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育课让学生在学练实践中享受幸福感

时间:2024-05-07

余宏武 叶志强

摘  要: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理论需走向体育教学实践,幸福体育课程理念需转化成教学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享受幸福感。在理解体育课价值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比赛结果运用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享受幸福感。

关键词:幸福感;任务驱动;问题导向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3-0011-02

于素梅博士提出的“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核心指向在体育课中学生享受“幸福感”,幸福体育课程从理念向实践转变,不但要充分理解幸福体育课程的理念价值,还要将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向体育教学实践推进,让幸福体育课程理念转化到课堂教学中,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将课程理念落到实处,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享受幸福感。

一、“幸福感”凸显体育课的价值

(一)幸福感是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1],为学校体育落实核心素养和身心健康,于素梅博士适时地提出“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幸福感”,幸福感是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核心内容,“体育课程的幸福感主要包括愉悦感、欣喜感、存在感、满足感、获得感、成就感等,是在体育活动中正向的欲望得到满足的积极情绪。”[2]幸福体育的提出,为学校体育课程赋予更高的价值,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

(二)幸福感从体育课堂中收获

体育教学的主阵地是体育课堂,学生在体育课中享受幸福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感受体育的魅力所在,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二是在运动过程中享有存在感、满足感以及运动对身体产生变化与冲击的愉悦感;三是体育课中每一个学练过程、每一次比赛结果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成就感、获得感能得到充分体现。体育课中的“幸福感”主要包括存在感、愉悦感、欣喜感、满足感、获得感、成就感等,是在体育活动中正向的欲望得到满足的积极情绪[2]。

(三)幸福感凸显体育课的价值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体育课堂是学生获得运动幸福的平台,体育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让学生产生幸福感,无论是体育课堂中的小组合作、生生互动等学练过程,还是集体展示、教学比赛形成的过程和结果,身体的运动体验会产生存在感与愉悦感,同伴的合作会产生认同感和获得感,活动过程的变化也会呈现出满满的幸福感。因此,体育课是让学生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渠道。

二、体育课让学生享受“幸福感”

(一)问题导向,收获发挥主体的幸福

幸福感是由内向外的一种感受,简单的、表面化的快乐享受是幸福,内生的幸福更充实,内在的获得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幸福。以问题为导向,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享受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学生之间形成合作,学生有着观察、思考和动作的体验感受。例如,在小学跳绳编花跳的学习中,有的学生通过正摇跳绳、手臂交叉后简单变化就能完成编花跳了,但却有大多数的学生跳不过去,绳子总是止于脚下,这时如果教师提出“怎么做才能跳过”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绳子处于什么状态时能通过脚下,进而让学生控制绳子达到跳过的状态,找出交叉时机和方法,再通过反复体验完成动作。教学实践中,学生得出的结论是:1.绳子落地时应该处于打开状态,两脚就容易跳过;2.两臂交叉从绳子过头时开始,绳子平行地面时基本完成;3.两臂交叉的速度要与绳子速度同步时绳子才平稳;4.初练时两臂交叉向两边伸展更充分一些。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正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

(二)任务驱动,享受集体荣誉的幸福

“倡导将教师的动作示范、重点讲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将集体学练、小组学练与个人学练有机结合”[1]这是《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表述。任务驱动结合小组学练可以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实施中给小组一个共同的学练任务,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为完成任务而进行持续的小组学习与练习活动。例如,在编花跳的教学中,给小组下达的任务一是过关任务:小组内每位学生都要完成编花跳1次;二是挑战任务:小组内产生一位编花跳交替次数最多的“编花王”;三是比赛任务: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在课的后半部分进行展示赛。实践的过程是,小组开始都在练编花跳,一部分跳过,一部分没跳过,自主效果得到体现;小组长请已跳过的学生指导没跳过的同学,相互观察查找原因,相互探究与合作。在学生小组学练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精准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实践的结果是全组学生在生生互动下,找出动作方法与规律,加以练习后均能实现至少编花跳过1次的过关,大部分学生都能连续完成编花跳。这种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后获得的集体荣誉感,是一种团结合作的获得感、成就感,这种幸福源自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学习结果,幸福指数也会处于高位。

(三)结果运用,获得完成作业的幸福感

体育课中有作业布置,却很少取得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有:一是对学生而言没有刚性需求;二是作业的可执行率低,学生对此没兴趣;三是没有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回收机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作业的有效率、执行率较低,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小组的比赛会产生胜负的结果,用好这个结果让学生产生面对失败自强不息、面对成功仍需努力的意志品质。教学实践中,教师问输的小组“服不服”,一般会得到“不服输”的回答,教师接着问“不服输怎么办”,收到比如“再赛一次”等回答,教师抓住时机开始引导,强化胜利是给有准备者,是给刻苦练习者,要练好本领再比赛,引导课后以小组为单位的互学互练活动,练出本领后才会有信心准备的小组之间再比赛,通过比赛检验课后练习的效果。同样的方法来引导胜队的课后练习,让他们胜不骄、不自满,勇于接受同伴的挑战,同时要做到不被超越,只有课后苦练本领,这样才能保持住优势。将课内的比赛结果转换成课后作业,再通过下次课的比赛形成课内到课外、课课之间螺旋上升的链条。

体育课中学生幸福感的获得是多渠道的,体育课内学生学练越主动,精力和身体投入越大、参与度越高,收获的幸福感就越多。落实和推进幸福体育课程,丰富体育课的內容,让学生充分成为课堂的主体,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充分体验成功的愉悦,幸福感就会存在于体育课堂之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于素梅,彭庆文.幸福体育课程模式下的幸福感追寻与实践方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0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