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系统、创新开展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时间:2024-05-07

王军平

古、今教育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么长的时间,古、今教育者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接受能力、成长规律、知识技能体量和难易度等,呈梯度、成体系地编排教育教学内容和实施教育教学,构建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系统。

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文化复兴的关键要看教育,而教育的基础在小学。用教育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就要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成体系、与时俱进的事实,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因此,系统、创新开展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非常必要。

一、正视“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小做好,宜早不宜迟。当前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需要正视。

(一)缺。小学既缺系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又缺相应的师资。这导致一些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比较随意,欠规范。

(二)碎。现有的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比较碎片化,有的只做中华经典诵读,有的只做剪纸,有的只做书法,有的只做武术……各项传统文化教育孤立地开展,各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被阻隔,学生的认识比较狭隘。

(三)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可外化于形,但更内化于心。可是一些小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于形式化,敲敲打打、跪跪拜拜、读读唱唱……教育活动不走心,教育内涵很肤浅,与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相背离。

(四)旧。一些小学的传统文化活动和传统文化教育,盲目复古:一定要着古服、持古书(仿印成古书的样子)、行古礼、讲古语,大有不复古非传统文化之势,误将陈旧当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争。当下“国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之争比较热烈,至今也难有定论。其实,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小学教师,完全没有必要一争究竟。“国学”也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罢,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种子埋在学生的心里,滋养他们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六)蚀。近100多年来,中华文化日渐衰微,当前许多小学生的心灵也深受西方思想的侵蚀,如洋节日盛行、洋玩具铺天盖地、洋文化产品和洋食物充斥生活,对传统节日、传统礼仪、传统历史、传统艺术、传统美食、传统玩具等却知之甚少,甚至嗤之以鼻,本该扎根身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却越来越浅薄。

二、乐见“系统、创新开展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针对存在的“六现状”,笔者认为系统、创新开展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失为一道良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有利于解决“六现状”

系统、创新开展小学中华优秀傳统文化教育,有利于解决“缺、碎、乱、旧、争、蚀”的现状。

1.整体推进,“缺”“碎”“乱”迎刃而解。系统开展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课程体系向小学生整体推进,要求有课程体系总目标、实施总路径、考核总评价;各子课程应既彼此独立,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本规律“二元”理论的框架下相互关联,呈梯度、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现存的“缺”“碎”“乱”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创新发展,“旧”“争”“蚀”即可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既背靠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又润泽当下,更面向未来。我们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用现代教育技术,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创新性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们既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又能深刻认识到其强大的生命力,当下“旧”“争”“蚀”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二)有利于培养文化自信

系统、创新开展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小学古典诗词教育教学为例,它的创作、传承本有内在的规律和本质的特点,充分彰显了汉语言文字和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但是当前小学的古典诗词教育教学大多仅仅是朗读、背诵、默写,机械、枯燥、乏味,这不利于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承,也谈不上培养文化自信。我们如果从低年级培养语感、中年级学习创作、高年级运用声韵三个阶段,系统、创新开展小学古典诗词教育教学,学生从中培养声韵语感、学习和运用声韵技巧,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那么,不用说教,学生内心的文化自信必然油然而生。

(三)有利于传承弘扬文化

以小学书法教育教学为例,当前小学一些书法教育教学仅仅停留在“描摹字形”的层面上。如果我们按低年级认识汉字、中年级书写汉字、高年级学习书法三个阶段进行系统的小学书法教育教学,创新性糅合“用书法技巧写好现代汉字、用练书法静心、通过汉字习得做人哲学和民族智慧”,从而达到学艺、明理、修身的育人效果。这样的小学书法教育教学,其实就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书法文化。

三、巧解“系统、创新开展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问题”

当然,要系统、创新开展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典型、亟需要解决的是:课程如何构建?课时如何安排?师资如何获取?

(一)课程如何构建?

构建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要有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1.理论指导。当前构建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以《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最具影响力。因为它以专业学会的名义面向全国发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实施路径与现代教育和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相结合,为中小学系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成体系的、建设性的方案,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2.实践参考。笔者所在的佛山市顺德区美辰学校,精耕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十余年,在全国率先举办了国学教育实验班,系统、创新开展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该实验班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构建了覆盖小学六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围绕课程总目标,设置了国学六大子课程,每一项子课程有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还有一系列的课程配套资源。

目前,美辰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受家长、学生、教师喜爱,成果丰硕,其构建的校本课程及其实施经验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二)课时如何安排?

第一,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学科渗透。以武术为例,我们可将传统武术教学整合到体育课堂里,在体育教学中渗透融合一些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这样就不用专门拿出课时来另外开设武术课。举一反三,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同样可以开展传统文化学科渗透,实现一课多用。

第二,充分利用时间,开展经典诵读。经典诵读的关键在于通过积累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最好的方式就是读。我们可充分利用早读、午读和课前读的时间,开展经典诵读的读背工作。有了读背作铺垫,经典诵读的课堂教学一周一课时,足矣。

第三,设立选修课程,节约课时。传统技艺课程,旨在让小学生习得一两项传统技艺,不在多而在精,也没有必要整班上。我们可以将传统技艺课程设为选修课,引导学生自由选择,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为学生提供了专门深入学习传统技艺的时间,还可节约一些课时。

(三)师资如何获取?

系统、创新开展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问题无法回避。其实,也有诸多途径可以解决。

第一,自力更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师资培训。需要什么方面的师资,就请相关的专家、名师进校开展系列化的师资培训,或送相关的教师出去参加系列化的师资培训。如果还要更优化、立体的培养效果,我们也可以工作室的方式,遴选一批有共同爱好或专长的教师,进行集中师资培训和锻炼;还可以科研的手段,进行更立体的师资培训研究,如美辰学校曾于2014年开展了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以学习传统文化提升教师职业素养的实践研究”,短短3年时间,就为学校培养了十余位不同方向的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

第二,创新机制,拓宽师资使用形式。比如开展国学常识教学时,我们可以大课的形式,將同年级几个班同时聚在一起开展教学。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师资,我们可向社会聘请一些相关行业的专家,以客座讲师的形式邀请他们为学生开展讲座;也可充分挖掘家长资源,邀请从事相关行业的家长,来学校为学生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技能等。有些课程,如文化研学,很多学校都缺乏相关师资,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研学公司来承担,他们做文化研学规范、专业、安全,能更好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育人效果。

系统、创新开展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阻且长,需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止以上“三大问题”,但我们要始终相信这项事业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既育人,又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笃行之。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曲天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系统设计与实施[J].教育理论和实践,2020,40(26)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美辰学校)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