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07

创新整合点

①在网络学习中动情。本课的课前学习中借助互联网、微课,了解兵马俑,并通过武汉教育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课后运用网络进行拓展研学,达到教学效能的延展。

②在多元互动中激情。教学中充分利用畅言智慧教室的互动评测功能和电子课本资源包,实现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检测、说明方法的习得和运用、学生的仿写表达等训练点的落实,实现课堂的高效与灵动。

③在情境“再现”中移情。通过VR虚拟技术的体验,实现古今跨越之旅,思维导图APP的应用串联文本学习脉络,为课堂营造了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极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4课的内容,是一篇状物说明文,文章兼具说明介绍与描写联想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这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工艺和无尽的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教材通过大量的四字词语,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对秦兵马俑进行全方位介绍,同时也运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带学生穿越历史,感受民族工艺的精湛与伟大。

学情分析

秦兵马俑历史悠久,远离学生生活,多数学生了解甚少,而且文中词句积累量大,课文中说明方法和“描写+联想”的表达方式对于学生而言也是较为陌生的知识点,他们渴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地了解秦兵马俑,并实现本节课中语言训练难点的突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在线词典,理解四字词语,通过品读关键词句,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能仔细观察事物并运用“描写+联想”的方法仿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环境与准备

多媒体教室,宽带网络,鸿合触控一体机,畅言智慧课堂,科大讯飞平板师生机,安装百度、MindManager思維导图APP,VR眼镜。

教学过程

1.了解兵俑,叩响历史

①导入:观看《国家宝藏》节目片头,学生欣赏,激发学习欲望。

《国家宝藏》里展现的每一件国宝,既是传承千年的文物,也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节目中每一件文物都有一位国宝守护人。今天想请咱们班的同学也当一回国宝守护人,共同去守护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

②借助在线词典,理解“俑”。

③前置性学习检测:课前,学生运用在线词典理解了文中画线的重点词语,并完成平板上的智慧课堂在线检测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找准学生的兴趣话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文本学习营造轻松氛围。同时,运用畅言智慧课堂的评测功能,对学生课前进行的词语理解、积累进行现场检测,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的展开奠定基础。

2.整体感知,踏上征程

①借助武汉教育云班级空间,交流兵马俑资料。

教师在课前通过网络资料收集,学生制作相关PPT,上传到武汉教育云班级空间,并现场分享。

②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提出问题:秦兵马俑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用文中的词语说说。

③理清全文结构,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

a.出示首尾两段,通过“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等词,整体感悟兵马俑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b.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秦兵马俑?请在文中找到直接介绍兵马俑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找出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并反复诵读,明确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c.运用MindManager APP制作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的结构。

设计意图:首先学生通过展示交流,形成对秦兵马俑的初步认识,然后通过“说印象”“找特点”“理结构”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和文章结构,并且迅速抓住秦兵马俑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在此环节中运用武汉教育云平台进行开课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运用思维导图APP帮助学生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结构,使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更全面。

3.体验阅读,认识国宝

①引导学生使用电子课本,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学生自由圈点批画,并与小组内同学交流。

②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朗读所交流的句子。

③引导学生借助电子课本中的视频、资源包,进行自主学习,并交流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④师生进入畅言智慧教室,巩固说明方法的区别与运用:完成课堂互动测评,并进行实时反馈。

⑤教师将真实的数据带进课文中,再读第二段,通过朗读再现秦兵马俑那浩大的场面。

设计意图:说明方法的习得是本节课中的知识重点,这个环节中主要借助畅言智慧教室中的电子课本、资源包,以及互动课堂的检测、反馈功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并能通过现场检测实时掌握每个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教学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

4.创设情境,穿越时空

①出示秦兵马俑一号坑实景图视频,学生欣赏,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名朗读句段:“站在高处鸟瞰……所向披靡的军队。”提出问题: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③穿越历史,学生进入VR虚拟空间体验,真切感受秦朝军队强大的军阵、严明的军纪、威武的军容,并在体验后交流自己的体验感受。

④带着体会与感受,配乐再读第2段,以读传意,赞叹兵马俑宏大的规模。

设计意图:学生无法现场感受秦兵马俑的宏大规模,仅靠图片、视频的播放,难以达到直击心灵的震撼效果,此时让学生戴上VR眼镜,进入VR虚拟现实空间,将自己置身到秦军军阵之中。沉浸式学习让学生对文字的描述有了更直接的感受,同时也拉近了与文本、与历史的距离。

5.读写结合,触摸生命

①“我是国宝守护人”:阅读课文第4~7段,课文写了哪些类型的兵马俑?它们是什么样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兵马俑,借助电子课本的图片资源实现同屏分享,以国宝守护人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它。

②课件展示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俑的描写文段,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表达方法:描写加联想的方式,演绎秦兵马俑的前世今生。

③同样的方法还出现在课文的第8段,请学生在课文中标画出来。

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教师点拨并通过指名读、同桌读、师生合作读的方式朗读课文。

④课堂仿写练习:通过百度搜索,寻找各不相同的兵马俑,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描写+联想”的仿写练习,并运用畅言智慧课堂拍照功能在全班分享自己的作品,阅读同学的作品,教师选择优秀作品进行现场互动点评。

⑤教师提问:在作者和同学们的笔下,这些兵马俑如此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可是,它们分明是沉睡在地下两千多年的没有生命的雕塑呀!为何能带给我们这样神奇的感受?(工艺精湛,智慧无穷)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学生借助百度APP,畅言智慧课堂的聚焦、放大、拍照、同屏分享等功能,实现自主学习和成果展示,通过文本学习,掌握“描写+联想”的表达方式,分别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仿写,介绍自己喜欢的兵马俑,体会兵马俑精湛的工艺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产生民族自豪感。

6.延展学习,守护遗产

①教师借助已完成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并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余下部分的思维导图绘制,展示成果。

②出示各国政要参观秦兵马俑的题词、留言:看到这些,作为国宝守护人的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③借助互联网,进行延展学习——秦兵马俑1987年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还有很多同样凝聚着人类智慧与汗水的世界文化遗产,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世界文化遗产网”继续进行网络学习,分享和交流,并尝试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文化遗产网页。让我们永远守护这些令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国家宝藏吧!

教学反思

运用电子书包和智慧课堂云平台教学有关历史说明性文章,是一次新的尝试。这节课共设计了六个环节,从学科教学出发,充分融合信息技术教学,体现新的课程理念,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应用。

1.定位准确,过程清晰

整节课中,教师不是在做一个说教者,而是借用电子书包、网络平台进行师生、生生、人机互动。可以说,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很好地发挥了引导作用。

教学中,为达成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兴趣点,教师关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愿,进行了信息技术运用的充分融合。课前教育云空间的资源共享,课中智慧课堂的多功能辅助,以及VR技术的运用,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的特点;课后思维导图的归纳绘制,网络拓展延学,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清晰的教学层次,层层递进,使教学内容与学生不再遥远,引导学生跨越历史鸿渠,实现古今对话。

2.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应提倡不断地探究,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高了内容的趣味性,增强了气氛。教师在一开始就通过《国家宝藏》这一收视率极高的节目创设情境导入,将学生带进希望学习的情境中,在教学中又通过设置各种问题和练习,不断为学生营造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多角度探寻秦兵马俑,调动学习兴趣。

3.融合技术,变革课堂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将语文学习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背后折射的是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与蜕变,即从教师为主的课堂变革为学生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媒体,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打破了课堂固有模式,消除了空间的局限,跨越了历史鸿渠,实现了古今对话,也完成了一次课堂革命。

点 评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迎来了新的变革,这种变革是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融合应用阶段迈入创新发展阶段。武汉市光谷第二小学高洪琳老师执教的《秦兵马俑》这节语文课,为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新变化。

1.智慧教育环境是智慧课堂的有力支撑

本节课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室和“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中开展的,学生可以通过大屏幕一体机观看教学视频,借助在线词典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詞,借助云班级空间进行作品交流分享,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借助电子课本中的视频、资源包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畅言智慧课堂进行互动评测、实时反馈和成果展示,戴上VR眼镜进入虚拟现实空间进行沉浸式学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借助多种信息化教学设施和工具、平台、资源,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智慧学习支持环境,让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动情,在多元互动中激情,在情境再现中移情,实现了课堂的高效灵动,实现了有效育人的目的。

2.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的有机结合,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教育不是把一杯水注满,而是把一团火点燃。学习的重点在于内化,在于与知识的深度交流与互动。在课前,高老师要求学生用在线词典、微课对本课内容进行预习,并收集兵马俑相关资料制作成PPT在云班级空间分享;课上运用评测功能对学生课前知识掌握情况在线检测,为教学的展开奠定基础。学生在课堂上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实现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检测、说明方法的学习运用、仿写表达等训练点的落实,沉浸式学习体验跨越时空界限,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式教学,将以前的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巩固的顺序安排进行了颠倒,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学生既掌握了兵马俑的相关知识,又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培养了信息化素养和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但在教学中不可以包办和代替一切,应根据教学实际精选和适度使用,结合传统的、独创的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从应用融合到创新融合,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以本节课为例,不管是课前、课后还是课中,如果让学生用创客的方式设计兵马俑、用3D的方式打印兵马俑,再用陶泥、橡皮泥或面粉,亲自动手去制作一个兵马俑,并以实物、照片或视频等形式进行作品分享和评选,是否会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