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拯救留守儿童不能仅寄望于“希望书屋”

时间:2024-05-07

袁浩

在乡村,随着留守儿童沉迷手机问题日渐严峻,越来越多人思考破解之道。今年3月,湖北省黄冈庙村启动“乡村希望书屋”项目。该书屋不仅提供场地、书籍、棋类、羽毛球等文体场所和用品,还有志愿者陪伴孩子写作业、开展文娱活动,以此探索解决寒暑假与周末农村少年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无人管、无人教、沉迷手机的问题。(10月31日中国经济网)

早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留守儿童沉迷手机问题就被广泛关注。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调研的中部省份中,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其中近7成儿童用手机看短视频。该中心的另一份报告更让人忧虑。研究者指出,在经历长期网课后,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问题更加严重,呈“塌陷式”。

留守儿童对手机有多沉迷?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部分留守儿童“仿佛掉进手机里去了”“放假回家盯着手机不离手”“甚至在课堂上也玩手機”,为了把掉进手机里的留守儿童“捞上来”,一些学校不得不斗智斗勇,比如入校要过安检仪检测,再如安排监管员晚上查寝,但在这场争夺战中,老师和学校屡屡败下阵来。

毫无疑问,湖北省黄冈庙村启动“乡村希望书屋”项目,为农村孩子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料、课外图书,拓宽他们体认世界的途径与方式,希望以此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其出发点当然是好的。然而,乡村希望书屋能否叫好又叫座,真正为留守儿童所喜爱,乃至于在手机和图书之间选择后者,恐怕还是要打上大大的问号。毕竟,布满广大农村地区的农家书屋在很多地方已经有名无实,难以发挥实效,“乡村希望书屋”初衷虽好,也难保不步此后尘。

有鉴于此,拯救留守儿童不能仅寄望于“希望书屋”,而要综合治理,多向发力。因为与手机“争”孩子,争的其实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父母来说,能回到孩子身边当然更好,倘若暂时没有条件,也要经常保持良性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家庭温暖,弥补他们情感的缺失。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学校方面也要为留守儿童做好心理指导,增加户外娱乐和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教育和润物无声的关爱,让孩子们感受到真实世界的快乐。相关政府部门更要进行周密的制度设计,强化对所有游戏、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并出台切实管用的游戏防沉迷规定,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