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4-05-07

凌雪华 吴真

一 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师范生在正式成为教师之前,都必须进行教育实习。通过教育实习,不仅能够将在学校学习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及技能转变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实际能力,同时也能从教育实践中学习一线教师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它无论对即将成为人民教师的师范生来说,还是对高等师范院校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大多数地方高等师范院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教育实习模式,以有效地提高实习生的整体素质,但不容忽视的是教育实习仍存在不少问题[1]。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关于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现状的文章比较多,但多数是理论上的演绎和推想,相关的调查研究类文章较少。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实习前的准备活动、实习过程中的内容及感受、实习后的效果及反馈三个方面对实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教育实习的经验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就地方师范院校如何有效地进行教育实习,提出个人看法。

二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所地方师范院校2014级本科毕业生,共200人,其中,文科生90人,理科生110人。

2 研究方法及工具

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

所用工具为自编的师范院校教育实习调查问卷,笔者在充分研究国内有关教育实习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实际情况编制了调查问卷,问卷广泛征求指导教师、学生的意见后形成正式问卷。问卷主要有两种题型:封闭式和开放式,其中封闭式问题23项,开放式问题5项,共28项。问卷包括“实习前的准备活动”“实习过程中的内容及感受”“实习后的效果及反馈”三个部分,以实习后的效果评价为主。

3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问卷分两次发放,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7份,回收率为93.5%,其中有效问卷169份,有效率为90.37%。

三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 实习前准备不足,没有为实习打好基础

教育实习的前期准备包括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教学技能和了解一线教学基本情况三个方面。调查反馈的结果显示,师范学院在教育实习的前期准备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1)认识不足。一方面,师范院校在课程安排上过分倚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实践课程不是很重视,往往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分小组轮流上讲台讲课,课后教师并没有及时地给予反馈、提出改进的意见,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的能力提高有限。另一方面,学生对实习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也不明确,相当一部分同学仅把参加实习当做被迫完成的一项任务,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实习中,以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等为借口逃避实习,实习的积极性较差。

(2)教育技能方面的训练过于集中,效果“打折”。由于实习前训练机会少且集中,致使一些实习生普通话、三笔字等基本技能都达不到合格标准。有的院校的三笔字课程和微格教学从开始到结束仅一周时间,普通话课程的学习是集中在一个学期完成,这样的课程设置培养的师范生基本功不扎实,师范性也不突出,影响实习的质量。

(3)备课能力欠缺,校内试讲机会少。调查发现:在实习中79%的同学只试讲过一次,还有6%的同学没有试讲过。学生的试讲是一个不断暴露自身问题的过程,通过呈现不足,学生能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增强从业的自信心,反之,则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同时,22%的同学认为,实习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加工方面最困难,包括教材的前期处理、课件的制作等方面。

2 实习内容比较单一,对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了解不全面

教学的内容包括听课、讲课、评课、作业批改、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开主题班会、组织课外活动、模拟一次教研室组织工作,等等,但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在内容和形式上基本上是走过场的“四部曲”,即传统的听课、讲课、评课、实习总结,剩下的实习内容就要看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本身的工作性质了,例如,在实习过程中做过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同学95%以上他的指导教师本身是一名班主任教师,否则很少有机会做班主任工作,实习的内容少,相应的对一线教学工作情况的了解也很有限。

3 实习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在实习过程中,48%的学生直接求助于指导教师,32%的学生直接求助于同学,仅有8%的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自己找资料独立解决。这种方式培养了“合作共赢”的精神,却影响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1世纪是个网络时代,大家遇到问题多数反应是“上网找百度”,百度文库上有很多现成的成品,在方便了大家的同时也会使人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特别是大学生中这个问题比较严重,曾有网友调侃说大学生活就是“复制、粘贴”,在这种氛围下,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与困难很容易直接求助于他人,而不是首先尝试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4 指导教师指导时间有限,实习反馈不及时

根据访谈和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实习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的多数是学校骨干教师,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教师自己的事情太多,指导学生的时间相对很少,学生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不能得到指导教师的及时指导,影响实习效果。同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表现反馈滞后,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5 实习时间短且集中,效果不明显

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院系中实习时间一般集中安排在大学第七或第八学期一次性完成,学生们普遍反映“刚刚进入角色有点感觉时,实习就要结束了”。由于实习时间过短,实习中的许多内容存在“走过场”现象。与此同时,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和考研热的出现,许多学生在毕业前夕都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而实习时间多数是集中安排在大四上半学期,这就与各类考试在时间上有了冲突,使得许多实习生在实习中瞻前顾后,顾此失彼。

6 通过实习,近1/2参与调查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教师职业

对实习后效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表1

由表1可见,23%的同学认为通过实习,自己完全不能胜任教师职业,只有29%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能胜任教师职业。经过教育实习,实习生积累了诸多一线的教学经验,本应该更有信心从事教师职业,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就业却缺乏自信。通过访谈得知,57%同学认为做教师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能力,自己能力不够,26%的同学通过实习后发现教师职业与预期中的不一样,觉得自己承担不了教师的责任,不适合做教师。一方面说明大部分认为自己不能胜任教师职业的同学认识到了自身能力与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也得思考当下的师范教育怎样才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信心。

7 通过实习,愿意继续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数减少

对实习后效果和反馈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表2

师范生通过亲身参与一线教学的实习活动,理应更愿意从事教师职业。但表2显示,通过实习后,一部分以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不再选择继续从事教师职业,理由大概分为:讲课内容重复没有变化、学生难以管理、自己不适合做教师、工资太低、工作缺乏挑战性、厌倦了教师生活等。而愿意继续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中真正喜欢教学的过程、喜欢学生、认识到教师职业所担负的责任的人数仅占57%,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教师职业较为稳定,有很长的假期和比较好的福利,较好就业。实习前后的意愿反差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我们需要思考改善它的有效策略。

8 教育实习的评价工作效果有限

师范院校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方法是由指导教师(包括本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整个实习过程的综合表现,写出评语、定出等级,评定结果只反映学生在实习期间内的综合表现,对学生在教育实习中各环节的具体表现没有体现。“任何评定方法的效果都靠教师的具体操作,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容易出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的兴趣爱好及其个性特点对评分产生过大的影响;教师在评分标准、评分过程、评分方法上的模糊性也易增加测试本身的误差。”[2]

四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改进策略

1 夯实基础,充分做好教育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1)各师范院校须从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上重视实习。师范院校区别于普通综合类大学的标志就是其师范性,对于师范生来说,“怎么教”的矛盾远比“教什么”的矛盾突出,所以校方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就要突出实践性的要求,重视实习。首先,改进微格教学和说课的课时安排和训练方式,82%的被试者希望微格教学和三笔字的练习课时不要太集中,可以分散到一个学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其次,由校方牵头多举办类似教学技能大赛、三笔字比赛、讲课大赛等活动,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校内就做好教学准备。第三,要增加经费投入,多方筹措实习经费。目前,师范院校给每位学生的实习经费都比较少,学校一方面可以争取财政上划出一部分作为教育实习专项经费,另一方面组织一些有偿性的社会服务,例如:家教、教育调查,等等,这些活动本身就是教育实习的一部分内容,既可以使实习生受到实际锻炼,又可以减轻实习时的经济负担。

(2)调整院系的课程培养方案,丰富实践课程的内容。首先,必须开好足够的专业课和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等基础课程,夯实学生的教学理论功底。其次,在不增加学分总数开足专业必修课程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理论课程的课时,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和学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到专业对口的中小学参观、听课、义务支教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登台授课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知识内化的平台。第三,可以开设一些交叉学科类的课程,如开设课件制作课程(主要是PPT的制作)、实习或职业规划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并规定每位师范生必须每种类型选修一门。

(3)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首先,师范生要认识到教育实习环节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而是一名师范生由学生到教师转变的必经阶段。其次,师范生在平时应自觉加强练习诸如三笔字、普通话等教师基本功,为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在实习中多多少少存在实习机会不多、指导教师分配不均、指导不及时、实习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所以,师范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自我约束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第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先自己思考解决方法,再向他人求助。

2 拓展实习内容,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不仅指导实习生编写几份教案顺利上好几节课,还应扶持实习生大胆实践,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3]实习生不仅要做传统的“四部曲”:听课、讲课、评课、实习总结,还应该参与班主任工作和课题研究、社会实践调查等工作,如在班主任工作的实习中,通过召开班会,组织班级活动,帮助后进生等工作,培养实习生的综合能力。

3 指导教师要做好对实习生的指导工作

师范生指导教师的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育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德国“双元制”模式能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的教师和合作企业的实训老师都是行业中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储备,又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的专门教师,德国的教师准入标准是非常高的,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的教师准入制度选拔出优秀的具有指导学生能力的教师,除了精通相关专业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之外,还要具有很强的责任心。指导教师在指导实习生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对学生实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做出及时反馈,使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达到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多和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学生的实习状态[4]。

4 改革实习模式,结合专业特点,调整实习次数和时长

从学生的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71%的学生建议增加见习次数,延长实习时间,所以实习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美国采用“交互自省”型,教师培养强调知识形成、获得过程中主体性的参与和反思,帮助学生将反思所得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5];德国为“两段式”,第一阶段为引导和试讲阶段,实习生见习四周后才能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试教,第二阶段开始独立承担班级教学任务。俄罗斯为“连续性”模式,它贯穿整个学段,从大学一年级到毕业每个学期都安排实习[6]。因此,笔者建议我国的实习模式分以下几个阶段:

教育见习阶段:这一阶段共见习12周,从大一开始,每学期见习2周,到第五学期增加到4周。主要内容是观察课堂教学、熟悉班主任工作和一些简单的管理工作,了解对口专业一线教学的基本情况,见习内容要和实习内容有机结合。另外,在见习阶段,学生就与实习基地教师结成“师徒”关系,随时保持与指导教师的联系,以期更好地了解一线教学情况。

教育反思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在见习的基础上进行微格教学,安排在第六学期,共8周时间。师范生在试讲中发现自己的问题,通过反思和专业教师的专项指导改进教学,并将反思心得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习中。

教育实习阶段:与外国相比,我国的实习时间较短,美国是24周,德国为72周,所以笔者建议实习时间应延长至16~24周,在第六学期安排8周实习,第七学期实习8~16周(根据专业设定),实习生可以深入了解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增长他们的教学经验。

教育总结阶段:这一阶段共2周,紧随大学第七学期的实习之后。实习总结工作是巩固实习成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可以使实习生更好地将所学内化,还可以给下一届实习生以鼓励、借鉴。实习总结的内容分为“实习汇报课”和书面的总结,这项工作必须及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何原因都不得推延。

5 改革教学评价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实习评价方案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它具有导向、激励、甄别和诊断四大功能。教育实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而不是证明。为此,笔者建议实习成绩评定工作可采用如下方式:实习前校内备课、试讲的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习过程中对实习生听课、讲课、班主任工作、管理工作等情况给予综合考量,占总成绩的50%;实习后的“实习汇报课”和书面总结占总成绩的20%;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的进步状况和出勤率给出的成绩占总成绩的10%。评价方法做这样的调整反映了学生实习的基本情况,只是各部分成绩所占的比重还有待商榷。

教育实习改革不仅仅是制定出一系列措施,更重要的是真正地将这些东西落到实处,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实际教学能力、能得心应手地独立胜任各项教学工作的优秀师范毕业生。期待更多的人更深入地研究这一课题,找到教育实习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模式,以切实改善和提升教育实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李梅.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5):130-134.

[2]惠中.小学教育实践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周丹.教育实习改革初探[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3(3).

[4]李晓东.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问题与对策[J].洛阳

师范学院学报,2011(7).

[5]樊睿.美国职前教师教育实习探析[D].重庆:西南大学,

2010.

[6]徐敏,崔鸿,李娟.中外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