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燕丽
《流浪汉查利》内容简介:这是一篇以成长为主题的童话。它讲述了小海狸查利不想像父亲那样循规蹈矩地成为一个海狸,而一心想成为一个流浪汉的故事。他的家人在诧异之后支持了他流浪,并且为他提供打短工换饭吃的机会。在流浪的生活里,查利感受了生活之美,还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潜水闭气、筑坝修池塘等当初他不愿意学习的技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海狸。对于生命的成长来说,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而懂得给予孩子爱和自由的父母,其孩子最后也会给他们带来惊喜。
一、创设情境,导入学习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向大家介绍一位朋友,请大家看题目,他就是——
生(齐读):流浪汉查利。
师:你们觉得流浪汉的生活该是怎么样的呢?
生1:我认为流浪汉的生活就像美国西部牛仔和游侠一样,在荒野流浪,然后行侠仗义。
师:好洒脱的流浪!我没有体验过这种生活。今天这位流浪汉查利同样是来自美国,我们和他一起去体验一下吧。首先,我们要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的目标。同学们,请大声地把它齐读出来——
生(齐读):学习目标: 默读批注,理清童话故事的情节。合作探究,理解童话的主旨。
二、阅读批注,梳理童话内容
师:为了让大家更快地了解查利的流浪生活,老师特地设计了三个问题:(1)查利想去流浪的原因是什么?(2)查利在流浪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3)家人对查利去流浪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原文中划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接着,学生默读、批注9分钟)
师:好了,同学们,小组之间相互检查一下,如果有没有完成的同学,马上帮助他完成。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查利想去流浪的原因是什么?
生2:流浪汉不用学习怎么砍树木、怎么滚木头、怎么修坝,流浪汉不用练习游泳和潜水闭气,没有人注意他们的牙齿是不是锋利,没有人留心他们的皮毛是不是油滑。
生3:第二面的第一行有“快活又自在”几个字。
师:不用干活,而且快活又自在。
生4:查利想当流浪汉的原因,就是他只想干轻活不想干重活。
师:你是用概括的方式说的,很好。那他去流浪的时候又做了哪些事情呢?
生5:踢石头、吹歌、眺望远处的山、看云,看完云后去找睡的地方,然后吃完饭就睡着了。第二天他划船回到他家人住的地方去干了一下零活,吃了一顿早餐,然后又去流浪了。在流浪的路上,他听歌,嗅花香,采黑莓吃,调皮地在围栏上行走。中午为家里干了点零活,换了一顿午饭。晚上就在田野听大自然的合唱。后来他觉得流水吵到了他,就修了一道水坝,然后就在附近的一个树洞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又与家人对了一下话,然后一起回了家。
师:你不仅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而且你的思路也非常清晰。刚才你说他干了一些零活,他具体干了哪些零活呀?
生6:把大划艇的水舀了出来。
生7:他往地窖堆过冬用的小树,他帮爸爸修码头上的一块木板。
师:刚刚还有同学提到他为自己修了一个池塘。大家发现没有,他想流浪的原因是不想干这些事儿,但现在在流浪的过程中,他把这些事全做了,而且还做得很好,很出色。我们来看一下,对这个想离经叛道,想要去流浪的孩子,家人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生8:一开始的时候家人是反对的,从“这话听着可真让人意外,爸爸说”可见。后来家人的态度很快就转变,这里写到:“好吧,如果查利想做流浪汉,那就应该去做流浪汉。”再后来,大人们开始懊悔:“让那孩子跑去做流浪汉,我看没有什么好处。”最后,家人认为他做不了流浪汉,变成了海狸。
师:你认为他成为了一个海狸,而不再是流浪汉了,你在哪里读到的?
生8:“能修这种池塘的流浪汉过不了几天就要变成海狸的,爸爸说。”因为他已经做了流浪汉不会做的事情,已经渐渐脱离流浪汉这个身份,所以他父母认为他不可能做一个流浪汉。
师:查利这个海狸和爸爸、爷爷有什么不同吗?
生9:他的父辈这一代人每天都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地劳动,但是他的儿子非常随性,他想干活的时候就干活,他不想干活就可以去流浪。
师:你说得好,这从文章中的哪句话读出的?
生9:“有时我喜欢流浪,有时我喜欢修池塘。”
师:这是一只自由而又能干的海狸!查利最终不仅仅是成为父母期望中的能干的海狸,而且成为了他自己——独一无二的海狸。每一个生命最本质和最有价值的成长,就是变成自己。
三、合作讨论,探究主旨
师:家人的态度一开始是感到非常惊讶,后来他们对查利的成长又感到怎么样啊?
生10:惊喜。
师:噢,惊喜!你这个词用得真好!为什么他一开始不想学、不想做的事,在流浪的过程中都学会了,而且做得那么出色?刚才我已经见识了你们非常出色的表达和思维能力,现在我希望听到更有深度和更有个性的想法。大家先在小组里讨论,注意要做好记录。(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某些小组的讨论中)
师:好了,孩子们,刚才在有的小组的讨论中我听到了非常好的想法。现在咱们来分享交流。
生11:每一个少年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命不凡的夢想,就像毛泽东诗里说过的:“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可能会有一丝狂妄,一丝放荡不羁。查利是希望不按照套路来生活,但是进入社会就会像苏东坡的诗里所写的:“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我觉得作者在反映一种社会现实,就是不管你的梦想是什么,社会总会是你的绊脚石,永远会羁绊你的梦想,所以还是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事。
师:好!你旁征博引地向我们陈述了你的观点,你认为查利想去流浪,是因为有一个自命不凡的伟大的梦想,是吗?
生11:我认为,他有一个不希望被生活束缚,想自由自在地流浪的梦想。
师:不希望被生活束缚,不想干爸爸妈妈要“我”做(的事),可为什么后来他都做了,且做得那么出色?
生11:因为这些事是他必须做的,这是一个人的能力所在。他是个非常出色的人才,只是不想脚踏实地地干活而已。
师:我先放弃话语权,让你的同学来与你对话。
生12:我觉得他是個少年,青春期叛逆嘛。他父母逼他去修池塘、修水坝的时候,越是逼,他就越不想做,但如果没有人逼,他就会做得很好。
生13:我认为,查利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是因为自己那种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自由自在地独处的想法引导着去干的。
师:也就是说查利去干那些原本认为是重活的事情,其实是为了他自己。你们认为他最后能成为一个这么出色的海狸,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完全是因为他自己吗?
生14:我觉得一开始他干这些零活其实是为了一些吃的,他流浪要活下去就得要一些吃的,就不得不干些零活。至于修池塘,那完全是海狸的本性,这是作为一个海狸应该要做的事情。
师:没错,海狸的天性就是要筑坝,但是我们现在是在一个童话的世界里,在这个童话里,查利想过的生活和父母期望的不一样,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们是怎么化解困惑的呢?你们有没有也想过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流浪生活呢?
(学生小声地议论纷纷,很多学生都表示有过与查利类似的想法。)
师:但后来你们怎么没能走出去?(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有个学生说,不现实。)
师:不现实,什么不现实?
生:没有经费。
师:也就是说,自由或流浪是需要什么前提的?
生:钱!
师:对查利来说他需要什么?(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钱,有的说食物,有的说是生存的能力。)
师:流浪也好,自由也好,总是需要前提的,拥有生存的技能才可能去独立生活。查利的爸爸、妈妈、爷爷一开始是怀着怎样的心态和这个流浪汉先生说再见的?
生15:忐忑不安。
师: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让孩子出走呢?
生16:我觉得是让小海狸去尝试克服困难,过不下去时他就会回家了。
师:他们是不是想着先让孩子在外面吃吃苦头、碰碰壁,然后回来?我们回到文章中去,看临走的时候他妈妈说了什么话?
生17:妈妈说,准时回家吃饭。
师:还有呢?
生18:别忘了刷牙。
师:第二天回来时查利——
生19:身上毛很乱。
师:这算是他碰壁了吗?
生20:没有。
师:他父母给他提供了什么?我们来看一下,第二天回来的时候……
生21:提供了零活。
生22:行动的动力。
师:为什么是行动的动力?
生23:因为他妈妈不相信他能做到,而他想让妈妈看到他能做到。
师:既然孩子要出去做这么不靠谱的事,为何父母要跟他说再见,要给他带东西出去,第二天还要让他来家里干活挣钱?
生24:将计就计。他不是不想干重活吗,那就给他打点工。
师:你把爸爸妈妈的用心形容为将计就计,这个词很巧妙。他们就是这样让查利实现流浪的愿望,并最终,查利给他们带来了惊喜。孩子们,查利是让很多孩子和大人们羡慕的一个海狸,他的父母非常睿智,给予了他爱和选择生活的权利,他最后在自由的流浪中学会了生存的技能。就像蒙台梭利所说的: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
四、联系生活,延伸拓展
师:查利的父母有没有让你联想起你的父母?
生25:有一次回家的路上,我没有钱坐车, 像个流浪汉一样走来走去。那时候我身高还不到一米二,走到一个公交站,车来了,一上车司机说免费,就坐车回到了家。看见我,我妈很惊讶,觉得不可能,她马上就哭了。
师:如果妈妈读过这篇童话,她应该是为你而笑!请大家把这篇童话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交流一下彼此的感受。最后,希望孩子们直面生活的挑战,希望你们每个人能像查利那样去面对现实,承担责任,学会生活的技能。
……
课后反思
反复阅读《流浪汉查利》这篇童话后我体会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好老师。查利的父母深谙这一点,所以他们给予了查利爱的呵护和自由的空间,让查利在流浪生活的真实体验中获得了成长。然而,该如何让没有任何预习准备的初一学生在40分钟里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体味出其中的内涵呢?在与同事的几番研讨后,我们决定选择最朴素的教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梯度推进。上课伊始,我以认识新朋友查利、谈论流浪为引子,激发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兴趣,接着以“和查利一起去流浪,寻找新的发现”的导语,给予学生一种参与者的代入感进入文本阅读。我给予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主要是保证每人都有充分感受童话内容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后面的交流环节不会被架空。这一环节看似用去很多时间,但我认为非常必要,语文课堂首先就需要有安静阅读的时间。
以生为本,尊重学情。当按照教学预设稳步推进教学时,我很快发现每一步要求学生都极快地完成了,我意识到眼前这班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设。是强按牛头喝水般地拉着学生按照原本的预设进行学习,还是抛开预设,还学生以阅读的自由与自主?我以为,不管是我还是学生,都只有在真实的课堂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于是我抛开一板一眼的预设,用自己并不精湛的课堂技艺调控着课堂,中间一度显得被动,但我依然庆幸自己没有生拉硬拽,而是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一颗童心去感受童话的真善美。
忽略品读,语文味淡。作为文学作品,品读语言之美是语文课堂上不可缺少的,而本节课上,语言的品味被我忽略了,对中下层学生来说更是缺少了通过品读关键语句引导其深入理解童话的机会,这是一大遗憾。
(作者单位:广东东源县实验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