点子”上,让新时代的育人工作做到学生的心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导向工作,利用微媒体,把思想政治工作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出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将各种网络流行语言或者片段作为校园文化的宣传和精神价值倡导的切入点,使校园文化具有更加多样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李春雨,闫静,陈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观察,2016(01).
[2]许慧霞.自媒体时代下研究生德育困境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3]迟成勇.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和内容取向[J].高教研究,2014(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