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做一个有故事的人

时间:2024-05-07

胡务娟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每个人都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拿起粉笔,我和孩子们在黑板上写下春风的和煦,夏花的灿烂,秋叶的无私,冬阳的温暖……回到家里,翻开日记本,我书写着属于我和女儿共同的成长故事,伴着那首久远而又熟悉的歌——《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

磨难·感恩

1995年7月,我踏上三尺讲台,圆了儿时的园丁梦。在师傅的引领下,我潜心教学,如鱼得水,工作第二年就在市里的阅读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可生活中的我过得并不顺心,婚后身体一直不大好,上医院调养了好长时间仍未能怀上。我与丈夫辗转寻遍了民间郎中,还是求而不得。好事多磨,2006年愚人节那天,8年的求子苦旅终于尘埃落定。

十月怀胎,辛苦而又甜蜜。我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天天跟她聊天,还常常给她读古诗、读故事。尤其是四大名著,读到动情处,她就用脚板蹭一下我的肚皮,可真淘气!2007年的冬天,终于盼到女儿的呱呱坠地。这是上天对我的恩赐,我特意给她起名“旖殷”,希望她长得好看又殷勤,懂得感恩,学会回报(新会话里“旖殷”读作“予恩”)。只是后来上学,名字太难写,才改作“文慧”。

从女儿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就用一个本子把她的吃喝拉撒记下来,记下她成长里每一天的变化,记下她留给我的每个温馨的细节。不知不觉,她会走路了,于是我就牵着她的小手,每天晚上在小区里悠闲地散步。我们母女俩一边哼着《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一边仰望着星空。我告诉女儿,天上最亮的那颗星就是外公(父亲是在我怀孕的那一年走的,我知道父亲是因我而走的)。女儿很天真地指着一颗星问我:“妈妈,那是外公吗?”“是的,外公正在微笑地看着我们呢!” 我含着泪,微笑地说,“宝贝,每当妈妈遇到困难的时候,外公就会发出亮光,帮助妈妈克服困难。我们要感恩外公,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想,女儿将来也一定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坚忍·乐观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属于讲台的人。我很难想象自己退休离开讲台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可老天爷却偏喜欢跟我开玩笑,三次让我生病住院,暂别讲台,期间还动过两次大手术。2003年的夏天,我实在耐不住术后休养的寂寥,申请提前回校上课,结果却导致伤口开裂昏倒在讲台上。

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面对困难的考验,我已懂得以一种无法言说的坚忍,乐观地面对一切。我真切地希望女儿也能如我一样坚忍、乐观。说实在的,从女儿读幼儿园那一天起,天天都有新的功课考验我。她不是患上肺炎,就是染上手足口病,什么季节流行病,她都会“中奖”。最让我惧怕的就是流鼻血,那鼻血一流就是喷涌而出,挺吓人的。刚开始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也是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甚至有时还陪着女儿一块哭。后来,在医生的指引下,我跟女儿也学会了乐观自救,一流鼻血,她就会举起相应的手并绑紧中指,果然鼻血不流了。这个方法非常凑效,万试万灵。我因此还查阅了很多书籍,掌握了很多生活小窍门、自救小常识。总之,女儿的每一次生病,对于我就是一次历练,这比十月怀胎还要惊心动魄,比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上课还要煞费心思。我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没上过学的母亲来说,她是如何把自幼身体孱弱的我拉扯大呢?一想起当中的含辛茹苦和担惊受怕,我总禁不住眉头一皱,鼻子一酸,心里漾起酸酸甜甜的感觉。

现在,女儿已经读小学四年级了,这些功课難题也渐渐减少了。我把这些生活的小经验分享给身边的同事、朋友,他们都调侃地把我唤作“知心姐姐”和“黄绿医生”。

追梦·惜缘

在我的陪伴和影响下,女儿自小就爱幻想,总喜欢编织各种稀奇古怪而又绚丽多彩的梦。有一次,她望着夜空跟爸爸说,希望荡上月亮那儿去,跟嫦娥姐姐一同陪伴玉兔玩。没想到她爸爸不久真把一个秋千买回来,装在二楼的阳台上。夜幕降临,月华初上,父女俩就会相约在那,丈夫使劲把女儿往上推,银铃般的笑声便在楼上回荡……

上学以后,女儿还在做着童年的美梦,并且疯狂地迷上了阅读。有时,一个晚上可以看完一本200多页的书。她的嘴里总会冷不妨地蹦出很多四字词语:“熊头熊脑”(爸爸)、“多愁善感”(妈妈)、“精明能干”(奶奶)、“老实敦厚”(爷爷)、“萌萌呆呆”(外婆)……她写的《捡贝壳》《买菜》《助人为乐》《安检,真有趣》竟然都见报了。

有时候,我也会坐在女儿的秋千上,一边晃悠悠地荡着,一边仰望星空。在我的心底,不是也怀揣着一个作家梦吗?我不禁想起了林海音在《冬阳·童年·骆驼队》里的一句话:“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于是,我开始用心记录课上课下与孩子们共同经历的琐碎事情。孩子们对一个词语的理解、对一个动作的描述、对一件事情的看法,还有课堂上那些闪着灵光的教学意外,我都认真地如实记录下来。当我把这些“散乱的珠子”(教学片段)用线连起来,它竟然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教学论文)。我战战兢兢地把它发到报刊杂志中,却不敢奢望编辑会青睐于我。可当我接到国家级刊物《语文教学通讯》寄来的样稿时,我竟按捺不住心头涌动的惊喜,欣喜若狂地告诉所有的同事。

就这样,我开始接触更多的杂志报社,如《语言文字报》《生活教育》《广东教育》《师道》等。我特别感恩《师道》的编辑老师,其实我跟他们素未谋面,一次偶然的投稿,一篇《追求“真语文”的成长之路》,得到了不厌其烦的指导,我反复修改不下7次,最后才定稿刊登。此后,我又陆续写出《“真语文”北京顺义站学习之旅》《缘在路上——记上海培训学习》《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起步策略》等文章,相继发表在《师道》上。

梦想其实并不遥远,但走向它的每一步都必须是脚踏实地。要让笔下的文字鲜活有温度,就一定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做生活的有心人。这个寒假,我有幸跟随“真语文”专委会到国家话剧院欣赏了《枣树》这幕话剧:一次政府决策的街道拆迁,一条平民家常的北京胡同,一座街坊杂聚的院落,一棵六十年前种下的枣树,一份相守相望的爱情见证,一片弥足珍贵的人间真情,一种离别时刻的难以割舍,无不在我心中泛起了片片涟漪,让我久久回味。

人们常说:人生本就是一场漫长的旅行,重要的不是终点,而是沿途的风景。但是,与陪伴身边的人相比,沿途的风景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有了他们,才会有我们旅途中的故事。此刻,看着床上熟睡的女儿,我的耳畔不禁又响起那首久远而熟悉的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