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黄博彦
学习是教育的基本环节,是人认识世界、提升素养、完善自我的主要途径,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特征,是人生命力量的本质显现。面对当今时代的“知识爆炸”“技术变革”,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亦成为了众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和思考点。
刘建平校长主编的《深度学习很倾城:让教育与生命同行》(以下简称《深度学习》),介绍了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学基于“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变革”课题实验,通过深度学习校本化探索,从“教”“学”“场”三个维度思考课堂教学的变革,形成了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思维,并运用在各学科教学中,凝练出学科深度学习的教学范本。
关切生命可能的实践思维
将生命看作是存在的可能而非既定的安排,是《深度学习》展现的教学实践思维。因此,深度学习关切的,是生命力量的激发,是生命价值的实现,是生命场域的拓宽,是生命何以可能。
在课堂操作上,以“学科深度”“交往深度”“思维深度”为教学导航,促进“教”的变革:学科深度,要求注重学科核心素养,提升课程教学的效度;交往深度,要求注重主动学习方式,提升课程教学的温度;思维深度,要求注重培养高阶思维,提升课程教学的广度。
教学焦点从对知识的传授转向对能力的培养,生命的力量从外部的牵引转向内在的唤醒。
在课堂观察上,以观察内容和观察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的变革:在学习内容方面,观察学生是否把握了本质与变式;在学习过程方面,观察学生是否展开了构建与反思;在学习方式方面,观察学生是否经历了探究与协同;在学习结果方面,观察学生是否学会了迁移与运用。
教学取向从接受内容转向体验创造,生命的价值从知识至上转向生发意义。
在环境营造上,以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和课堂边界的突破,促进“场”的变革: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拉近师生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学生在协作学习时“静下来”,让交流真正关注问题的本质;教学节奏“慢下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课堂“无边界”地拓展,打破课内、课外的壁垒。
教学系统从既定运作转向动态生成,生命的场域从有限的课堂转向广阔的社会。
拓展生命历程的学科范本
生命的历程是人的实践过程,在时间上是线性的;生命的历程是人与世界的互动过程,在内容上是多元的。《深度学习》给我们展示了学科深度学习的教学范本,让生命以不同的方式与世界互動,拓展生命历程的内容。
语文学科的“主题教学”模式,以语文要素为主题,聚焦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引导学生关注由“语言——文字”到“语言——思维”的深化与内化,同时,将文学的立场、人文的立场、文化的立场贯穿于语言积累、语感生成和语文实践之中。在“主题教学”中,学生用语言描述世界,让生命通过语言感悟人生的意义。
数学学科的“问题教学”模式,以培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由本原性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模型建立和问题解决,用数学思维建立世界之间的联系。在“问题教学”中,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让生命通过数学品味思考的奇妙。
科学学科的“现象教学”模式,从具体的科学现象和科学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关注驱动型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习得科学方法,建立科学概念,运用科学技术,进而建构“科学探究”和“科学现象”的联系。在“现象教学”中,学生用科学探索世界,让生命通过科学体验创造的美好。
如果说,教育与生命同行,那么,深度学习就给予了教育与生命同行的力量。
(作者单位:广东教育杂志社)
责任编辑 李 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