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银江 顾小红 曹阳
2018年7月20日至23日,我们三人组团,奔赴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包头市参加了第十六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的决赛。我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位教师一起,带着各自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创新理念,在NOC这个平台上相互交流、学习、成长。这次的比赛,让我们对信息化教学有了更深程度的认识,下面结合我们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浅谈一下我们的思考。
创新整合点
①结合Flash动画动态展示平年和闰年形成的原因,让学生直观感受人类社会对闰年和闰日设定的历史进程,从而加深平年和闰年的理解。也引导学生增强对宇宙天体运动的探究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②设计“PPT动态日历”,帮助学生观察、比较2005—2016年2月的天数,引导他们发现这些年份2月天数的排列规律。
③利用趣味小程序,在练习阶段快速验证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④利用流程图编辑器,在巩固知识阶段帮助学生梳理判断平年和闰年的过程,强化判断方法,内化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平年、闰年的概念,了解平年、闰年的主要区别,以及判断某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基本方法。教材呈现了2005—2016年各年2月的月历,让学生在观察和归纳中,了解平年、闰年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从而引出判断平年和闰年的基本方法。当学生知道了判断的基本方法后,教材安排了“你知道吗?”扼要介绍了有关平年和闰年规定的依据,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有助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相关知识,体会数学方法的严谨性和确定性。
这部分内容是有关年月日知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把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组织成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构,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生活经验,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但对于平年和闰年,学生接触的不多,可能部分学生只有一点点了解,甚至有学生不知道相关知识。所以在教学时,需要注重趣味性,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选择合理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手段,吸引学生;需要注重合作,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逐步了解平年、闰年的特征和每四年一闰的道理,合作探究,准确判断平闰年的方法;需要注重引导,对学生知识层次还达不到的地方,要适当进行补充,整个过程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此外,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简单而有条理地思考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相关知识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也已经有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季度的知识,掌握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拓展知识视野,体会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过程
1.课前始测,了解学情
小组交流课前学习单,组长收集本组错题。教师用大数据分析,找到学生学习的困难处。
2.主动建构,探索新知
(1)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教师动态出示2005—2016年各年2月的日历。
引导:观察2005—2016年各年的2月天数,你的发现是什么?有什么规律?
可能:①2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②2008、2012、2016年的2月都有29天。③每出现三次2月的天数是28天的年份,就出现一次2月天数是29天的年份。
指出:像这种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引导:这些年份中哪几个年份是平年?哪几个年份是闰年?平年和闰年的规律是什么?
结论: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2)自主探究,优化方法
引导:刚才我们发现了平年和闰年的分布规律,那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判断某个年份到底是平年还是闰年呢?
可能:看这个年份的2月天数。记住一个闰年,用加4或减4的方法找到另一个闰年。
引导:每次加4或减4,让你想到了哪种计算方法?
可能:乘法、除法。
嘗试:用年份数除以4,得到的结果会有哪些特点?
把学生分成12小组,分别计算2005年除以4,一直到2016年除以4。
交流反馈,得到: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有余数的一般是平年。练习:学生先自己计算,再利用趣味小程序快速验证(如上页图1)。
拓展:单数除以4会有什么特点?
总结:4的倍数肯定不是单数,单数年份是平年。
(3)认知冲突,激发学习
设疑: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出示:1900年的2月月历。
质疑:通过计算判断出1900年是闰年。但通过观察它2月的天数却判断出1900年是平年。这是为什么呢?
解惑:通过Flash动画展示教材“你知道吗?”知识(如上页图2)。
总结:像这样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1900年是平年。
练习:判断“1600年、2100年、2100年、24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引导:平年全年有多少天?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4)灵活运用,内化新知
激趣: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年和闰年的特征和判断的基本方法,你们能设计一张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流程图吗?
活动:小组合作,利用素材库和小程序操作编辑流程图。
展示:分组展示,讲解作品(如图3)。
3.整合知识,活学活用
①你知道吗?
丽丽有个小妹妹,她是2016年出生的。在这个小妹妹快要满一周岁的前几天,丽丽买了一份生日礼物,想要在妹妹生日那天送给她,可是丽丽在2017年的年历上怎么也找不到妹妹的生日。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②我会填。
a.平年的二月有( )天,闰年的二月有( )天。
b.平年全年有( )天,闰年全年有( )天。
c.闰年的3月1日前一天是( )月( )日,平年的3月1日前一天是
( )月( )日。
③我会判断。
a.每年都是365天。( )
b.2100÷4=525,所以2100是闰年。( )
c.一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 )
d.每年的2月都有29天。( )
4.回顾总结,自我提升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么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教学反思
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2月的天数发现平年和闰年排列的一般规律,利用多媒体手段,动态演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让学生知道知识的由来,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自然得到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②得到“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后,设计判断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在质疑中感知,从而得到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为学生找到认知点,更好地构建知识。
③怎样让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更贴近学生的知识经验?怎样优化出更便于学生判断的方法?是我们应该思考与实践的。
④信息化时代,大部分教师都在努力适应信息化浪潮,将信息技术引入课题,但也出现了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的不合理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度反思,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整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设计亮点
1.关注过程,以生为本
我们把这节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在旁引导。整节课学生自主探索平年和闰年的排列规律,观察、比较、思考、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学生对平年和闰年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变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动态生成。
2.信息整合,助力教学
这节课整合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合理使用了动态日历、Flash动画、趣味小程序、在线流程图设计等信息化手段,让信息技术深入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好地观察、类比、归纳以及推理,理解了平年和闰年的排列规律,真正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更好地了解了人类社会对平年和闰年设定和完善的历史进程,体会了数学的严谨性;更好地吸收内化了判断平年和闰年的判定方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整节课结合了数学知识的学科特点,在需要信息技术整合的地方进行了信息技术与知识点的整合,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价值:为有效教学服务。
3.多层练习,层层递进
协作探究的练习设计不仅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还关注了更多学生的差异性和自主性,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生成学习。首先利用趣味小程序,组织学生进行人机竞赛,判断平年和闰年。通过学生的计算和小程序的验证反馈,强化和优化判断方法。其次通过设疑“探索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完善学生对平年和闰年的认知,完善判断方法。接着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判断方法流程图,再次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突破平年和闰年的认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体现活学活用。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协作的基础上,面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用互相评价的方式,再次突出本课时的重难点。同时发展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