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我是一名工作了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疫情之前,我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教学质量在同年级也比较好。疫情三年,线上学习时间增加,许多学生独自居家学习。如今恢复了线下教学,我发现班级中许多孩子的学习状态大不如前,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时出现的问题更多。比如有的学生不愿参与小组伙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助,总是游离于小组之外;有的学生不太会和伙伴合作学习,不知道怎么展开讨论和发言,和组员频频产生小矛盾小摩擦;还有的学生学习状态堪忧,总是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思考不积极,讨论不充分……
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怎样做到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调适学生的情绪,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让他们高效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来呢?企盼老师能指点迷津,拨冗指导。
(提问者:广东东莞市东华小学 青年教师肖亮成)
肖老师:
你好!
读你的来信时,我在想象,原本“班风正、学风浓”的班级如今“学习状态大不如前”,班主任该多么操心又焦急啊!如你所言,孩子们的转变与长时间的线上学习有关,但你观察到的小组合作学习容易陷入形式化和低效化的困境,却是无论疫情前后都一直存在的。
无论在哪个学段,爱思考和探索的老师都喜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优点太多了:可以在交流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互动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让学生在分享中体验到与人交往的快乐等等。那么,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我想与你分享以下策略。
一、设计适宜的学习任务
适宜的学习任务是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是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学生特点、教材文本等确定学习目标,再整合课程资源以梳理出学习内容,最后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并设计学习活动。也就是说,活动形式是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进而达成学习目标而服务的。因此,当你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时需要思考它与学习任务的匹配度,思考它是否可以较好地促进学习任务的完成。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过易,学生很快获得答案后会把话题发散到与学习无关的方向,使课堂秩序很难把控;任务过难,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会降低合作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选择难度适中的,具有一定趣味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如知识进阶的关键点、探究性实验、课本剧表演等等。
二、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在互相启迪和教师引领下,修正或完善观点并表达观点的过程,它通常需要较多的课堂时间。不知你是否留意过,在公开课中常常有这样的场景——教师对学生说:“现在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请小组讨论下这个问题。”可以断定,这样的讨论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为学生根本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合作与交流。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如果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要么是问题简单到根本不需要合作,要么是学生无法充分交流而进行了假合作。
当你发现有学生不喜欢合作学习时,可以反思一下,我们是否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体验和享受合作;我们是否在教学中过于着急地想获得正确答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或者,我们只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选择了这种方式,却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三、进行科学分组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我们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性别比例、个性特长、学习水平等合理搭配。小组成员4-6人为宜,人数过多会产生学习活动的旁观者,人数过少不利于同伴互助。为了方便学生组内交流,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座次。为了鼓励学生向更多的同伴学习,小组成员建议每学期更换一次。教师可以鼓励各小组通过设计组名、组徽,建立小组公约等多种方式创建小组文化,或者开设以“合作”为主题的班会课等,在多样化的活动中,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加小组的凝聚力,为开展合作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组建学习小组后,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分工,实现“人人有任务”。你可以给出组长、记录员、纪律员、汇报员等职位,并进行职责的说明;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由组内同学协商分工,但需要轮换,以促进学生从多方面锻炼自己。当学习任务发生变化时,组员的分工可能会有差异,如分组完成一个实验和解一道有挑战性的数学题,两个任务的分工肯定是不一样的。建议你在课件或者导学案中明确学习任务及分工要求,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四、建立学习规则
合作学习是一种相对复杂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学生要经历独立思考、清晰表达、交流讨论、分析推理、反驳批判等过程,对其要求较高。你提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懂如何讨论与发言、学习被动等等情况,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学生还没有获得合作学习的方法与技能。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应通过制定具体的行为规则来教会学生如何讨论、如何倾听、如何反驳、如何汇报、如何评价等等。如:在讨论前应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或梳理自己的疑问;讨论过程中可以自由发言或轮流发言,但应聚焦于学习任务;在他人发言时仔细聆听,若有不同意见,应等同学讲完后再举手反驳;简单记录别人的发言要点,后面发言的小组不必重复同样的观点;每个人都应参与到学习中来;表达小组观点时,用“我们”代替“我”;在小组代表汇报后,其他成员可以进行补充,但不能提出相反的观点……
在合作学习初期,建议你逐一向学生解释规则,并根据学生情况,从易到难、有计划地选择练习顺序。在学习中先重点练习一项规则,直到学生掌握该项规则后,再进入下一项规则的练习。从反复练习和持续的正向反馈中,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当学生已掌握基本规则,并能顺利开展合作学习后,可以请他们参与到规则制定中来,使规则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五、丰富评价方式
评价是调控小组发展的重要手段,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也有助于你解决目前的困境。在评价时,既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学生的参与度、协作能力、学习态度等;既要表扬表现突出的个人,更要对小组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多用主语“你们小组……”等,以增强小组的集体意识;既要有教师评价,还要有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和点评,促进他们自我反思,从而提升自己。
评价时建议少用“很好”“很不錯”等模糊笼统的用语,而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具体的描述,如“你们小组提出的思路很有创新性”“你的语言简洁有逻辑”等。除了口头评价,你还可以运用积分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定期评选优秀个人和小组,对学生进行奖励。奖项的设置可以多样化,意在肯定学生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可以设置进步突出小组、最具默契小组、汇报最好小组等等,期待你创新性地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受到学生喜爱的奖项。
六、充分预设,及时引导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不能充当一个旁观者,而要通过巡视密切关注到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展,通过细致观察和耐心倾听,及时发现学生认知的误区或学习的困难,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易于将学生的思维显性化,利于我们发现学生遇到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问题,会使课堂创生出多种可能性。我们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并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捕捉生成,方能在互动中解决学生的真实困惑,让学习真正发生。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待你继续实践和反思,在“做”中获得更多感悟和经验。
(解答人:四川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正高级教师刘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