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赵 勤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仅给社会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就业压力、就业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及就业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外有志之士的广泛关注。我国目前已经凸显的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局面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必然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目前大学生中出现的三种“超前”现象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笔者认为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时,应从目前的就业现状人手,以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为依托或切入点,在就业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就业问题。教育大学生借鉴外国学生成功的就业经验,增强职业意识,改变就业观念,正确理解个人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现实关系,以便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一、就业难的现实催生出三种“超前”现象
1“超前就业族”
这里所说的“超前就业族”是指那些没有正式毕业,但提前就业或停学就业的在校大学生。他们由于已开始从事社会岗位工作的原因,经常逃课、逃学乃至长期逃离校方的监控,其结果是给院、系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这部分学生的表现给大多数在校守纪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则是不言而喻的。
2“超前创业族”
由于经历了求职路上的艰难,一部分学生对于未来的前途萌生出自己的想法,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我们的相关教育政策。对于高校的管理者来说,在肯定学生开辟他们自己的创业之路想法的同时,应该对他们的创业实践加以引导。对他们在校园周边租房开设的健身房、琴房、网吧、咖啡馆等应定期寻访,力争做到既给学生创造从中实现自我理想的机遇,丰富其社会经验,又让学生的行为符合学校的管理规范及社会的需求,力争达到校方的管理与学生的实践双赢的结果。
3“超前考研族”
部分低年级学生受到高年级学生关于考研的“经验”影响,决定提前为报考研究生做准备,以便能有较长的备考时间。这些学生的本意是完善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但他们中的一部分同学也可能会为了一心准备考研科目的考试而忽视平时正常的课堂学习,考试只求过关,对平时的班级活动表现不积极或不愿参与等。
上述三种现象应该说都与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有一定的联系,是大学生对就业压力做出的相关反应。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我们对此只是简单地说“对”或“错”未免显得唐突。因为不管我们承认与否,这三种“超前”的现实客观存在着,所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从就业理念到具体措施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二、对于大学生行为中的三“超前”现象的理性思考
1对大学生行为中的三“超前”现象应以“疏”代“堵”
大学生行为中的三“超前”现象是他们改变就业意识的具体表现,也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综合反映。对待这一现象,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疏”。例如实施适时的人性化管理,教育他们在不耽误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安排好就业或考研的相关计划,为他们出于实际需要的三“超前”行为提供适当的便利、指导或支持。
2加大改革管理的力度做到与时俱进
大学生行为中的三“超前”现象要求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及改革必须以社会及学生需求为导向,高等学校要适应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适应社会的需求,转变思想观念,科学定位,加大改革力度,办出特色,提高质量。要正确处理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高校来说就是“以学生为本”,就业是学生发展的头等大事,把学生最关心的事当成学校的头等大事切实做好,学校的发展才能有保障。对已经找到就业渠道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灵活的“学分制”和学籍管理制度。校方应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新问题和新事物的改革之路。
三、针对大学生行为中的三“超前”应采取的教育管理对策
1加强高校就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相互联系
高校就业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以实现就业为目标,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帮助他们进入社会各个职业领域且能初步胜任岗位工作的一种教育形式。其教育内容涉及到就业政策形势、择业技巧、择业观念等多方面内容。而高校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采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教育和启发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态度、人生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成为拥有正确人生态度、健全心理人格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人才。
高校的就业教育和德育教育在教育的目标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为国家输送合格的高级人才。高校培养模式的变化和市场经济下大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并未改变大学教育的职责。相反,它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就业教育和德育教育必须实现二者间的双向渗透和融合。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价值观,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将通过就业教育得以现实化和具体化。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就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脱离。因此,我们应当正视学生中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通过就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管齐下”,教育学生妥善地处理个人需求和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
2增强毕业生就业率事关学校工作大局的意识
正如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言:“高等学校要配备强有力的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强大的校内就业服务体系。要形成党委书记和校长亲自抓就业、经常抓就业、长期抓就业的工作局面,要调集精兵强将进入就业工作系统,尤其是高职院校。要像现代企业开拓市场一样,采取哑铃型发展战略,大大加强就业工作系统。高等学校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抓好‘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把就业指导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为学生就业关乎民生,也关乎学校的前途和命运及社会的安定与和谐,理应引起高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对于学校的发展和社会声誉,犹如产品质量的优劣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般重要。针对目前的就业难现状及大学生中的三“超前”现象,党政领导应充分吸取国外的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经验以完善我们就业教育及管理工作的措施。同时通过教育渠道,引导毕业生参考国外毕业生的就业要求,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如在美国,大学生就业也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从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用人单位和大学教授都参与到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并对大学生就业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因为毕业生的就业情
况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声誉,也会影响到学校排名和招生。在许多美国大学生眼中,理想应是从现实做起。美国学生就业时一般会及早规划,培养能力;并且都有不急于求成,不希求“一步到位”的就业理念。与之相对的是我们相关的新闻媒体及民众对大学生就业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就业理念上。这些方面都值得我们的学生和学校管理者认真学习和借鉴。
3教育大学生尽早做好就业的思想准备
对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中的“超前就业族”,我们应教育大学生尽可能早地做好就业的思想准备。在这一点上,法国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始终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作为考虑重点,并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法国的大学教育过程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学校与政府机关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校方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安排实习机会。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四年级学生,多数高校安排的实习时间为6个月,有的甚至达9个多月。法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时间安排也较为灵活,有一种“带薪大学生”,他们只要按照课程要求拿足学分,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兼职。这类大学生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工作。校方如此煞费苦心,目的就是要使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而大学生较早参与实习也的确有诸多好处。这一举措对于我国高校管理者如何应对目前大学生中的“超前就业族”现象尤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如果学生能从校方提供的就业机会中得到锻炼,受到培训,这无疑减轻了学生自身的压力,使他们少走弯路,也增强日后应对求职竞争的实力。
4要做好对学生的创业指导工作
对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中的“超前创业族”,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结合贯彻中央16号文件,把对学生创业教育作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就业、创业要从低起点做起,基层是其健康成长、锻炼成才的沃土,更是青年人施展才华和抱负、积累经验的广阔天地,增强他们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创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通过创业教育,包括邀请创业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创业政策,训练学生的创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等,为他们提供周到细致的创业指导。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了解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各项政策;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指导和服务。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帮助他们尽量达成他们的创业愿望;要简化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便快捷地为他们办理各种手续,善始善终地做好服务工作。
5校方应增强外联,为学有所专的学生创造成功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对于大学生中的“超前考研族”,特别是学有所专的学生,校方要积极外联,为让他们能进入高一级的学府深造、更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所学牵线搭桥,为国家输送相关专业的高级人才。比如,积极向本院、系的外聘教授推荐自己系的学生,使他们能得到机会继续进行高层次的学习。同时,也应该教育引导“超前考研族”不能忽视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教师在关注他们考研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他们目前专业课的学习情况。对“超前考研族”管理措施得力,引导方法得当,有利于国家人才的培养,有利于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也符合我国有关多渠道培养人才的政策要求。
总之在大学毕业生就业方面,我们应充分借鉴国外大学生成功就业的经验,“洋为中用”,完善我国的大学生就业体制。正如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对于目前大学生中的三“超前”现象加以认真研究,以便提出并尽快落实创新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