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在质疑中创新

时间:2024-05-07

刘爱桥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理性知识和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极好载体。中学生正处在思维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借助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重视审美教育

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的人生道路时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断地给我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的,是善、美和真。”同理,一个人之所以会喜欢物理,是因为他能感受到这门学问的美。在物理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1.简单性

牛顿曾说:“自然界喜欢简单,不爱用多余的原因夸耀自己。”物理学的简单性并非指物理内容本身简单,而是指物理公式或理论虽然大多简单,但包涵的内容极其丰富。例如,物理学中矢量的表示及运算给人简洁明快之感,牛顿用F=ma这一简捷的公式便建立了“经典力学大厦”。

2.统一性

千篇一律和杂乱无章的东西很难产生美感。物理学中一些不同的概念、规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例如,功和能量的概念沟通了力、热、电、磁、光、原子等领域。

3.对称性

对称性是物理美的主要特征。正电荷和负电荷、N极和S极、平面镜成像、力现象和热现象的动态平衡及实验仪器的刻度匀称性等都体现出对称美。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也有许多新概念、新规律是受对称性启发而被提出的。例如,法拉第受电流磁效应的启发而提出磁生电的问题,从而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德布罗意受光的波粒二象性启发而提出物质波等。

此外,物理学的美还体现在抽象性、实践性等。

二、质疑是基础

我国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前辈谓学贵为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时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让学生敢于质疑,是提高他们创新能力的基础。

1.创设问题情境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探究,来源于事物给他的最初印象与刺激。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转移到课堂上,为学生在后续的认识活动中打好基础。可通过演示实验、联系旧的知识或利用故事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有时在教学活动中虽然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但学生提不出高质量的问题或提出的问题具有盲目性,这时教师应适时发挥“导”的作用,点拨、启发学生。

传统教育中,学生所接受的判断正误的方法都来自老师及书本,学生对老师、书本很少产生怀疑,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提高。笔者认为,应把物理学习作为一次再探索的过程,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会逐步转变观念,敢于质疑老师、书本,发挥创新潜能。

只有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质疑才更科学。

三、创造性实践是途径

在物理教学中,根据课程设计研究性课题或探究实验,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实践的重要途径。

这些学习活动强调培养学生真诚合作的意识,要求学生能合理分工,有计划、分阶段地交流思想、消除分歧,并将小组共同的观点提炼成研究成果。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加强了团结协作能力。

总之,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找准教学切入点,寻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灵活驾驭教材,努力设计具有探索性、挑战性、实践性的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在各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从而使其终身受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