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增信心、强意志,引导学生学好化学

时间:2024-05-07

李华耿

中学化学知识有一定深度,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思想,对普通高中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助其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磨砺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培养其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样才能达到克服学习困难的目的。

一、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信心源于成功经验的积累。尽管我们强调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如果学习过程充满了挫折和失败的记忆,学生怎会有学习信心?所以,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比如我特别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有知识梯度的问题,按照梯度有针对性地提问,这样,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正确回答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作业布置中突出基础知识的应用,让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认真听课就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在课堂小测验、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中,我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兼顾能力培养,让绝大多数学生走出低分的阴影。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哪怕进步再小,我都给予表扬与肯定,从而增强其学好化学的信心。

在教学上我采取“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的做法,不让难点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例如:高一学生在接触物质的量、摩尔等较为抽象难懂且非常重要的概念时,对物质的量这个知识点,学生由熟知的宏观物质世界进入陌生的微观粒子世界会自然产生费解心理;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这些微粒数的关系与计算也让学生一时难以弄懂。太多的难点集中在一起,学生无法消化。鉴此,在教授这一知识点时,我特意把有关分子、原子物质的量的计算放在课堂上解决,把离子数目的计算放在课后解决,将质子、中子数的计算安排在单元复习时突破,而电子数的计算则放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解决。对于学生一时不易接受、难度较大的问题,我暂时不讲,而是随着学生知识面扩大、认识逐渐深入,积累和应用的增多,才逐步将问题穿插进教学中,让学生将问题消化在学习过程中,这样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作业的设计上也遵守这一原则,这样,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变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步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成功意识的塑造,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成功地体验学习,树立起自信心,进而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善于使用鼓励与赞扬的语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教师个别辅导时,应运用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师说:“很好!你做对了,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的这一步要这样……你完全能够做对。有问题咱们一块讨论,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这道题的!下去后你再独立试试。”最后,结合辅导和学生存在的问题,重新布置与此次辅导内容有关的几道题。这几道题对学生来说,有的是伸手可摘的果子,有的是踮起脚才能摘到的果子,有的是需跳起来才可及的果子。这样,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既是一次自我提升的过程,又是一次品尝成功的过程。

二、曲径通幽,让学生学习化学更轻松

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影响学生学习信心的最大因素是觉得化学难学。表现为:一是难记,化学中物质的结构、性质、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应用、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这些东西太难记;二是难懂,如为什么同是化学反应有的放热,有的却吸热;有些反应很容易进行,而有些反应却很难进行;有些反应(酸碱中和)很快且能100%转化,有些反应(合成氨)却难于进行且转化率不高。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但要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而且要创新教学方法,简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学实践中我把那些记忆难度大又常用的内容,编成歌谣或顺口溜来加深学生记忆,如元素的焰色反应编成:紫铷铜绿——锂紫红、锶洋红;钾浅紫、钙砖红;钡黄绿、钠黄色。把溶解性表编成歌谣:钾钠铵盐遇水溶,碳硅硫(+4价)磷(均指其含氧酸盐)却不同;硫酸盐中除钡钙,还有金属汞铅银(指其氯化物也是微溶或不溶)。将“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归纳为“升、失、氧;降、得、还”六字诀。借助这些歌诀,不但把学生从繁琐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而且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记得快,记得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要善于归纳总结,构建同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模式,简化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将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如: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等,凡是末完全反应(不管是否可逆反应)的题都可采用如下的三段式解题模式:

对于反应mA+nB≒pC+qD,t0 s时A的浓度为a mol/L,B的浓度为b mol/L,反应进行至t1 s时,A消耗了x mol/L,则反应各物质的量的计算有如下关系:

例如:已知CO(g)+H2O(g)≒CO2(g)+H2(g), 800℃时,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CO(g)和3.0 mol H2O(g),保持温度不变,4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的转化率为60%。计算8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又如:将适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解:设原溶液中含Fe3+的物质的量为a mol,加入x mol Fe。

2Fe3+ + Fe = 3Fe2+

起始/mol a x 0

转化/mol 2x x 3x

最终/mol a-2x 0 3x

依题意得:a-2x=3x 解得:x=a/5

∴ 2x/(a-2x)=3/2

三、磨砺坚强的意志,战胜化学学习中的困难

爱因斯坦曾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化学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学习它,既要靠缜密的思维能力,又要有记忆与理解的功力,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常有的事。因此,磨砺学生意志,使他们具有顽强的意志,对学好化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磨砺学生的意志呢?教学中,我利用“每课一题”有意识地设置适度的困难,鼓励学生克服它、战胜它。具体做法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一道有梯度或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并解决,要求学生将思考或解题的过程写下来,这样学生就会通过思考和解题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暴露出来,通过解决“瓶颈”而使自己的意志得以强化。

例如,在讲授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节内容后,我将作业设计为:将1mol CO充分燃烧需要多少克氧气?产生多少升CO2(在标准状态下)?将产生的CO2全部通入到1 mol/L的NaOH溶液中,至少需要多少升NaOH溶液才能完全吸收?

第一问是100%的同学能做到的,但第二问要根据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求解,有10%左右的同学不会做;至于第三问就有20%~30%的同学不能解决了。这时,要求他们写下思考的过程,自问是哪一步难倒了自己:是摩尔浓度的应用问题,还是对题目中的“至少”没理解?是反应产物不懂,还是方程式不会书写?等等。针对是哪个难点阻碍了解题进程,老师了解后给予指点、突破。长此训练,学生就会养成一种不怕难题、遇到难题细心分析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广东韶关市韶钢一中)

责任编辑 邹韵文

中学化学知识有一定深度,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思想,对普通高中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助其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磨砺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培养其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样才能达到克服学习困难的目的。

一、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信心源于成功经验的积累。尽管我们强调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如果学习过程充满了挫折和失败的记忆,学生怎会有学习信心?所以,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比如我特别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有知识梯度的问题,按照梯度有针对性地提问,这样,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正确回答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作业布置中突出基础知识的应用,让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认真听课就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在课堂小测验、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中,我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兼顾能力培养,让绝大多数学生走出低分的阴影。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哪怕进步再小,我都给予表扬与肯定,从而增强其学好化学的信心。

在教学上我采取“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的做法,不让难点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例如:高一学生在接触物质的量、摩尔等较为抽象难懂且非常重要的概念时,对物质的量这个知识点,学生由熟知的宏观物质世界进入陌生的微观粒子世界会自然产生费解心理;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这些微粒数的关系与计算也让学生一时难以弄懂。太多的难点集中在一起,学生无法消化。鉴此,在教授这一知识点时,我特意把有关分子、原子物质的量的计算放在课堂上解决,把离子数目的计算放在课后解决,将质子、中子数的计算安排在单元复习时突破,而电子数的计算则放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解决。对于学生一时不易接受、难度较大的问题,我暂时不讲,而是随着学生知识面扩大、认识逐渐深入,积累和应用的增多,才逐步将问题穿插进教学中,让学生将问题消化在学习过程中,这样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作业的设计上也遵守这一原则,这样,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变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步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成功意识的塑造,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成功地体验学习,树立起自信心,进而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善于使用鼓励与赞扬的语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教师个别辅导时,应运用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师说:“很好!你做对了,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的这一步要这样……你完全能够做对。有问题咱们一块讨论,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这道题的!下去后你再独立试试。”最后,结合辅导和学生存在的问题,重新布置与此次辅导内容有关的几道题。这几道题对学生来说,有的是伸手可摘的果子,有的是踮起脚才能摘到的果子,有的是需跳起来才可及的果子。这样,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既是一次自我提升的过程,又是一次品尝成功的过程。

二、曲径通幽,让学生学习化学更轻松

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影响学生学习信心的最大因素是觉得化学难学。表现为:一是难记,化学中物质的结构、性质、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应用、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这些东西太难记;二是难懂,如为什么同是化学反应有的放热,有的却吸热;有些反应很容易进行,而有些反应却很难进行;有些反应(酸碱中和)很快且能100%转化,有些反应(合成氨)却难于进行且转化率不高。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但要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而且要创新教学方法,简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学实践中我把那些记忆难度大又常用的内容,编成歌谣或顺口溜来加深学生记忆,如元素的焰色反应编成:紫铷铜绿——锂紫红、锶洋红;钾浅紫、钙砖红;钡黄绿、钠黄色。把溶解性表编成歌谣:钾钠铵盐遇水溶,碳硅硫(+4价)磷(均指其含氧酸盐)却不同;硫酸盐中除钡钙,还有金属汞铅银(指其氯化物也是微溶或不溶)。将“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归纳为“升、失、氧;降、得、还”六字诀。借助这些歌诀,不但把学生从繁琐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而且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记得快,记得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要善于归纳总结,构建同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模式,简化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将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如: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等,凡是末完全反应(不管是否可逆反应)的题都可采用如下的三段式解题模式:

对于反应mA+nB≒pC+qD,t0 s时A的浓度为a mol/L,B的浓度为b mol/L,反应进行至t1 s时,A消耗了x mol/L,则反应各物质的量的计算有如下关系:

例如:已知CO(g)+H2O(g)≒CO2(g)+H2(g), 800℃时,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CO(g)和3.0 mol H2O(g),保持温度不变,4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的转化率为60%。计算8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又如:将适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解:设原溶液中含Fe3+的物质的量为a mol,加入x mol Fe。

2Fe3+ + Fe = 3Fe2+

起始/mol a x 0

转化/mol 2x x 3x

最终/mol a-2x 0 3x

依题意得:a-2x=3x 解得:x=a/5

∴ 2x/(a-2x)=3/2

三、磨砺坚强的意志,战胜化学学习中的困难

爱因斯坦曾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化学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学习它,既要靠缜密的思维能力,又要有记忆与理解的功力,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常有的事。因此,磨砺学生意志,使他们具有顽强的意志,对学好化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磨砺学生的意志呢?教学中,我利用“每课一题”有意识地设置适度的困难,鼓励学生克服它、战胜它。具体做法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一道有梯度或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并解决,要求学生将思考或解题的过程写下来,这样学生就会通过思考和解题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暴露出来,通过解决“瓶颈”而使自己的意志得以强化。

例如,在讲授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节内容后,我将作业设计为:将1mol CO充分燃烧需要多少克氧气?产生多少升CO2(在标准状态下)?将产生的CO2全部通入到1 mol/L的NaOH溶液中,至少需要多少升NaOH溶液才能完全吸收?

第一问是100%的同学能做到的,但第二问要根据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求解,有10%左右的同学不会做;至于第三问就有20%~30%的同学不能解决了。这时,要求他们写下思考的过程,自问是哪一步难倒了自己:是摩尔浓度的应用问题,还是对题目中的“至少”没理解?是反应产物不懂,还是方程式不会书写?等等。针对是哪个难点阻碍了解题进程,老师了解后给予指点、突破。长此训练,学生就会养成一种不怕难题、遇到难题细心分析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广东韶关市韶钢一中)

责任编辑 邹韵文

中学化学知识有一定深度,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思想,对普通高中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少困难和挫折。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助其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心,磨砺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培养其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样才能达到克服学习困难的目的。

一、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信心源于成功经验的积累。尽管我们强调失败乃成功之母,但如果学习过程充满了挫折和失败的记忆,学生怎会有学习信心?所以,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比如我特别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有知识梯度的问题,按照梯度有针对性地提问,这样,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正确回答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作业布置中突出基础知识的应用,让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认真听课就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在课堂小测验、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中,我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兼顾能力培养,让绝大多数学生走出低分的阴影。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哪怕进步再小,我都给予表扬与肯定,从而增强其学好化学的信心。

在教学上我采取“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的做法,不让难点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例如:高一学生在接触物质的量、摩尔等较为抽象难懂且非常重要的概念时,对物质的量这个知识点,学生由熟知的宏观物质世界进入陌生的微观粒子世界会自然产生费解心理;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这些微粒数的关系与计算也让学生一时难以弄懂。太多的难点集中在一起,学生无法消化。鉴此,在教授这一知识点时,我特意把有关分子、原子物质的量的计算放在课堂上解决,把离子数目的计算放在课后解决,将质子、中子数的计算安排在单元复习时突破,而电子数的计算则放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解决。对于学生一时不易接受、难度较大的问题,我暂时不讲,而是随着学生知识面扩大、认识逐渐深入,积累和应用的增多,才逐步将问题穿插进教学中,让学生将问题消化在学习过程中,这样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在作业的设计上也遵守这一原则,这样,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变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步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成功意识的塑造,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成功地体验学习,树立起自信心,进而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善于使用鼓励与赞扬的语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教师个别辅导时,应运用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师说:“很好!你做对了,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的这一步要这样……你完全能够做对。有问题咱们一块讨论,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这道题的!下去后你再独立试试。”最后,结合辅导和学生存在的问题,重新布置与此次辅导内容有关的几道题。这几道题对学生来说,有的是伸手可摘的果子,有的是踮起脚才能摘到的果子,有的是需跳起来才可及的果子。这样,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既是一次自我提升的过程,又是一次品尝成功的过程。

二、曲径通幽,让学生学习化学更轻松

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影响学生学习信心的最大因素是觉得化学难学。表现为:一是难记,化学中物质的结构、性质、化学反应的现象和应用、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这些东西太难记;二是难懂,如为什么同是化学反应有的放热,有的却吸热;有些反应很容易进行,而有些反应却很难进行;有些反应(酸碱中和)很快且能100%转化,有些反应(合成氨)却难于进行且转化率不高。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但要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而且要创新教学方法,简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学实践中我把那些记忆难度大又常用的内容,编成歌谣或顺口溜来加深学生记忆,如元素的焰色反应编成:紫铷铜绿——锂紫红、锶洋红;钾浅紫、钙砖红;钡黄绿、钠黄色。把溶解性表编成歌谣:钾钠铵盐遇水溶,碳硅硫(+4价)磷(均指其含氧酸盐)却不同;硫酸盐中除钡钙,还有金属汞铅银(指其氯化物也是微溶或不溶)。将“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归纳为“升、失、氧;降、得、还”六字诀。借助这些歌诀,不但把学生从繁琐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而且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记得快,记得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要善于归纳总结,构建同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模式,简化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掌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将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如: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等,凡是末完全反应(不管是否可逆反应)的题都可采用如下的三段式解题模式:

对于反应mA+nB≒pC+qD,t0 s时A的浓度为a mol/L,B的浓度为b mol/L,反应进行至t1 s时,A消耗了x mol/L,则反应各物质的量的计算有如下关系:

例如:已知CO(g)+H2O(g)≒CO2(g)+H2(g), 800℃时,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CO(g)和3.0 mol H2O(g),保持温度不变,4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CO的转化率为60%。计算8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又如:将适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Fe3+和Fe2+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解:设原溶液中含Fe3+的物质的量为a mol,加入x mol Fe。

2Fe3+ + Fe = 3Fe2+

起始/mol a x 0

转化/mol 2x x 3x

最终/mol a-2x 0 3x

依题意得:a-2x=3x 解得:x=a/5

∴ 2x/(a-2x)=3/2

三、磨砺坚强的意志,战胜化学学习中的困难

爱因斯坦曾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为重要。”化学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学习它,既要靠缜密的思维能力,又要有记忆与理解的功力,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常有的事。因此,磨砺学生意志,使他们具有顽强的意志,对学好化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磨砺学生的意志呢?教学中,我利用“每课一题”有意识地设置适度的困难,鼓励学生克服它、战胜它。具体做法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设置一道有梯度或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并解决,要求学生将思考或解题的过程写下来,这样学生就会通过思考和解题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暴露出来,通过解决“瓶颈”而使自己的意志得以强化。

例如,在讲授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一节内容后,我将作业设计为:将1mol CO充分燃烧需要多少克氧气?产生多少升CO2(在标准状态下)?将产生的CO2全部通入到1 mol/L的NaOH溶液中,至少需要多少升NaOH溶液才能完全吸收?

第一问是100%的同学能做到的,但第二问要根据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求解,有10%左右的同学不会做;至于第三问就有20%~30%的同学不能解决了。这时,要求他们写下思考的过程,自问是哪一步难倒了自己:是摩尔浓度的应用问题,还是对题目中的“至少”没理解?是反应产物不懂,还是方程式不会书写?等等。针对是哪个难点阻碍了解题进程,老师了解后给予指点、突破。长此训练,学生就会养成一种不怕难题、遇到难题细心分析和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广东韶关市韶钢一中)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