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考试,也是一种学习

时间:2024-05-07

张勤坚

六月,是考试季。

除了高考和中考受万众瞩目之外,中小学的期末考试也正当时,所以,今天想就考试问题闲扯几句。

在各地高考分数线和考生成绩陆续公布之际,即将粉墨登场的一定是“高考状元”们的励志学习经历和各地各种统计口径的指标“领先”(可参阅《统计的陷阱》一探奥妙)。纷纷攘攘间,又将是一场接一场“槽点伴唾沫齐飞,失落与狂喜并存”的闹剧。

想到这,忽然地又没了写的动力。好,那就搁笔,且看一场球去。

看欧洲杯,我是个实实在在的“伪球迷”。平时不看球,大赛就凑热闹!半醒半睡地看完球,过程倒显得不太重要,最后谁谁谁进了几个球,输赢如何了然于胸后,一切便很“OK”了!为看球半夜爬起来是否遭罪暂且不去管它,天亮上班时见了体育组的几个哥们,能接上话且貌似聊得很嗨才是关键!

联想起我们的各种“考”各种晒“成绩”,到底有多少人的心态其实和我看球很类似?

信息技术学科也是要“考”的,只是我们的“考”少有人关注,因此也就给了我们更多的自主空间和想象力。

比如今天的文章标题“考试,也是一种学习”,其实,它的早期的版本是“考试是学生最后一次学习机会”以及“‘偷看’也是一种学习”,因为觉得话太绝对且逻辑上也错漏百出,所以改了。缘由却是一次期末考查时,有孩子报告:“张老师,某同学偷看我的试卷!”我的解决之道共三句话:一是表扬某某同学“学得好,可以当别人的老师”;二是警告某同学“老师暂且不作批评,但若看了之后还是完不成任务……”;三是调整考核标准“今天的考试,暂且允许你们几个‘偷看’,这也是你们最后一次学习的机会”!

虽没有考证,但我还是相信,在这最后一刻“瞄一眼”的学习力,一定会是相当惊人的。过程已然成为过去,这“临门一脚”的机会,就看小家伙们自己的了。

当然,如果就这么胡扯一句“大家一起都来偷看吧”,那就真的会乱套的,价值观一关首先就过不去。因此,我们必须为自己的学科考核做一些相对科学又妥帖的改进。那么,信息技术到底该怎么考事实上并没有什么标准,因此提几条笼统的建议:

第一,得有一个基本的底线,有一个既定的标准(不高)必须达成;第二,注重平时积累,每学期至少提交几份习作方可达标;第三,要更多关注同伴互助,平时考核可以搞“捆绑”,最后一眼的“学习”要懂得宽容;第四,考核内容要尽量开放和多元;第五,在横向比较的基础上,更多关注个体纵向的提升,让每一位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哟,球赛又开始了!

听解说员讲各种数据,如控球率明显占优就是不进球啥啥的!说明,有些非关键数据并不是很重要。貌似场面占优的情况输球很正常,貌似很活跃的孩子没考好,也很正常。数据统计之后,我们要分析讨论的是“为何场面占优而不胜”“为何貌似全懂却不会”的背后所隐藏的核心问题和解决之道。

考,需要一个结论,但绝非终审判决。考得好,值得欣喜,但不必炫耀;考得不好,必须反思,却不能颓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