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体育教师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与传承

时间:2024-05-07

文/于素梅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从历史视角来看,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华体育精神的定位正在逐步清晰化;从文化意蕴来看,随着特质的雕琢,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更加系统化;从教育价值来看,在新人的培育中,中华体育精神正走向普及化。清晰化、系统化、普及化,是中华体育精神传承与弘扬的发展必然。体育教师作为通过体育学科进行全面育人的关键施策者,其新形象的塑造不仅需要具备相匹配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展现出中华体育精神蕴含的精神风貌和时代气质;不仅需要自身深刻领会中华体育精神之要义,还应在全面、全员、全过程育人中,学会创设中华体育精神传递之所,把握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之法,以为国家培养德艺双馨的时代新人。

一、体育教师要深刻领会中华体育精神之义

体育教师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然而,对于广大体育教师而言,自身有着怎样强大的精神力量,就决定着这种责任与担当的付出成效,因此,体育教师铸就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实干奋斗精神等中华体育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爱国主义精神”:体育教师需将其放置于首位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体育精神的精神内核,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根要代代相传。爱国主义精神蕴含着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价值意蕴。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也是现实的,不是空洞的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这些具体的现实的做法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力量。

体育教育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思想中,爱国主义精神应置于首位。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承担者和引导者,爱国主义精神首先要深深地扎根于体育教师们的内心,并成为永恒不变的定律,要对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引领渗透。体育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一是在塑造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体育教师应深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扎实做好体育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优质的体育教育对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的重要作用。二是在弘扬与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方面,体育教师的爱国情结要能引导并激励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练好身体、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教育学生把促进健康当作自己的一份责任,为实现健康中国作贡献。缺少爱国主义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就失去坚强后盾。

(二)“集体主义精神”:体育教师需将其根植于内心

集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是中华体育精神的支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之脊要层层培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更是中华体育道德风尚的鲜明体现。集体主义精神蕴含着为团队担当、为集体奉献的价值内涵。以集体利益为重的价值理念,人们在集体中都会相互理解信任,相互配合支持,从而激发出势不可挡的集体力量。个人以集体为向心力,集体也将成就每个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个体。

体育教育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思想中,集体主义精神不可忽视。体育教师不仅在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中要体现出集体主义精神,还要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引导学生也将其根植于内心。体育教师的集体主义精神具体体现在:一是在拥有集体主义精神方面,体育教师不仅要遵纪守法、尊重他人,而且要团结协作、主动担当,能处处为别人着想,时时以大局为重。能够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主动与团队共同谋划学校体育发展策略,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全校运动会、体育节等各项活动,乐于将自己的体育教育教学经验与他人分享,帮助他人一起成长等。二是在弘扬与传承集体主义精神方面,体育教师要能教育引导学生个人服从集体,以集体利益为重,如体育课堂上遵守纪律,不影响他人学习;体育比赛中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配合同伴,秉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输得很体面,赢得有尊严。缺少集体主义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就失去了中坚力量。

(三)“实干奋斗精神”:体育教师需将其厚植于根基

实干奋斗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精神特质和品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需要人人具备,作为中华体育精神的活力之源理应长期积累。实干奋斗意味着实实在在不投机取巧,脚踏实地不徒有虚名。实干精神意味着有迅捷的执行力、顽强的战斗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实干也要讲究方法,不能蛮干,需要巧干,讲究科学方法、尊重科学规律、把握科学原理。毛泽东同志曾说,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奋斗是为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挫折。奋斗精神意味着有承受压力的能力、承担痛苦的决心和抵御挫折的毅力。中国体育事业的繁荣昌盛,源自于代代体育健儿和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顽强拼搏与实干奋斗。实干奋斗精神体现出人性的刚毅、人格的魅力。中华体育精神也正是因饱含实干奋斗精神而坚韧挺拔,屹立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心。

体育教育传承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之实干奋斗精神不可缺位,因为实干与奋斗是成就事业的根基,是诚实守信做人的根本,是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根源。体育教师在弘扬与传承实干奋斗精神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体育教师的实干奋斗精神具体体现在:一是在拥有实干奋斗精神方面,体育教师面对复杂繁重的工作需要有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需要兢兢业业、实实在在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这也是一种锤炼和积淀,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理想美好也要艰苦奋斗,成长与发展都离不开实干奋斗的精神瑰宝。二是在弘扬与传承实干奋斗精神方面,引导学生做新时代的实干者和奋斗者,要能吃得起认真学习的苦,承受起持久锻炼的累,能吃苦、受累是成就未来的财富。体育学练赛的过程也是“以体育人”的过程,并非轻而易举,教育和引导学生要敢于担当、勇于拼搏、乐于奉献,才能更好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缺少实干奋斗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就失去了力量源泉。

二、体育教师要创设中华体育精神传递之所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提出,应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需要创新设计体育教育新环境,简单地说,“教无法”就难以达到应用的传承与弘扬的目的,难以实现时代新人培育的目标。为此,体育教师需要注重在课堂教学、课外锻炼,以及在学生参与的运动竞赛活动中强化传承中华体育精神场所的创设。

(一)课堂教学中的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承教育要融入

课堂教学是体育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也是中华体育精神传承的主渠道。教师以身试教,无论是言谈还是举止,都渗透着“德高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真谛。抓住课堂教学传承中华体育精神的良机,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体育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吸纳中华体育精神的精髓。例如,创设体育与国防教育相融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环境,通过跨学科情境设计与组织,增强学生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又如,通过组织团队合作的教学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再如,通过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技能学习,培养学生勤练苦练、勇攀高峰的奋斗实干精神。强化课堂教学中的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与传承,为时代新人培育奠定基础。

(二)第二课堂中的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承教育要拓展

体育的第二课堂包含大课间、课外锻炼等活动形式,开展大课间和课外锻炼,对促进学生健康、培养体育精神起着重要作用。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从项目选择上能够发挥各专项运动的育人优势,而且从组织方式上也能将中华体育精神渗透其中。例如大课间,其活动既有跑步、做操等传统课间操的内容,也有与课堂教学相对一致的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等内容。跑步、做操多以班集体为单位,因此,无论在全校大集体环境中,还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小集体,每个学生都要有集体意识,不可自由散漫。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和体能等锻炼活动,组织活动方式多样化,既有以班级为单位的组织活动形式,也有以兴趣为主自由选择的组织形式,例如大课间,可能是学生按兴趣爱好与运动需求进行自主锻炼,也有可能重新组建相同项目的锻炼小组,或参与各种兴趣班或社团活动,总之,无论是固定的班集体还是按兴趣重新组建的团队,都需要每个学生有集体观念。又如,在大课间或课外活动期间开展的某些项目的对抗性比赛,与同伴的配合或与对手的竞争过程都有助于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等的精神塑造。

(三)运动竞赛中的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承教育要强化

运动竞赛是育人的重要形式,通过参与运动竞赛不仅能够检验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了解运动能力形成水平,还能够在运动竞赛中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学会拼搏与进取等。体育教师不仅在平日的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比赛,每学期或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员运动会,还可以在大课间活动中组织开展比赛,利用学校其他课余时间或周末以及其他节假日组织开展比赛等。学生在参与竞赛或训练活动的过程中,最能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刻苦训练和奋勇拼搏的实干奋斗精神;高水平运动员走出校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参加比赛,力争为国家争得荣誉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会油然而生。因此,体育教师应抓住各种机会,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项目多元、层次不一的运动竞赛,强化运动竞赛中的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承教育。

三、体育教师需要把握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之法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共同作用的结晶。***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体育不仅有外在的强筋骨之效,还具有调感情、强意志之功,是健全人格教育的最好方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加强体育强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体育教师在以体育人的工作中要能把握传承中华体育精神的有效方法,使得中华体育精神更好地继承创新与发扬光大。

(一)“故事导入”能生动地发挥中华体育精神的渗透力量

在中华体育精神的内容体系中,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故事既生动又形象,最容易被学生感悟、启发、效仿,所以要在体育教学中弘扬与传承中华体育精神。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更能通过这种故事化的讲述或播放典型故事视频,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责任担当、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和精神塑造,为此,故事导入便能生动地发挥中华体育精神的渗透力量。不同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教育价值、不同的精神特征,但都指向于能够塑造精神。如中国女排的励志故事、中国乒乓健儿在乒乓球国际赛场上叱咤风云的大满贯,都能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其对中华体育精神的渗透之力。体育健儿的一桩桩故事都很感人,他们在经历失败与成功的交替中有着“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信心与决心,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得以提升;他们在承担压力与责任中有着“团结就是力量”的坚强信念,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断塑造;他们在向往胜利与美好中有着“体育强则中国强”的强烈爱国之心,永争第一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壮大。“以体育人”通过生动感人的事迹能够得到有效激励,故事导入显得尤为重要。

(二)“情境创设”能形象地感悟中华体育精神的伟大魅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情境教学,《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注重教学方式改革”中明确提出: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用有创意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能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只有有了参与运动的热情和强烈的兴趣,中华体育精神的伟大魅力才能被学生更形象化地感悟。因此,在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与传承中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而且情境创设的主题也要围绕中华体育精神核心要素有针对性地确定。例如,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创设体育与国防教育相融合的跨学科主题情境,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各种活动中强化对祖国的热爱。又如,要培养学生实干奋斗精神,可以创设体育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跨学科主题情境。塑造体育精神通过情境创设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精准把握情境创设的目的、思路与方法至关重要。

(三)“组织竞赛”能深刻地领会中华体育精神的优秀品质

弘扬和传承中华体育精神,讲好故事和创设情境固然重要,但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精神品质。竞赛活动类型大小不一,有大型的、中型的,还有小型的,无论竞赛活动类型的大小或规格,竞赛的参与不是都为了自己,而是为团队而赛,每个团队都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获得优胜旗,在此过程中能无形地激发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比赛规格上,从最小的课上小组比赛,到同年级班级比赛,再到全校各年级比赛以及校际之间的比赛等,尽管每个比赛集体大小和类型不同,但凡是团队之间的比赛,参赛者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都会不同程度地有所体现。同时,每个人在为团队竞争中也会提升拼搏进取的奋斗精神;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会在各种竞赛活动中得到不断培养,而人格越健全,意志越坚强,中华体育精神的体现也就越充分。因此,注重组织竞赛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中华体育精神的优良品质,并不断得到塑造,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弘扬与传承。

四、结语

新时代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与完善发展,对体育教育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和强化,对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在不断优化。弘扬与传承中华体育精神体育教师肩负着重要责任,充分了解和把握中华体育精神之要义,创设适宜的场所和把握有效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真正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实干奋斗等精神根植于内心、付之行动,才能有力推动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建设与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