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好为人师与 为人好师

时间:2024-05-07

李鑫

从教已十六载,年近不惑。由于工作的安排,经常成为年轻教师的“师父”。做老师的老师,谈何容易。

我是广西柳州人,柳州文化的精神领袖柳宗元在元和八年(813)给年轻人韦中立写了一封信,这就是著名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在这封信中,柳宗元写道:“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细读这段文字,“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为儒家古训,“不事师”为历史沿袭,敢为人师者乃为狂人,韩愈作《师说》,是“抗颜而为师”。

柳宗元的担心,何尝不是一种穿越时代的忧虑。“好为人师”迄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还是“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抛开“好”字不说,“为人师”三个字,就有极大难度。

现在深圳招聘老师,硕士起步,年轻教师都是各个专业方向的精英。就拿我周围的年轻语文老师来说,有古代文论方向研究《文选》的;有文字学方向专攻训诂的;有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方向专门研究英美文学的。他们的研究之深,读书时间之长,我都无法相比。

再者,现在年轻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事情,都有自己的生活压力。要想让年轻人都按照师父的意思来,确实也“难为人徒”。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年轻人真的愿意跟着我学,愿意听我讲,我还是很愿意教的。我认真思考过“我该如何当师父”这个问题,“好为人师”是不谦虚,是自以为是,是摆老资格,而“为人好师”则是平等相待,相互激发,一起成长。这几年,我陆陆续续带了好几个徒弟,渐渐也找到了带徒弟的方法,如果把方法归结成一句话,就是“一起实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记得2019年,我回到初一开始新一轮教学,同事介绍了一位华中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硕士来实习。小姑娘名叫范雨晴,河南焦作人,姐姐在深圳教书。她来深圳实习,主要还是想来看看深圳怎样,适不适合以后发展,她的父母,还是希望她毕业后回家乡的。

她就是抱着这种来试试的心态,开始了在海湾的实习,而我也有幸,成为她实习期间的指导老师。

我当时给她提的第一点要求就是每天各种教学活动都要跟着我,从日常做起。

于是早读她和我一起到班,上课她就坐在后面听课。课后的作业,我改几本做范例,指出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她接着改。就连下班辅导,我也要她跟着一起完成。

实话实说,好的徒弟,对师父有促进作用。正是因为她的认真好学,天天跟随,我备课也好,讲课也罢,就更规范认真起来。

每一节课后,我都会和她讲一下这节课为什么这样设计,从设计到课堂实施,有哪些理论的要点需要了解;另外,根据学情,应该如何调整,如何设计作业和练习等。

我一边讲,她一边记。我讲完,也要问问她的看法。她的很多看法是基于她的日常所学,虽然放到一线不一定合适,但对我也有新的启发。

其实,“为人好师”可以看成一个动宾短语,也可以看成一个并列短语。作为师父,为人端正,在日常工作中展现出一个好老师的基本素养,对徒弟是一种“身教”。

海湾的校训是守时、守约、守信,我带范雨晴实习时,每节课都提醒她要按时到位,甚至要提早一些,做好课前准备。要完成的改试卷、命题等工作,说好什么时候完成,就只能提前,不能推后。学校有各项工作需要协助,能够胜任的,就一定要按照要求认真做好。雨晴来实习的一个月,从早忙到晚,完全和学校的工作节奏一致。这一个月的实习经历,也为她后来的就业选择,提供了最真实的参考。

雨晴的父亲在她实习期间来探望过,我们也坐在一起聊了一下她未来的规划。雨晴说自己挺喜欢深圳这座城市,也喜欢学校的生活,每天在学校忙碌,也迅速积累了经验,她决定实习结束后,就开始参加深圳各区的招聘会,争取来深圳工作。

后来,她通过了南山教育局的招聘,成为南山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现在我们还经常见面,聊聊工作的日常,亦师亦友的感觉很好。

2020年,雨晴的大学同学刘宇杰经她推荐,又来海湾实习。刘宇杰是古代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很扎实,读硕士时成绩是专业第一,来实习也是为今后来深圳教书做准备。

作为她的指导老师,我也是一样要求,和带范雨晴相比,我又多提了一条,让她一边实习,一边看一些语文教育方面的书籍。因为很多研究生,对于所学专业可能比较精通,但对于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却知之甚少。如何研读文本,如何规范撰写教学设计,如何做作业设计,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这些都需要一边实习,一边学习。

很多实习生开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要从确立教学点开始。而要明白“教什么”,就要学会解读文本,学会读懂教材。因此,每个实习生到校实习,我都会给她们一本全新的语文课本,实习期间要跟着班级的教学进度一篇篇读课文。开始读时,不要借助任何资料,就根据教材的指引,在课本上圈点批注,记下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对于实习的老师,我都要求多听课,多思考,缓上课。刘宇杰来实习时,我前后只让她上了四节课,更多是让她从确定教学点入手,一步步做好教学的准备。知是行之始,把教学的基本流程理顺了,到具体实践中,就能很快上手。

刘宇杰也很踏实好学,其中一件小事让我印象深刻。她是2020年9月来校实习的,因为是从武汉过来的,她一安顿下来就做了核酸检测,等到核酸报告出来,才拿着来学校报道。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对她一下就产生了信任。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新到一个学校,首先要给同事们留下好的印象。为人师表,体现在一言一行。

刘宇杰实习了一个月,就回去找工作了。几经辗转,到了龙岗一所学校教书,也算如愿以偿。

这几年,在学校里,我也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刘坤鹏,一个是温雅珍。对于他们,我倒没有像带实习生那样手把手地教,因为他们已经进到学校,每天都要進行教育教学的工作,我作为指导老师,除了完成规定的听课外,更多的是时常和他们交流,针对他们的困惑给予指导。

坤鹏每次上公开课前,都会来问问我的意见,我就会和他一起分析,给他指出一条路径。我渐渐发现,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他已经能够很自如地设计出一堂课了。每学期的公开课,他也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课型,现在对于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能应付自如。

但我也给坤鹏指出了他的问题,就是不太擅长组织课堂语言,对学生调动不够,因此课堂有时会显得沉闷。坤鹏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一遍一遍磨课,有点老黄牛的精神。

师父带徒弟,也要“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徒弟的特长。

对于我另外一个徒弟小温,我平常沟通多,具体教学指导少。小姑娘比较有想法,教学上手很快,记得来学校一学期后,我听她上《灯笼》这一课,居然流畅自如,对文本的挖掘也到位,这让我刮目相看。

年轻教师的自我成长,可以分为跟人学、做中学、看书学、观摩学四类,跟着师父学,师父的眼界也有限,但好的师父,应该点拨徒弟,如何边做边学,如何读书好学,如何观摩向学。

日常交流,把我的一些教学心得告诉徒弟,把我读的一些好书推荐给徒弟,和徒弟一起参与有意义的教研活动,现实中,我也一直在践行。

上个月,我2012届的学生庄凯欣来海湾实习了,我又多了一个徒弟。曾经的学生变成今天的徒弟,让我感慨万千。

现在看她每天在我身边忙碌,总会想起她读书时的样子,总会把她和我现在的学生相比较。希望她身上那种专注、认真、负责的品质,能传承到我现在的学生身上。

其实,很多老师之所以成为老师,也是受了好老师的影响。我的学生中,很多成为老师,偶尔交流,他们还记得我当年的教诲——这也许就是我一直坚持“为人好师”的原因吧。

其实,不管是不是我的徒弟,但凡求教于我,我都会用心回答,尽力帮助,这也许,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好为人师”吧。

学为人师,是“好为人师”的前提;行为世范,是“为人好师”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海湾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F618D453-F6AD-4A44-B3E4-0C943731C6CE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