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本文从实验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实验教学及训练的现状,并针对实际问题及需求探讨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实践培养的策略。其中,引入智能实验管理系统、应用专业教学APP支撑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建设师范生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都能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供支持。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实验;训练;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13-0099-04
● 引言
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来看,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师范生教育是优秀师资力量培养的最直接途径。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实施背景下,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養不仅可以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而且可以更快更好地满足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信息社会对教师队伍的技术能力需求,还可以加快推进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早日达成。
从实验教学来看,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提升师范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化素养,以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的需求。其中,实验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相关实验课程的开设不仅能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创造必要条件,更能为培养师范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沟通表达(语言、书面)能力,设问能力,点评能力,课堂组织、实施与管理能力,应变能力(教学机智),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奠定基础。因此,本研究尝试从实验管理的视角出发,探究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实践(实验教学及训练)环节。
●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价值分析
本研究认为,教育技术能力实质上是指在教育理论的引导下融合应用各种技术措施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加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是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措施,其培养成效关系到我国未来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起点,关系到我国未来教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程度,关系到我国未来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提升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关键是提升师范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混合式教学方式变革能力等,进而提高师范生对信息化教学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师范生在就业市场中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竞争力,提升师范生教师资格证考取的通过率,同时为各院校的师范专业认证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实践培养现状
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技术能力有了更高要求。笔者所在课题组结合工作实际从实验管理的视角出发,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1.就培养对象而言
师范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会用网上慕课或微课资源来组织学习,会用网络多媒体素材(如图像、视频、音频、动画等)来丰富备课。他们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学习过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会用Office或WPS来编写电子教案或课件。但他们对多媒体教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中的信息化教学设备的运用和管理能力偏弱,对常见的专业教学APP(智慧树、云班课等)了解程度较低,对大众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思维导图、截屏工具、文字识别工具等)的操作熟练度不够,对网络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缺乏方向感,对前沿的教育技术理念、技术及装备缺少关注,对国家新推出的相关指导性文件缺乏了解,对各级各类学校目前的信息化教学设施配置情况缺乏认识。这些又进一步导致他们缺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造、去优化、去创新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的能力。
2.就各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言
整体而言,各师范院校教育技术相关的实验室在数量上基本都能满足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需要,但部分院校相关实验室内现有的计算机使用年限已较长,其配置和兼容性有较大改善的空间,且部分院校相关实验室的网速带宽不够,也尚未建设免费的Wi-Fi环境,导致教师授课及学生练习过程中设备和软件运行的流畅性不够,部分教学辅助功能难以实现。
3.就学校教育技术相关实验室的自主开放和使用指导而言
一方面,部分院校的教育技术相关实验室对师范生的开放力度不够,制度不够完善,以致师范生课后自主强化练习的主动性降低,如趋于烦琐的实验室开放审批制度、门禁制度等,都容易打消师范生申请、预约教育技术相关实验室的热情。另一方面,相关实验室实验教师对设备的使用指导不够,或学生对设备的使用指南没有研读,导致开放过程中出现设备使用不畅而影响师范生课后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4.就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而言
师范院校担当着未来教师的培养重任。为提升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各师范院校普遍采用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方式来培养未来教师适应未来教育不断迭代更新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能力。但就目前来看,该课程教学效果并不显著。首先,在授课方式上,不少院校采用屏幕共享、广播授课的方式:多个班级分布到多间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室,各实验室分别分配一位指导教师,但同一时段只有一位教师在主讲教室讲授课程,课程内容通过屏幕和广播共享至所有实验室。这样的授课方式,虽然保证了课程内容的一致性,便于统一考核,但对缺乏主讲教师的实验室中的师范生而言课堂氛围较差。其次,在授课内容上,课程内容繁杂,多而不精,学生对各章节的学习大多保持在了解及尝试模仿水平。同时,课程内容缺乏对具体学科的针对性,对英语专业的师范生和数学专业的师范生进行的是同质化培养,教学内容与各专业师范生具体的学科需求相脱节。再次,在课时及课程类型上,课程的课时总量较少,实验课时严重压缩,师范生缺乏实践操作的训练时间,而该课程实践性很强,如果缺乏足够的实验和训练做支撑,课程则很难到达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导致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与师范生具体需求及课程预期目标之间的矛盾。最后,在课程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上,由于受总课时量的限制,教师普遍采用“讲授+操作演示”的灌输式教学,虽然较好地保障了课程的进度,但缺乏教学模式、课堂活动及教学评价的创新,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学效果不理想。
●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实践培养策略探讨
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可以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培养依据,对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及中学、小学、学前、中等职业、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能力标准进行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选择。
由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突出的实践性,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加强其实践培养研究。从增加实践机会、增添实验课时的角度入手,强化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实践操作训练,减少培养过程中的口耳之学,避免纸上谈兵,让师范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会相关信息化教学设备及专业教学APP等的使用,掌握网络多媒体资源的检索、选择、获取、加工、管理和利用,并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
首先,针对师范生多媒体课件编制及应用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网络资源能力一般,对当前政策、理念、技术及装备缺乏关注与了解的实际情况,采用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加强各专业学科教学论指导教师的信息化示范作用。让师范生在日常的专业课学习中感受各类信息化教学辅助工具的实用性及魅力,不仅有助于从兴趣上提升师范生学习、训练自身教育技术能力的动力及决心,而且有助于兼顾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学科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专业师范生特有的教育技术能力需求。
其次,针对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开放制度等需改善的问题,采取的最直接的措施便是相关部门加大经费投入,进行设备更新。但就笔者所在课题组长期的实验管理经验来看,设备不仅涉及购置的问题,更涉及设备及实验项目的维护和管理问题。在传统的实验管理模式下,资源利用率低,设备管理、维护事务繁杂,实验场地及时间固定,实验内容固定(缺乏针对师范生个体的个性化探究实验),且随着高校师范生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实验资源及实验管理工作面临更大挑战。要保障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确保实验设备、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实验教学数字化开放记录及实验报告的形成,除加强人员、设备、资源的规模化建设外,更应该思考实验室的智能开放及管理问题。就课题组目前到其他高校考察的情况来看,为实现实验资源的整合及管理的有序、灵活,各院校可考虑建设公共实验教学中心,将校内公共实验设备和资源等进行整合,引入一套实验教学及开放的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教学和开放的线上管理,形成学生预约,教师审批、指导,实验师门禁授权和实验监督的模式,以便后期进行师生实验行为统计,分析各专业、各班级的实验次数,实验报告提交数,资源浏览数,资源下载数及教师线上评阅数等。相关数据和资料不仅可作为对师生进行实验教学考核的依据,还可以实现实验成果的存档,帮助师生回顾教学内容及过程,甚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范生课后强化教育技术能力积极性不佳的难题,让实验管理变得既省时又规范。
再次,针对师范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主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中实际教学效果与学生需求及课程预期目标之间的矛盾,课题组经深入探讨提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除在授课方式上应延续传统的一班一课一教师外,还应考虑在授课中引入专业教学APP支撑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如智慧树、云班课、雨课堂等APP支撑下的混合式教学、适时教学(JiTT)等模式。其一,在该门课程中引入专业教学APP,能贴合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专业教学APP在授课过程中应用,呼应了《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教学内容,响应了该课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实现教学效果优化的教学目标。其二,专业教学APP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相当于在一定程度上将整个教学过程转换成了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让师范生通过观摩、参与、示范在实际操作APP的过程中学习、强化,待课程结束时,使师范生能至少对某一款专业教学APP的使用达到熟练程度,帮助师范生尽早适应未来教育的教学环境、内容及方式。其三,专业教学APP支撑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能拓展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时间、空间及培养深度。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助推下,师范生可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查看教师提供的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学习资源。他们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参与教师发起的课前或课后的讨论、测试、评价等教学活动,以打破传统课堂中学生处于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常态,真正实现课程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分配,从而更好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方法,真正获得知识,发展课程目标中所指向的培养能力。其四,新型教学模式对课外(课前、课后)环节的拓展及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课程教学内容不精的问题。伴随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环节参与程度的深入,课时量得到了隐形的增加,实践练习的机会增多,学生对课程内容能在了解及尝试模仿的基础上,实现应用及创新的突破。
最后,除以上措施外,师范院校还可以从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其他方面强化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例如,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交互式、沉浸式的特点,让师范生在虚拟仿真实验中身临其境地体验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理化生实验操作、教师仪容仪表、教师教态训练等实验项目,在帮助师范生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同时,促进其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此外,各院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网络教学与学习平台,带领学生参与线上精品课设计与制作,组织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等,让师范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技术能力。
● 结语
教育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迁,社会生活的网络化、信息化特征日益突出,未来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离不开未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支撑,因此,做好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事关我国未来教师的队伍建设及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实践培养不仅可以从实验管理的视角展开研究,还可以从更为常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角度入手,探究師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教育技术[DB/OL].[2021-12-13].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5%99%E8%82%B2%E6%8A%80%E6%9C%AF/359307?fr=aladdin.
[2]陈彦君,黄庆双.“虚拟仿真实验+智慧教室”混合实习模式在高校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软件,2021,42(08):63-65+103.
[3]王欢欢.诊断支持下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9.
[4]张哲.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5]宋潇.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全终端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6]朱家华,李兵,李春阳,等.面向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应用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0):205-209.
[7]王燕.云环境下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348-351.
作者简介:王睿(1992—),女,四川自贡人,硕士,内江师范学院公共实验教学中心助理实验师,主要从事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混合式教学、教育信息化研究。
基金项目:内江师范学院202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2021YB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