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4-05-07

刘少玲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与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性,布置学生在课外查找、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逐渐成为日常的“教”与“学”现象。近期,笔者对广州市海珠区3所小学342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小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问卷调查(以下简称《问卷调查》),目的在于更具体、更有依据地了解和认识“小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这种教育现象,并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

一、“小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现状

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目的有多种:补充教材的不足,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素材等等。例如,语文学习中的作者介绍,相关名著的介绍,图片资料;科学学习中相关科学知识的详细介绍,科学的描述,图片的说明等,都可由学生自主搜集。

《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学生的学习中,利用课外时间搜集资料的学习方式遍及所有学科,甚至学校的实践活动、班级的墙报,学生也会在课外搜集资料。其中,比例最高的是语文学科,占100%;其次是科学学科,占90.64%;再次之是综合实践活动,占71.93%,这71.93%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两所学校,另外一所学校的综合实践课几乎没有课外搜索资料的要求。在所有的学科中,比例最低的是体育,占2.63%,这些学生都集中在同一所学校。在这些五年级的学生中,47.95%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课外搜索资料协助课堂学习,22.81%的学生从四年级开始课外搜集资料。

在受访的342名五年级的学生中,70.76%的学生有一年以上课外搜集资料的实践,也掌握一些基本的资料搜集方法;35.96%的学生觉得课外搜集资料没有困难,55.56%的学生觉得有一点困难,5.85%的学生觉得比较困难,只有2.34%的学生觉得非常困难。

在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只有17.25%的家长经常帮助孩子,26.90%的家长有时帮助,23.10%的家长偶尔会帮助,32.75%的家长基本不会介入,由孩子自主完成。换言之,多数学生是自己独立完成课外搜集资料的。

学生常用的搜集资料途径:互联网搜索、查阅书籍、问家长,找实物资料(如照片、物体等)、查阅报刊等等。其中,互联网是学生搜集资料的最常用、也最喜欢的途径,占调查学生的97.08%,其次是查阅书籍和问家长。

《问卷调查》显示, 54.97%的学生认为搜集到的资料对自己的学习非常有帮助,38.89%的学生认为有帮助。两项合计是93.86%。这样的比例很高,然而,在问及对哪个学科帮助最大的时候,70.47%的学生选择了语文,其它学科比例都不超过10%。

二、小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现象分析

从调查问卷所涉及的三所学校来看,小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状况正朝着好的趋势发展,不仅被教师广泛接受和应用,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其中,有几个现象值得关注:

1. 课外搜集资料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确能起到促进作用。93.86%的受访学生认为课外搜集资料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或者非常有帮助。在课外搜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不但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大大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的资料搜集,初步了解、多维度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丰富自己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认知。

2.“小学生课外搜集资料”是深化素质教育,落实各学科的课程标准(2011版)的体现。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都对“学生搜集资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见表格),凡此种种,都为教师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提供了依据和操作的目标。

3.“小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普及情况出现学科不均衡,与学科特征有很大关系。从调查问卷看,在受访的学生中,100%的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参与过课外搜集资料,而且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受益很大。其次是综合实践学科和思品学科。相对其它学科,这三个学科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的拓展方面更需要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以此丰富学生学习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因此,小学生课外搜集资料与学科特征、学科学习策略的相关性较大。

4. 课外搜集资料的普及情况与学校教师的教学习惯和教学策略有很大关系。以综合实践学科为例,在三所学校中,其中一所学校99.13%的学生曾在课外搜索资料协助课堂学习,第二所是78.92%,第三所却几乎为零,没有课外搜索资料的要求。这里可以看出,同一学科中,不同学校的教师,有的把学生课外搜集资料作为该学科的教学与学习的主要环节,有的却完全没有这种意识。这其中可以看出教师教学理念、教学习惯和教学策略的差异。

5. 课外搜集资料的渠道虽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但仍以互联网搜索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广,互联网搜索、在家里查阅已有的书籍或者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查阅报刊杂志、请教家长或同学、查找实物资料等途径,小学生都能运用自如。《问卷调查》反映,觉得课外搜集资料有困难和觉得非常困难的学生,加起来不足10%;家长不帮助或者偶尔帮助孩子搜集资料的学生占55.78%。换言之,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基本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这些搜集渠道中,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上网,这主要是因为,如今电脑已普及到各家各户,在家里就能登陆互联网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为学生课外上网收集资料提供了物质保证。再者,如今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特别是在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甚至从一年级就开设信息技术课,这些是学生完成课外搜集资料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

三、“小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几点建议

要落实、普及小学生课外搜集资料,使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育者需要树立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客观地看待教材,使用教材,补充教材的不足。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资源,但它不是教学过程的全部内容。教师要科学地、辩证地看待教材的作用,既要看到它的重要价值,也要用专业、敏锐的眼光发现其局限。当前,新课程理念已成为常识,教师不能再把教材奉为圭臬,一切教学行为均拘泥于教材教案,以为把教材的内容讲完就是合格的课堂。其实,这样的课堂看似中规中矩,实质上却无异于照本宣科。要知道,教材的开发与编制只能着眼于一定区域学生的平均接受能力,难以兼顾特定学生的特殊性,甚至可能脱离学生当下的生活体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课文的意义在学生眼里已经发生较大改变,需要及时加以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个人生活体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有计划地、分门别类地搜集相关资料(当然,有的资料只能由老师搜集、筛选),弥补教材的欠缺之处,丰富、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 建立有效教学观和有效学习观。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与探究的方法,即“授之以渔”。学生能够掌握现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固然重要,但“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无疑是更为关键的素养。真正的有效学习就是学生在“愿意学”的基础上“会学”,能够通过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去获得更多的知识,进而完善现有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课外搜集资料,无疑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乃至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当然,要使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作业不流于形式,充分发挥这种学习方法的作用,教师所起的指导、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3. 指导学生多渠道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有目的、快速搜集资料的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自然以上网搜索为主。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料不断更新,不断扩充,无疑为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带来诸多方便。从《调查问卷》结果看,87.43%的学生首选或者喜欢在网上搜集资料。但是,登陆互联网并不是搜集资料的唯一途径。其实,查阅书籍、报刊也是很好的搜集途径,而且相比网络,可以更扎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搜集资料能力。因为,在互联网上搜集资料,只需要输入关键字,点击“搜索”,相关链接就出来了。此一过程虽然迅捷方便,却无形中导致学生养成了网络依赖症,一旦离开了“百度”,学生在资料搜集上就会一筹莫展。资料搜集、文献检索,特别是纸质的资料,本身就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教师不应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尽管在这方面对小学生要求不高,但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基考虑,为学习力的提升考虑,培养学生多渠道搜集资料的意识和能力,非常有必要。

4. 指导学生处理搜集到的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在网络上,同一问题的资料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各种信息极其芜杂,而且有越来越泛滥之势。如果没有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势必无所适从,容易被信息的海洋所淹没。针对学生反映的种种困难,教师在布置课外搜集资料的作业时,应就搜集渠道、搜集方法、搜集到资料后的甄别与应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搜集资料的目的,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加工整理、管理和运用,提高搜集到的资料的使用率。在课堂上,学生分享搜集到的资料的时候,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对比、分类、归档;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指导他们课后进行再次加工利用,有效拓展。

总之,提高小学生课外搜集资料的能力,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使课外搜集资料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路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