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技术与时间

时间:2024-05-07

魏宁

在技术时代,有一对矛盾始终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那就是技术与时间。

西班牙技术哲学家奥特加曾给技术下过一个另类的定义——技术就是为了节省时间而花费的时间。人类要生存,就有许多不得不做之事,这些机械劳动让我们每天不停地忙活。为了省下时间,我们才会想到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发明各种技术,让技术帮我们做那些重复、机械的琐事。且慢,这样一个定义表述完整了吗?哲学家的思考永远是深刻的,奥特加接下来的质问才触及本质:如果技术帮我们节省下了时间,那么,省下来的时间去哪儿了?白白闲着吗?再被消磨掉吗?奥特加的回答是:省下来的时间要用于创造性生存。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教育信息化,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信息技术用在教育教学上,应该把教师或学生从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或学习,这才是信息技术的价值所在。

让我们先从一个经典学科——数学说起。大家是否还记得PISA的理念,按照PISA的理解,一般来说,我们解决一个数学问题通常要经历以下四步:第一步,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第二步,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第三步,人工或者通过相关工具计算以求得结果;第四步,将得到的结果再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显而易见,在整个过程中,最机械的部分就是第三步。不幸的是,据估计,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80%的时间都花在了第三步——计算上,而且用的是最笨拙的手工方式。

其实,计算这一步对信息技术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我们何不让技术工具代替学生完成机械的计算任务,让孩子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和实际应用等更有创造性的任务上呢?

我们再把视线移到人文学科上,人文学科中的机械劳动又是什么呢?恐怕算是各种陈述性知识的记忆了。目前,一些知识引擎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搜索上已经能为人类知识记忆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如果技术工具能把孩子从繁琐记忆和枯燥背诵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对这些已有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对技术和人来说,不都是把劲儿用在了刀刃上吗?

最近几年,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就兴起了这样一股技术变革教育的运动。力图通过课程的重建,让信息技术工具代替学生来做类似人工计算这样的机械劳动,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更有创造性的学习内容中。数学不等于计算,文科也不等于记忆——正是这类技术变革的理念。

如果我们把视野扩大到整个教育,这样的观点依然是有益的。比如,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的价值在于把教师从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电子教案虽然在第一次制作时需要花费不菲的时间,但日后可以让教师减少重复性劳动,是典型的“费小劲儿,省大劲儿”,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更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中。而从整个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来看,如果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完成繁琐的、重复的、机械的学习任务,把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从10个小时缩短到5个小时,让孩子们能用省下的时间自由地、愉悦地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拥抱大自然或是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岂不是功不可没。

从技术与时间的角度看教育,不失为一种新颖的视角。当然,上述观点也还值得进一步推敲。比如,各学科中的“机械劳动”并非真的毫无价值,甚至像数学中的计算、文科中的记忆对孩子来说乃是不可替代的基本功。尽管如此,从技术与时间角度的思考对于我们理解教育信息化依然是有益的。或许,您的心中就有一个答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