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用儿童的眼睛“看电影”

时间:2024-05-07

李建

时光匆匆,转眼间年轮已滚入2014年。但耳畔依稀还回荡着2012年甚嚣尘上的末日言论和各路商家推出的末日促销计划,再往前想起2009年下半年看的那场电影,那年岁末上的电影阅读课《漫话2012》,心里仍然涌动着一丝欣慰和得意。

“看电影”也是一种阅读。现代社会步入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儿童对阅读不再满足于纸质文本,他们更向往、更偏爱视觉文化。电影中绚丽的画面,鲜活的人物,多变的音律,曲折的情节……都深深吸引着好奇的儿童。可见儿童的阅读方式不断演变,变得多元,阅读课堂的空间不断延伸。

何为用儿童的眼睛“看电影”?著名文学家陈伯吹在五十年代概括儿童文学创作准则时说,“以儿童的眼睛去看,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李吉利老师谈教育教学也说,要以儿童的眼睛看世界,以儿童的心灵感悟世界。显然,大师给我们指明了阅读电影的方法和原则,要尊重儿童,成人必须俯下身子,带上儿童的眼睛,装上儿童的大脑,运用儿童的触觉,去看、去听、去思、去说,以全息的方式去捕捉一切儿童感兴趣的信息(画面、声音、人物、情节……),感知故事,品味哀乐,收获智慧,启迪成长。

一、“漫话2012”的缘起

2009年下半年的一天中午,一个孩子突然在下课时来到我身边问,李老师,你觉得人类在2012年会不会毁灭?我正感到诧异,她又接着问,到时候我们会不会有登上诺亚方舟的船票?见我还莫名其妙,一脸忧心忡忡的女孩身边又围上来几个孩子,他们开始七嘴八舌地向我介绍这部刚看到的电影。没想到第二天清早又接到一位家长打来的电话,李老师,我真后悔带孩子看了一部科幻片,当天夜里孩子一直做噩梦,几次从梦中吓醒,说是感觉要地震,无处可逃。听他介绍,电影的名字叫《2012》。白天课间,好多孩子仍在议论纷纷,甚至有孩子谈起了从网络上读到的玛雅预言……一时间,电影《2012》成了当时班里第一热门话题。经过了解,全班因为口耳相传走入电影院看这部电影的孩子竟然占了大多数,没看的孩子心里既畏惧又满怀好奇。

记得成尚荣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应该有自己的立场,说到底就是儿童立场。只有真正站在儿童立场上,才会有真正教育、良好教育的发生。因此,面对孩子疑惧而又好奇的心理,进行一次有关电影《2012》的深度阅读,就是站在儿童立场的一次教育尝试,一次探索儿童心灵的实验之旅。

二、“漫话2012”的视角

1. 疏导:厘清儿童的心结

求真是孩子的天性。由于孩子的天真、纯净,他们已经混淆了电影与现实的界限,两者之间的模糊交叠给孩子的纯澈心空蒙上了一层阴云。因此,上一堂电影鉴赏课,厘清孩子心头愁绪则显得尤为必要。

师:影片都已经欣赏过了,谁来说说看完电影的最初心情?

生:很焦虑。

生:我很震撼,太可怕了!

生:我很害怕,夜里做恶梦。

……

师:看来,这部电影给我们的精神带来了强烈的刺激。所以,人们把这样一类讲述因为天灾人祸所造成严重损害和痛苦的影片叫作灾难片。

师:大家看过哪些灾难片?

……

师:过去的十年里,埃默里奇,这位过早白了头发的导演自己也不记得,到底动用了多少手段破坏过地球。《独立日》里,他让外星人入侵地球,毁掉了纽约;《哥斯拉》里,怪物践踏地球;《后天》里,冰雪、洪水袭击地球,自由女神像、艾菲尔铁塔、伦敦大笨钟都被冻成冰柱……

师:同学们,对于这样的导演,你喜欢吗?为什么?

生:不喜欢,他总是摧毁地球,太让人伤心了。

生:喜欢,他是一位好导演,影片拍得太有震撼力啦!

生:喜欢,他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导演。

师:同学们,埃默里奇确实是一位极富争议的导演,但谁也不敢否认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业片导演。无论是先前的利用玛雅预言,还是后来利用网络掀起的对影片的争论,都是他的一种营销策略,即就是炒作、宣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诱惑人们走进影院。(板书:宣传)

当天,一个孩子在班级日记里记录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老师今天上了一节《漫话2012》的阅读交流课,这是第一次上这样的课,很有意思。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没有那么害怕紧张了,原来所谓的玛雅预言被导演巧妙利用来宣传了,这位导演好狡猾……

从以上阅读交流环节,不难看出老师有效地抚平了孩子心头的创伤,引导孩子触摸到了灾难片的精神内核,懂得了商业片的运营模式和独特的气质。孩子有了这样的观影视角,对电影的阅读和理解显然会变得主动、积极、深刻,对现实生活的求真、疑惧的心结自然解开了。

2. 表演:走入童心的深处

表演是儿童游戏精神的最佳体现,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表演,都渴望有属于自己舞台。单是儿童对电影明星的顶礼膜拜就是一种极好证明。阅读课堂上,角色表演、情景再现,或者是分角色朗读表演都深受孩子喜爱,成功的表演往往是孩子走入了文本的核心,走进了角色心灵的深处。《漫话2012》课堂里,孩子们“玩”得尽兴,“玩”得灵性。

(课前布置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整理台词、熟记台词、努力排练,准备表演)

师:导演艾默里奇是个细节大师,他不因为这是一部以宏大场面见长的大制作就忽视细节刻画。在影片当中,导演注重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刻画。(板书:细节)课前,不少同学精心排练,准备展演,今天我们来评评谁是咱班最佳的奥斯卡男演员,谁是最佳奥斯卡女演员。其他同学担任资深评委。

(教室里小手如林,时间有限,邀请了两组学生激情表演)

生表演:第一个是男生表演查理在黄石公园最后播报火山喷发时的情景。(播放同步视频。)

(男孩准备很充分,表演激情投入。一开始的几句台词逗得大家一阵窃笑,老师示意安静,认真看,教室里重新恢复平静。男孩迟疑一下,继续表演。当他激情播报到“这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最后一天,明天全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我正看着地球在眼前土崩瓦解,……快来吧,千万要记住:诸位,是查理最先告诉你们的!”此刻,男孩神情庄重,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会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二组是两个女孩表演总统和女儿的对话。两个女生表演时有点羞涩,但很认真。

师:精彩的表演结束了,你们觉得怎样?

生:我觉得陈佳豪表扬得很精彩,很有激情,真有点疯子的感觉。

生:我觉得这是人类最疯狂的一次现场直播。陈佳豪很投入,配得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

生:总统最后一次与女儿通话时神态从容,但眼神里满是对女儿的不舍。陈璐表演得还不够镇定,父爱流露不够。(生笑)

生:电影中女儿泪流满面,悲痛万分,杨晨静的对话应该是颤抖的。

……

师:同学们,人物之间的对话是有声语言,他们的一举一动是无声的语言,但同样打动着我们,比如人们面对汹涌而来的巨浪没有撕心裂肺地呐喊,只是绝望无助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些人物的神态、动作的细节刻画感人至深。你还注意到哪些?

……

这里,表演是手段,是策略。儿童在表演的过程中模拟情境,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体会言语表达情感,激情投入。特别是表演的孩子在获得热烈的掌声之后脸上一脸得意之色,观赏的孩子被深深带入情境,深刻体会到影片当中人物最后的“疯狂”,情不自禁、毫不吝啬地鼓起了掌声,那场景真是让人欣慰沉醉。这种表演与评委的互动,正是唤醒和激发了儿童思维与情感的活力。其实,表演无论成功与否,每一个孩子都在自己的心灵世界里重新解读了电影角色,有了自己的阅读判断。更何况在课堂里尝试了表演,圆了一回演员梦,有兴趣的孩子今后还会“悄悄”地排练,不断地挑战。你看,给了儿童一个舞台,还了我们一个精彩。

3. 探究:激发儿童的兴趣

探究就像引领儿童挖掘宝藏,崎岖、未知相对于儿童与生俱来的探险本能和求知欲望都不是问题。他们在电影阅读课堂里就像在玩智力大冲浪,冲过一关又一关,体验探寻、挫折、收获。

师:这部影片历时158分钟,情节复杂,要想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挺难的。(老师故意皱眉)有没有谁来说说看?(学生沉默)

师(边思索边提醒):故事中有那么多人物?我们可不可以?

生:我们可以抓住一个主要人物杰克逊经历来说。

师:谁来给我们简单讲讲?

……

阅读教学中,让孩子概括主要内容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但面对纷繁复杂的电影画面,孩子常常迷失方向,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寻找到一条适合的路径。这里,教者让孩子紧扣主人公的经历不失为一条锦囊妙计,一下子让孩子柳暗花明。随后孩子们抓住几个主要人物的经历分别进行了概括,影片拍摄的脉络也豁然开朗。

师:灾难片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视觉的完美而逼真,看完电影,一定有许多惊险的画面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你想到了什么?(板书:画面)

生:巨浪掀翻肯尼迪号航母,直撞向白宫。

生:洛杉矶城在地震中轰然坍塌,陷入大海。

生:杰克逊驾车带着家人一次次死里逃生。

……

师:影片中大量惊险恢宏的场景,你们欣赏电影后,一定满腹疑惑,那些洪水滔天、高楼坍塌、飞机坠毁等都是怎么拍摄来的?

(播放网络上搜集来的拍摄花絮)

……

回忆、设疑、探究、明因,环环相扣,兴趣盎然。在老师引导和网络资源的帮助下,孩子们逐步解决自己阅读中遇到的困惑,让他们知道这些高科技影片的逼真性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竭尽了许多人的智慧和创造才取得了叹为观止的效果。随后再引导孩子探究影片中蕴藏的一些科学猜想,如地壳运动、磁场、南北极的变迁等相关知识,孩子体验到的就不仅仅是阅读的深度,更有宽度,科学的种子已经在儿童纯净的心田里播下。课后,很多孩子还不满足,继续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有的孩子还回家考爸爸妈妈。在此,我们领略到,探究就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是绵延不绝的一种遗传基因。在电影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陪伴、激发、质疑、协助等方式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

三、“漫话2012”的启迪

大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而电影是用画面和音律来讲述故事的,两者是那么惊人的契合。电影与生俱来的直观性、情境性,很容易让儿童身临其境,步步惊心。那次选择灾难片《2012》来进行电影阅读交流完全是一次偶然,但它却开阔了我日常的阅读教学视野,似乎让我拥有了一把打开儿童心灵之门的钥匙。随后,我们调查孩子的阅读习惯时发现几乎没有孩子排斥电影,可见电影阅读比文本阅读更具有吸引力。电影画面直观,情节生动,人物鲜明,有声有色。在儿童的眼里,电影阅读是一种娱乐,每一次电影阅读就是对精神盛宴的一次享用。因此,电影的有效娱乐效应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它决定了电影阅读课堂是深受孩子欢迎的。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崇川学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