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道德与法治创新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07

谢莹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对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该课程目前存在的教育理念弱化、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等问题,提出了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四点策略。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德育输入质量

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我们要培养什么人的理念。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师在活用教材的基础上,可因地制宜开发教学内容。一是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如利用春节、重阳节、端午节等节日培养学生的爱家爱国情怀。二是有机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诚信、友善、平等,课上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做到宽容、尊重、以诚待人。三是教学内容要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兴趣紧密联系。选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趣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

心理学实验证明,小学阶段的孩子很难由表象过程快速转换为认知过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认识事物或者现象的本质从而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单调的授课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难以调动他们的评判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运用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如运用多媒体、人机交互技术,做到多模态呈现和互动,形成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情感教育实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歌曲、表演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通过讲述《丢垃圾》的故事,并结合教唱《我爱洗澡》的歌曲,教育学生要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文明礼貌诗歌《小狗和小猫》和故事《我去阿姨家做客》对学生开展礼仪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礼貌的重要性。通过看、听、讨论和反思,学生逐渐形成个人真实的道德认知,从而逐渐增强他们对良好道德行为的认知和认同。而通过多种感官的相互刺激获取信息,也比单纯听讲获取效果更佳。

三、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实现以评促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有效的评价方法,能给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行为提供更多的支架。因此,道德與法治课程教学应该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化。形成性教学评价反馈及时,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多样化评价,如教师评价、同伴互评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相补充,为孩子提供底气和勇气,为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拓展教学时空,提高德育渗透效果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推进。学校应德育与智育并重,把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融入常规教育教学,做到“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让学生在无处不在的德育氛围中耳濡目染,在显性与隐性的教学中接受熏陶。比如语文课有很多主题都是进行道德与法治主题教育的好话题,值得教师们好好开发和利用。当然,要做到这些,需要提高各科教师的德育意识,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德育优势,进一步完善家校及社会联动共育机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如果说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那么家庭和社会则是学生成人的实践场所。通过家校联合,鼓励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学生的德育,有助于营造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人与人心中最细微的火花碰撞,是动之以情与晓之以理的美妙组合。唯有寓道德与法治教学于生活当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方能培育具有优秀人格的未来栋梁。

参考文献

[1]张淑清.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成效、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6):54-57.

责任编辑 成 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