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一新生的不适应及自我调整

时间:2024-05-07

张蕊馨

一 大一新生可能面临的新问题

1 学习上的诸多新挑战

从中学到大学最突出的是学习氛围上的转变。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只有适应了新的学习方式,才能够有效地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储备必要的知识。总体上看,大一新生在学习适应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1]。

首先, 中学阶段, 学生未来的道路都有人安排, 只要跟着走就行了, 目标明确单一就是考大学;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 十几年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突然没有了家长的管束, 加上大学宽松的学习气氛, 理想与现实相互矛盾, 奋斗目标迷失、理想缺失、无所适从, 产生茫然、空虚、失落等负面心理, 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少数新生则会以自以为是的心态虚度美好的大学时光。

其次, 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宽松的学习气氛, 使大部分新生感觉不习惯。大学是专业教育, 课堂的讲授比较自由、灵活, 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跨度很大, 速度快、概括性强, 学生很难当堂全部消化理解, 需要学生自主领悟, 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来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而且有些课程的学习形式也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 而是更加多样化,可以是学术报告,也可能是参观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对此, 面对高度自由的可支配时间, 习惯了中学生活中老师和家长的安排和管制,许多学生面对大学老师新的授课方法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学习,而把大量时间浪费在网聊、网购、网游上。

再次,由于专业和就业密切相关, 大学新生对专业的选择尤为重视。然而,实际上学生填报的志愿由于某种原因很难做到如愿以偿。或者由于高考发挥失常,被调剂到该专业或者该学校;或者由于自己分数的实力并非自己的兴趣选择该专业;或者父母或老师的建议而非个人意愿;或者盲目从众选择了所谓热门专业, 但经过学习感觉没兴趣。如此种种,使得有些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对专业不满意现象,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学习成绩差、心情压抑,甚至影响到人际关系。

2 新的生活环境对大一新生适应力的挑战

对许多大一新生而言,进入大学后是他们第一次真正开始独立生活,能否尽快自理自立,直接影响到大学学习生活的质量。因此,学会自我管理,也是他们大学生活的重要课程。

大一新生,一般在17到19岁之间。大部分都是家中独生的“小皇帝”或“小公主”,从小在父母呵护的环境下长大,生活自立能力较差。在中学时期,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及应试高考体制,大部分学生虽然心理上有了独立的需求, 但在学习上习惯于遵循教师的计划, 在生活上家长不得不操劳。而大学生活则崇尚自主、自立和自律。

首先, 相对独立的生活大多数新生不适应。习惯了被安排,习惯了父母的悉心照顾,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更有甚者,连衣服、被罩床单都没洗过或洗不干净;入学后突然需要自己解决, 许多新生感到力不从心。

其次,饮食等方面的不适应。有的学生远离家乡到了陌生的环境会水土不服、身体不适,在饮食方面, 除了吃食堂大锅饭与家庭小灶的区别, 也存在口味、口感上的不习惯。

再次,宿舍集体生活不适应。在家里过惯了独居一室的大一新生,入校后是来自四面八方,个性习惯迥异的4人或6人共处一室,部分学生刚开始接受不了他人的生活习惯,而且习惯自我的“独生子”们也不喜欢作息时间被安排。

另外,进入大学以前, 衣食住行都是由父母帮助学生管理经济账;上大学后, 新生还要适应自己管理经济账。一些自理能力差者, 模仿他人,不清楚怎么合理消费, 往往造成“前松后紧”的局面,令自己很尴尬。

3 人际交往新状况

大一新生遇到了不同于中学时期的人际交往新状况。大学生活的开放性, 使得人际关系微妙复杂,大多数新生没有住校经历,而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在相对固定的空间里, 难免会有不如意,而这些需要离开父母的孩子们自主处理好各种关系。

首先,相较于中学阶段社会接触少,人际关系比较单纯,高校对大一新生而言, 不仅是地理上的生疏,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生疏。加之不同地域的学生在生活习俗、语言、性格上的差异都比较明显, 会引起一定的交往障碍。

其次, 部分大一新生, 经过背水一战的高考拼杀, 个个都是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走入大学校园,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 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 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关怀和忍让, 很少关心和体谅他人的心态和行为习惯。到了大学, 这些学生仍保持原来的人际交往态度,与同学交往过多关注自己的利益,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与人交往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过于敏感和挑剔,不易被同学接纳,导致害怕与人交往。

4 业余休闲多样化

与高中时期单调的补习业余休闲相比,大学的业余休闲花样繁多,各种社团招新、学生会招募、勤工助学的岗位,何去何从成了难下的决断。

二 自我调整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应对策略

应该正确认识到产生这些状况的缘由,然后积极地去调节和改善,而不是整天为此纠结烦恼,要勇敢积极地面对环境的变化[2,3]。并且在以下几方面自我调整。

1 大学学习效率策略

学习,永远不要忘记。如果你课业很烂,你就算不得成功,当然,也不排除意外,但问题是,那个意会是外你吗?

以我一学期的大学生活体验,建议新生,首先,学习上确立目标。为实现目标制定计划,而且脚踏实地落实。其次,重视课堂学习。大学和高中的教学模式不同,大学里自主的时间比例变大了,课堂上认真地听讲、策略地笔记,将会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上课不睡觉当做一种意志锻炼并且你做到了,你将变得不同。再次,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课余不妨去图书馆或通过其他途径涉猎一些与所学课程相关的最新资料,为书本上的理论寻求佐证,使之便于理解。

学有精力的同学,还可以根据社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涉猎其他专业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参加全国“挑战杯”,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来使自身强大。

2 课余活动的合理取舍

大一新生面对对自身综测有益的各种社团招新、学生会招募,缓解经济压力勤工助学岗位,何去何从呢?

我建议课余生活在大学生活开始时就定下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有读研攻博打算的,就要把更多的精力留给学习;想提高自己组织协调能力的可以应聘社团、学生会锻炼;想积累工作经验的可以选择勤工助学。

大学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如果你有特长的话,就通过各种活动、比赛展现出来;如果你没有特长,也要好好利用在公共场合的锻炼机会,别怕丢人,也不要笑话那些所谓丢人的人。那是一种成功的尝试,这些或许对你以后人生的精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用。

当然大学生毕竟以学业为主,当精彩的课余活动影响到你的学业时,必须学会取舍,因为有舍才有得。

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嫌太闷?去图书馆阅览室,找本感兴趣的书阅读;或到外语角,锻炼自己的自信和口才,还能多交些朋友,多长见识;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既锻炼身体,还有助于你与同学间的人际交往。

“大学”不但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如果你能在搞好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的话,那么你将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大学生。

3 生活知足常乐的智慧

日常生活中,逐渐从依赖别人的生活方式转变为自己处理日常事务,不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需要你调整心态认可寝室条件的现状。无论如何,你无力改变就要适应。在寝室你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不同的室友。当别人的生活节奏与你不合拍甚至影响你时,学会换位思考,以宽容而友善之心待人,这是解决问题应有的态度。

如果可能,帮晚归的室友打好热水,在突然下雨的日子里收起室友晾在外面的衣服,别人睡觉时学会蹑手蹑脚……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却能表明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第二,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按时就寝、按时起床,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你有足够的理由佩服每天早起的人,如果你能做到,也会有很多人在佩服你呢。

第三,切记千万不能把生活费用得一点不剩。你在大学有很多意外用钱的地方。为了你的家人和你自己的前途,永远别乱花钱。你应该预留每个月伙食费,再合理安排剩下的款项,可以买些必要的参考书和有益的刊物,也可以买些水果,添些服装,或在课余时间适当参加些娱乐活动,增添些生活情趣。你还可以详细地记账,检查一下开支结构是否合理,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合理掌控。

第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学校的宿舍管理规定,注意防火、防盗、防抢、防上当受骗等。大学可能有真实的爱情,但只是可能。很多时候他们是因为羡妒别人谈恋爱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而在一起。

4 人际交往的求同存异

进入大学,大家会发现人与人交流与接触的机会增多,自己的交际圈也随之扩大。如果很多人对你敬而远之,那么你的人际交往是失败的。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对顺利完成学业也有益无害。你大学的朋友很可能对你将来事业有帮助,但是你也应该让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互相帮助,才能相得益彰。人生百态,不要对新的看不惯的东西抱怨,很多事情当你再回忆时会发现其实那都不是事。所以,不管你当时多么生气愤怒,都告诫自己“冲动是魔鬼”。很多你应该自己弄清楚而不知道的消息别人通知你了,要表示感谢;没有通知你,也不是他人的责任。面对不公平的东西,与其抱怨,不如自己努力奋斗,得到你想要的公平。别说脏话,你随便的一个字或者几个字会让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大学是一个良好的与人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因此,大家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学会包容原谅他人并通过换位思考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用真诚和努力博得大家的喜爱和支持。

总之,通过大学一学期的学习和经历,大家一定会发现在这个精彩的舞台上,无论平凡与否,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相处,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孙莉.从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差异中解析大学新生入学教[J].亚太教育,2015(31):270-271.

[2]晏振宇,杨旸.大学新生的适应不良及自我调适[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2,3(2): 32-34.

[3]马睿. 高校新生始业教育探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