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计算机基础微课程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与研究

时间:2024-05-07

刘燕

摘要: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探讨了计算机基础微课程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并将计算机基础微课程通过人们熟悉的微信公众平台推出,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开展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微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8-0096-04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社交媒体,以及以开放、共享为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蓬勃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兴起,“微课程”就是顺应时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学习资源。同时,新一代大学生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土著居民”,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学情变化要求教师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培养敏锐的信息素养,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以学习者的姿态积极参与新技术、新媒体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因此,探索移动学习环境下的微课程设计,不仅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更是为了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向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能力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导学模式的转变。

●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是笔者所在学院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医学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使其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1.教学方法和手段枯燥乏味

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大多是以理论授课为主、学生验证为辅的方式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使其在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实验操作,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厌学等不良情绪。

2.有限的学时无法满足需求

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的加速及计算机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越来越多,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使得整个课程的容量在不断增加,而有限的学时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和技能需求。

3.无法兼顾个体差异

在我国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均衡使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这种差距给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以某一速度传授一定范围内的知识,但这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研究和针对性的指导,容易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了”或“吃不饱”的现象,从而大大降低了某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计算机基础微课程的设计

1.设计原则

微课程(micro-course)按照学生学习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将原课程分解成一系列突出课程主题且相对独立的微视频。作为移动互联时代一种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微课程满足了随时、按需、自主、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因此,笔者认为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微课程的设计原则应是: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关注学科发展,结合医学信息技术发展,突出在线学习的交互性和拓展性,体现微课程学习的个性化和碎片化特点,以基于问题的方式设计学习情境,构建符合教育规律和信息时代特点的具有医学特色的计算机基础微课程。

2.微课程的建设

在遵循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针对课程内容及特点,笔者制定出计算机基础微课程建设流程(如图1)。

微课程的建设过程主要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调研。搜集微课程的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发展现状。通过微信平台,对开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及其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态度及学习习惯。组织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线任课教师进行研讨,分析微课程的特点及其所支持的学习理论,制定微课程的设计原则及应用原则。

第二阶段,课程设计。不同于微课、微视频,微课程是一门内容相对完整的课程,是由反映各相关知识点的大批微视频按知识点关联规律和要求组织起来的。教师先通过对课程现状、学科特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材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学校医学特色,利用建构主义、联通主义等理论,列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然后考虑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规则,兼顾碎片化及完整性,设计合理的组织方式,构建计算机基础微课程有序的知识结构图,以保证学习者形成相对完整的个人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例如,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知识结构图如图2所示。

第三阶段,课程开发。先按照课程设计阶段所分割的知识单元进行脚本设计,根据每个单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填写微视频设计表,对画面组成、出现顺序、表现方式等进行细化和安排。然后根据脚本设计,搜集准备相关素材,使用视频录播软件进行录制。最后利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后期制作,生成对应于每个知识单元的微视频。

第四阶段,试播与反馈。在课程开发小组内对制作好的微视频进行互审,写出反馈意见;挑选学生代表观看微视频,并填写问卷调查。根据同行及学生反馈制定修改方案,对微课程进行调整和修改。

● “新医计算机”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个人和组织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

“新医计算机”微信公众平台自2014年创建以来,为三届学生提供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服务,在学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关注用户达到三千多人。该平台不仅向学生推送课程相关内容,如习题解答、重要知识点总结、题型解析、操作技巧等,还发布一些学科发展前沿、相关学术研讨和交流的信息。图3为近一年“新医计算机”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来源分析。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发送消息进行提问,任课教师会给予及时的答复。近一年该平台共收到5000多条消息,这表明,该平台的普及程度较高,会话活跃,学生的认可度较高。

● 微课程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

计算机基础微课程制作完成后,如何将微课程推广给学生,并且还能与学生进行即时的交流互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不断涌现出的微课平台还存在应用局限性、推广难度大等问题,所以我们利用微信的高普及率和微信公众平台的低技术门槛,将计算机基础微课程和微信公众平台融合在一起,以期借助微信公众号搭建移动学习平台,获得在线学习和在线讨论的效果。

1.微课程的上传与管理

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新建图文消息,选择能够代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统一图片作为微课程的封面,标题与微视频内容相符,在正文中插入微视频。通过上述方法,依次为每个微视频单元制作相对应的图文消息。

参考计算机基础微课程知识结构图,对微课程的图文消息进行层次管理,从而产生树状结构图。当需要在相应的章节中新增知识点时,只需要修改树状结构图即可。同时,要保证每个微视频单元有一致的命名方法、相同的封面、统一的视频插入设置等。

2.微课程的推送

现有的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只能推送1条消息,为了让学生更方便地获得微视频,我们利用该平台的自定义菜单功能开辟了“微课程”频道,将整个微课程进行呈现。学生只需要点击“微课程”菜单,即可获得这个课程的树状结构图,然后点击不同的知识点,就可观看相应的微视频内容。

同时,通过“自定义关键字回复”功能还能提供微视频的即时推送。教师管理员先预设关键字检索条目和回复内容,当学生在回复栏中输入知识点关键字进行检索时,系统就能即时返回预设的回复内容,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移动学习的目的。

3.交互与讨论

将制作好的微课程放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地选择自己的薄弱点进行自主学习,并在看完微视频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开展讨论。然后教师选择问题进行“一对一”解答,这种互动方式能让教师实现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同时,鼓励学生针对疑问开展小组讨论,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4.效用分析

通过学生的留言、反馈,能及时对微视频进行反思和改进,进一步完善计算机基础微课程体系。课程结束后,通过调查问卷、形成性评价、期末测试成绩等方式进行效用分析,能不断优化微课程与微信公众平台的结合方法和方式,为学生提供知识传授、讨论交流与分享、智慧启迪的良好而自由的学习氛围。

● 总结与展望

建设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计算机基础微课程,既能辅助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又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形成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进而逐步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为主的新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郭运庆.微课创始人谈微课的现状、问题与未来——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胡铁生教授[J].数字教育,2016(1).

[2]张青青,张倩,高璐.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1).

[3]吴玉莲.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4]Nielsen,Lisa.Five Reasons I'm Not Flipping Over The Flipped Classroom [J].Tech & Learning,2011(10).

[5]刘长海.微课程: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新途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

基金项目:2016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6GH4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