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罗 旭 贺志明
人本主义理论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价值观,强调在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教学的目标;认为在学习与工作上人人都有潜在能力,崇尚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把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认为教师必须充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感到压抑或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学得主动积极和生动活泼,并长时期坚持下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走出困境,就必须自觉地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遵循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人本理念,结合各高校教育教学的特点,构建和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体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1专题讲座教学法。专题讲座教学法,就是以专题为单位设计课程的内容和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必须贯彻“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教学实践和教改经验表明,专题设计应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第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最基本的理论观点;第二,关注热点,抓住兴奋点,选择和提炼当前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第三,解析疑点,着眼渗透点,分析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主要思想认识问题。专题式教学要求教师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基本理论点,形成相互关联的专题。构成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这种方法,既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重点、难点和基本内容都讲清楚,又可以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旨在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就一些学生比较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课堂讨论或分组辩论。教师要营造一种积极、开拓、进取、宽容的学习探讨气氛,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提出不同意见;要善于总结,画龙点睛,突出主题。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可以使学生对一些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收到理论教学的良好效果。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应提倡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思考、研究。案例教学要以两个“实”为基础:一是“史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观点、重要论断都产生于具体实践中。案例教学要还原历史原貌,让学生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分析、思辨。第二个是“现实”,把现实中学生关心、关注的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作为案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对现实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作出反应,编选资料及时运用于教学中。
这样,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有助于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问题。
4自我教育教学法。在教学中开展自我教育式的教学,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学生自学,互相讨论;二是学生主讲,教师总结。这种自我教育式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了解教师备课、讲课的辛苦,尊重教师的劳动,有利于加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二)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功能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要准确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有较强的理论性,只有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认真的讲解,才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但要将其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则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才能达到。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国情,开阔眼界,进一步锤炼思想,提高认识,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一种极好形式。但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要根据社会人才竞争的需求,确立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目标。在当前,应定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教育上,否则,把握定位不准,就会使我们的教育陷于主观盲动性。任何操之过急的教育观点,批判主义和急功近利的论点或无所作为和悲观失望的教育观点都是错误的。
2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设计社会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并不意味就一定要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而应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课程,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些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第二类是日常思想行为规范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这两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应各有侧重。例如,法律与道德类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中可以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结合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状况,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状况调查”“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校园基础文明状况透视”“宪法宣传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3设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在经费安排上,要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设立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实践教学相比,具有面广、参与学生多的特点,与课堂教学相比,工作的难度要大得多。学校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费的投入,以保证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从教学经费中划拨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经费,用于实践教学的交通费、门票费、讲解费、教师实践教学酬金、教师社会实践考察等。这项基金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发展的物质保障。
4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要形成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正确观念,明确意义和任务;二是要具备指导学生搞好实践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三是要树立创新意识,在尊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工作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领域,研究新内容,总结新经验;四是要注意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添人格魅力,使学生在和老师接触的实践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
教育。当然,要想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教师本身也要进行社会实践,这又要求有足够的经费作保证。
(三)构建综合考评体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考核体系的激励功能
考试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教学理念最明显的教学活动。我们认为,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措施,科学合理的考评应实施多元多维考试方式和成绩综合评定标准,对学生的成绩评价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全面,使考试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机制。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要探索出具有特色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思想政治理论各课程的考核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40%。包括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完成作业情况、平时测验、出勤等等;第二部分为理论考核,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形式采用了开卷与闭卷、口试与笔试等多种形式的结合;第三部分为实践考核,占总成绩的20%。包括参与实践活动的程度和积极性、完成实践作业(诸如调查报告、参观有感、实践制作等)的情况、在实践活动中分析和认识问题能力的提高程度、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团结互助和吃苦耐劳以及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等等。
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实践,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改革与实践,能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虚多实少的问题
教育的本质核心是人本性的发展,教育学中的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人的发展,特别是作为教育对象具体个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实现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通过改革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性,有效地解决了学生重才轻德的问题,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性修养,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关注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热情与自觉性明显增强。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改革与实践,能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就得放下“权威”的身份,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掌握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问题,一是让内容“活”起来,二是让教学方式“活”起来。教师从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发来进行授课,讲课中不回避社会现实问题,就可以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双边活动,甚至放手让一些理论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同学上台讲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要尽可能地告诉学生为什么。如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中,应多联系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针对学生的疑惑有的放矢地讲解。只有教师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让他们信服,使之真正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可有可无的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课程。是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的课程。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改革与实践,能实现“思想”“道德”“法律”教育三要素的无缝对接
从思想和观念认识系统上来看,一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通过教育教学内化和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理想人生信念)、道德品质修养和法律意识三大要素(素质、品质、意识)。改革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把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律意识三要素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以素质、品质、意识的提高并转化为人的觉悟提高为目的,把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发展要求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律意识为基本教育内容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实施教育,可以高屋见瓴地指导、引导学生把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和理论的内化到形成觉悟的全过程,从而实现“思想”“道德”“法律”教育三要素的无缝对接。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改革与实践,能提高社会对毕业生的欢迎程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是否成功,应直接体现在学生平时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的公序良俗以及用人单位的制度规范上。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是否满意、是否欢迎,对高校而言,则直接体现在就业率上。毕业生作为高校的最终产品,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应用能力的强弱上,还体现在其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上。事实证明,越是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毕业生,越能经受得住社会的考验,越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学校的社会声誉越来越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