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学工作量化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4-05-07

吴立平 刘凤丽

目前,关于本科教学评估有五种形式,即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与评估、国际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自我评估不仅列在首位,而且是加强内涵建设和管理的有效途径,是构建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抓手。实施教学工作量化评价进行自我评估是学校本科教学的评估形式之一。

一 教学工作量化评价的现实意义

构建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做好教学单位的绩效考核,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教学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和实现总体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教学单位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主体和基础,其教学工作的质量、效率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从学校层面看,通过量化评价,可以使学校对各教学单位的运行和成效有更清晰地了解和把握,从而做到更加科学地决策和管理,促进教学管理科学规范;从教学单位层面看,可以使教学单位更直观、更全面地明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各教学单位在竞争环境中准确定位,更加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本教学单位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2]。因此,积极探索对教学单位进行教学工作量化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学工作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业已成为高校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重要课题。

量化评价,旨在使系教学工作得到更客观、更深入、更有效的监控,其根本目的在于关注教育教学过程的动态发展,使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精细化、透明化、系统化、科学化。量化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学管理科学规范,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 教学工作量化评价的着力点

首先,科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活动中指标设置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评价活动的有效进行,它不仅影响评价活动本身的有效性,而且影响评价效果的有效性,因此,指标设置要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同时,要制定科学化的评价制度,及时修订评价指标。制度规范指导着行为,量化评价体系的有效建设应依据制度定期修订评价指标——既要对新建的指标体系根据测试结果改进,又要根据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改变。

其次,合理赋值量化评价比重。科学的指标赋值是增强评价活动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具有合理性和客观性。即指标赋值应该对重点强化的行为赋予较高的比重值,不重要的行为被赋予较低的比重值;指标赋值不是主观随意设置的,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来设定,减少偏见性和主观性,科学、准确,使指标所承担的数值比重更好地引导教学单位的教学行为。

第三,评价形式与内涵发展协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形式化的方式促进院系教学活动的实质性发展。如果评价的形式未能与教学单位教学活动充分结合就会影响评价的效果,甚至会违背评价的目的。所以,评价中将把评价的形式与教学单位的教学活动密切结合起来是评价活动应着力考虑的问题。

三 教学工作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不能衡量,就无法管理”,我们认为,量化考核是构建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手段,建立一套可以量化的教学单位教学工作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它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状态、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学校总体教学工作水平的问诊把脉提供最为直接、客观的事实依据。

实施教学工作量化评价,应从学校的客观实际出发,建立一套既符合学校现状,又能呈现各教学单位工作特色,可供实际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要具有导向性、可比性、可测性、可行性,且要分清主次、有所侧重。现以广东金融学院为例浅谈量化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及应侧重的原则。

1 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我校教学单位工作量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党政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科研工作、人才培养绩效五个模块。该指标体系采用百分制,每个模块100分;评价后,根据权重再折合为100分。其中党政管理工作占10%,教学工作占50%,学生工作占20%,科研工作占10%,人才培养绩效占10%。评价指标体系详细设计了各大项其子项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标准,每项评价标准赋予相应的权重,使用时按各项评价标准可量化程度,分成若干不同的量化等级进行计分。我校教学工作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2 量化评价应侧重坚持的原则

(1)侧重以定量为主的原则

量化评价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侧重于以定量为主的原则,主要通过指标赋值来实现。能够通过做材料完成的少赋值,必须通过扎实工作才能完成的多赋值。例如,课程建设中的课程建设规划设定为2分,而网络课程建设及上网实现共享则设定为4分。

(2)侧重突出教学工作权重的原则

高校必须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增强教学为重、教学为先的意识,在推进体制改革和政策设计过程中,从各个方面均体现以教学为中心的方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评价体系总值100分,其中教学工作就占50%,突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3)侧重突出教学过程管理权重的原则

量化评价不仅要重视评价结果、更要注重评价的引领导向。我校在教学工作的建设与管理评价指标设置中,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占31 %、教材选用与建设占12%、教学质量监控占18%,而教学过程管理占到了39%,充分发挥教学单位量化评价工作的引导作用,促进各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走向科学、规范。

(4)侧重突出教学薄弱环节又难以推动的工作的原则

学校工作依据“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原则,通过量化考核对教学薄弱环节而又难以推动的工作予以重点关注,如,教学工作中考核项中,教学建设与管理占65%;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占27%;省级以上教学项目与奖励占8%。不同子项的指标权重倾向于对这些薄弱环节的考核,以此推动教学建设逾越沟壑,力求锦上添花。

(5)侧重以均衡激励为主的原则

学校对教学单位分为五个档次进行激励。在试行阶段,学校考核采取的模式是对考核成绩前两名的系给予奖励,对考核成绩后两名的系给予系领导降减一定的奖金。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教学单位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在后续运行阶段,学校采用增量的模式进行激励,按排名给予额外的奖励,排名后两名的系不给奖励,真正做到全面考量,均衡激励。

四 教学工作量化评价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

1 组织架构

考核评价工作是在学院领导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学院成立考核评价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考评工作;考评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人事处,负责考评具体工作。

2 运行机制

在考核阶段,考评办细致分工,统一思想、统一标准,通过解读指标、核对数据以及沟通协调各系与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确保数据审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考核程序的主要流程:各系自评;考评办按指标体系分教学、科研、学生、党政工作四个组到各系核查自评情况;各组根据核查情况和相关职能部门材料计算各系分数;考评办研究各组核查情况;考评办公示各系初审分数;考评办对各系提出的疑义进行复核;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

考核后,依据考核方案分档次对教学单位给予奖励。

五 教学工作量化评价的实施效果

教学单位工作量化考核凸显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在教学质量管理建设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1 促进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教学工作量化评价工作的开展, 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日臻完善。相应的要求各教学单位建立完善听课、议课、教研活动、教师进修、学生评教、考试考查和教学检查管理制度, 逐步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例如,各教学单位为完成考核工作,整理完善了许多教学基础性文件,其中很多都是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专家提出的薄弱环节。这对于我校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将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了各系的教学管理工作。考核工作由于涉及到各教学单位的集体荣誉和教师的个人利益,因而受到各教学单位的高度重视。为此,各系对于教学管理工作做出了积极调整,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得以积极转变。工作态度更为主动、严谨;工作程序更为规范、有序,工作任务追求质量、高效。以调停课为例,考核后的调停课申请数量下降了三分之二。

2 增强教学项目的建设意识

教学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校比较薄弱的环节,本评价考核指标涉及了绝大多数的教学建设项目,也涉及了许多学生项目,使得各教学单位更加重视本系相关的教学项目申报及建设工作。用教学建设带动教学单位诸多工作的深入开展,注重增强教学内涵,这必将对学校整体教学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建立起良性的竞争机制

有竞争才有活力,考核使得各系之间自然地建立起一种竞争关系,促使各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管理、教学建设、学生管理等各方面下功夫;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促进个性教学的展开和教学特色的形成,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效果。

六 教学工作量化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1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适时引入第三方评价

定量考核是加强教学单位工作目标管理的有效手段,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考核的干扰,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应当坚持可量化指标的设置,这样操作起来相对于定性的考核既简单,又容易达成一致意见。但在量化过程中,要尽量以具有共性的指标衡量各系工作,因学科特点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学生素质不同、办学历史不同等诸多不同,使得各教学单位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如何在同一指标体系中公平地衡量各系工作,需要认真研究。对于必须考核,又没有共性的指标,可进行科学、合理地折算。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在评价中一定要防止重分数、轻分析,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因此,对于无法量化的必要指标,在考核时应当引入第三方评价[3],连续跟踪,得出更为全面、系统的教学单位工作评价指标中的相关数据,为教学单位工作评价、专业调整、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同时要在对教学工作实行量化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定性分析,并及时反馈到管理过程之中,不断完善量化考核的办法,促使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2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注重加强内涵建设

评价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要求评价指标要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在此基础上,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根据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及工作重点,及时增减考核项目,以使评价更好地发挥作用。

在具体运行中,要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各教学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对指标进行删减、修改、细化和增加。没有体现出区分度的非必要指标要予以删减;不合理的指标要予以修改;过于笼统的指标应予以细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指标可予以增加。同时,为了让各教学单位更加容易理解指标体系,应出台考核细则,详细说明该指标的评分依据和评分标准,引导各教学单位注重加强教学内涵建设,真正实现以评价之形式达到促进内涵建设之目的。

3 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做到刚柔相济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所与立之大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要想稳住生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塑造良好社会形象,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量化评价就是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监控环节。

但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和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因此,高校教学管理既要加强制度管理,又要实施人本管理,把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人为本是学校制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制度建设是学校实现人本管理的保障;一个强调纪律秩序、要求标准,是约束和激励化的管理,一个强调人文关怀、人文情感,是人本化的管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把二者有机整合起来,才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佳途径,才会使教学管理机制高效运行,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教师的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高校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仅靠制度与评价就能提高管理水平、效率和质量。量化管理可行但要适度,既要看到表层化的量,更要兼顾质和成效。要使量化管理“扬长避短”,在利弊之间实现动态平衡。同时,需要学校管理者在实践操作层面植入“人性化”元素,更多地体现全体学校人的教育教学需要。因此,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该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结合起来,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制度管理,以法治校”,刚柔相济,实现二者的融合统一,从而有效地调动教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优化。

综上所述, 学校实行量化管理是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的重要举措,学校对教学单位进行教学工作量化评价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实践证明, 我们制定的量化评价表是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采用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我们深知,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教学质量测评中需要探讨的问题还很多,特别是定性与定量的关系问题还很值得研究。因此,高校必须要依据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严格遵循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结合影响评价的因素,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力争使评价指标体系更趋科学合理,发挥量化评价在整体教学水平提高过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努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建祥.高等学校办学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 教育研究, 2015(02).

[2]伍建桥.高职院校系(部)教学管理工作综合量化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5(09).

[3]马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体系探索研究[J].科技风,2014(2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