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沈建华 汪维富 邱娟 陈江鸿 钟志贤
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创新的十大预期*
□沈建华 汪维富 邱娟 陈江鸿 钟志贤
本文根据我国当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向和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要求,以教学模式的概念框架为分析框架,结合国内外教学模式改革和发展的走势,从教学理念、目标导向、培养方式、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支持、师生关系、技术应用、教学设计与评价方式等十个方面探讨了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创新或改革发展的预期,以期为开放大学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种愿景和实践参照.
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创新;预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办好开放大学"的教育发展战略,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1].开放大学是一种开放、灵活、适应性强、针对性强的新型大学模式,是使现有的教育体制变得开放、网络化、终身化和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的革命性力量[2],其责任和使命是扩大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构建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本质,就是要从外延式的规模发展模式向内涵式的质量发展模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直指教学质量,而教学模式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部分,直接决定了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选择、构建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开放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教学模式是教学文化的具体表现,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总是蕴涵着相应的文化价值取向,什么样的教学文化培育什么样的人[3].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创新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部分,设计符合远程教育良性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是保证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研究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创新的预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学者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四个基本特点:第一,努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第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及多种教学手段;第三,积极推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导学(包括实时/非实时、集中/非集中等方式的导学);第四,通过系统运作,为学习者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学科/非学科支持服务).[4]
本文将从教学模式概念框架出发,结合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向和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要求,从教学理念、目标导向、培养方式、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支持、师生关系、技术应用、教学设计与评价方式等十个方面论述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创新或改革发展的预期.
所谓模式是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表征活动和过程的一种模型或形式.一种模式蕴涵着一定的理论倾向,代表某种活动结构或过程的范型,一般通过数学、图形或文字的方式,以一种简洁的形式再现活动的结构和操作程序,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经验的中介环节.[5]
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相应的理论基础上,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较稳定的教学结构或程序.教学模式具有形象具体的表征、开放性的动态结构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具有启示、借鉴、模仿、迁移与转换的价值.[6]教学模式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一种灵活的教学指导,它是把抽象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的工具,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媒介、桥梁.
教学模式包含指导思想、主题、教学程序、目标、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因素,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一般认为,教学模式包括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操作程序和教学评价.
美国乔伊斯、韦尔和卡尔豪从学习心理的角度将教学模式分为信息加工模式、个性模式、社会交往模式与行为模式;有学者从教学论的角度将教学模式分为问答模式、授课模式、自学模式、合作模式与研究模式,并形成一个发展序列,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逐渐增强,教师主导性逐渐减弱;祝智庭教授认为,教学模式的差别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文化差别,并从认识论与价值观两个维度将教学模式分为个体主义-客观主义、个体主义-建构主义、集体主义-客观主义、集体主义-建构主义四种不同的教育文化类型.[7]
从教学活动性质和教学组织形式来看,整体的教学模式可大致分为"个体-接受、群体-接受、个体-探究、群体-探究"四个基本类型,如图1所示,各个类型之间在目标、条件、程序与评价等实施方面存在差异,但并非截然相反,而是表现为一种连续统一.[8]
所有的教学模式类型在培育学习者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都可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但在层次上却存在明显差异:个体-接受、群体-接受属于客观主义倾向的,是接受型、低投入型的学习,关注的是知识继承、占有和低层次的思维能力培养;个体-探究、群体-探究属于建构主义倾向的,是探究型、高投入型的学习,关注的是知识创新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合自主、探究、创新和协作,比较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应用比例如图1中的"D"所示,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是"群体-接受"的教学模式类型(如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少量运用"个体-接受"的教学模式类型,个体-探究、群体-探究的教学模式类型则占极少的比例.教学模式创新就是针对"D"的现状进行改革.尽管教学模式的变革有多种价值取向,但在特定的情境下,存在相对适当的选择.总的看来,教学模式的变革取向包括:
1.总体变革走向:从接受型向探究型教学模式变革,化低投入型、低阶思维的学习为高投入型、高阶思维的学习,即从客观主义倾向的模式向建构主义倾向的模式转变.
2.从"D"到"C":在相同的学习理论假设下,拓展"个体-接受"的教学模式类型,制衡现实中过分偏重班级讲授的"群体-接受"教学模式类型.
3.从"D"到"A":强调"个体-探究"的教学模式类型,发展学习者自主构建、独立学习、质疑和反思的能力.
4.从"D"到"B":倡导"群体-探究"的教学模式类型,发展学习者交流、协作和进行知识社会性协商的能力.
5."A"和"B"保持相对平衡:"个体-探究"模式与"群体-探究"模式并重,共同发展学习者的自主、质疑、反思和协作能力.
显然,从"D"到"C"属于同质变革,只是学习组织形式上的变革.而从"D"到"A"和从"D"到"B"则涉及学习性质方面的变革,这种变革关涉到教育理念、学习理论、师生角色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系列变革,是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发展方向.能否构建满足知识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真正为促进学习者发展服务,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否成功探索和推广应用建构主义倾向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是教学模式变革的核心目标,所要谋求的教学模式本质上是建构主义倾向的、探究型的教学类型.这是国内外教学模式变革的整体背景,开放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趋势要适应这个大环境,但又有自己特殊的应用领域.
远程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师生分离使教与学的过程处在准分离状态,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各种要素的关系与结构.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就是要重新构建适合远程开放学习的新型教学结构,在多个教学要素之间建立新的有效可靠的组合方式.比如,教师由"教学"变"导学",面授课时大幅压缩,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大大增加并主动接受助学、导学服务,为学生提供采用多种媒体形式、具有及时性和实用性的资源以及个性化的资源推送服务,等等.
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需求与技术革命不断变革与创新.英国开放大学起初主要是以学习者单独学习为主,学习活动主要以课堂小组的方式进行;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开始使用课程网站、电子邮件和计算机会议等手段开展教学;2005年之后进入了以虚拟学习环境为特征的开放远程学习模式,利用整合的在线环境支持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信息收集和全方位的学生管理职能.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创立伊始,基本上沿袭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但自1999年以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通过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初步形成了以学习者自学为核心的"学导结合"教学模式,即学习者自学和教师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教师基于教学设计进行多种方式的引导与辅导;学校通过天地人网提供全程学习支持服务.上海电大的教学模式先后经历了三个螺旋式发展阶段,由早期的"四种媒体、七种手段",发展为"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教育者导学为辅",再发展转型为第三阶段的"导学-自学-助学"(3L)教学模式.[9]
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远程开放教育研究的重要任务[10],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难点和核心内容,也是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世界开放大学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今后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保证学习的适应性、灵活性.
根据上述教学模式概念框架,结合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向和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要求,我们认为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应当从教学理念、目标导向、培养方式、学习方式、学习资源、学习支持、师生关系、技术应用、教学设计与评价方式等十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有以下十大预期.
《纲要》指出要"注重学思结合",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型教学,"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11],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理想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当是针对每个学习者的特点而设计.只有充分了解学习者特征,才能采取更加富于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策略,设计出更有利于发挥开放大学教师和学习者潜能的教学或学习制度,对学习者进行有效的选课指导、教学引导和学习督导,形成更人性化的现代远程教学模式.
在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含义包括:
1.学习者为本.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思想的根基.学习者为本是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发展需要为核心宗旨,根据学习者的特点与需求进行远程教育系统设计,进行教学要素的重组和教育资源的配置.
2.学习者自治.这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思想的目标.学习者对自己的课程选择、学习内容及其收发方式、学习进度、学习形式、考核方式等都有相应的选择权和控制权.要实现学习者自治,学习者必须了解自身知识结构、认知特征、学习需要、学习环境,使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自主学习者.可远程学习者并不全是成功的自主学习者,且往往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而远程学习是学习者学会自主学习的一种好方式.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在于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相协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12]
《纲要》指出要"注重知行统一"."重知轻行"是国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普遍弊端,当代智能观、知识观、学习科学都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知行合一的价值取向.远程课程的设置要密切和社会生产、企业实践相联系,开发具有实践导向的活动课程,提升学习者实践实训技能.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指出要"探索建立与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历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性是以成人在职或求职就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性质,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
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创新应该以"职业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基本素质和应用性、实践性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必须够用、适用,在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比例,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应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培训考试,课程内容以培养基本素质与应用能力为主,专业教学加强应用性和实效性,体现社会生产、服务、建设、教育、管理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及岗位、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要求,使课程设置既符合成人教育教学规律,又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13]
《纲要》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即关注学习者个性化特征差异,激发每个学习者的优势潜能.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和知识时代的发展,个性化的培养方式成为新时代人才需要的诉求.近年来,国内外教育专家在如何突破标准化培养、发展个性化培养上进行了广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教学设计专家Reigeluth认为,教育者必须认识到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和学习速度是有差异的;转变教育范式需要重点围绕学习者来进行;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教学设计需要更加灵活;充分运用教学技术.
理论上来说,任何最有效的学习都是个性化的学习,即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需求、学习风格自由地开展学习.[14]远程教育要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式、实现因材施教,就应多使用适宜的教学技术,让学习者能有选择地、充分地将自己的优势智能倾向和学习偏向耦合起来,例如使用适应性学习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基于学习风格的资源推送技术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理念被逐步接受,个别化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尝试和应用,这在远程教育领域集中体现为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所喜爱的专业、课程和学习方式,进行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等,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
1.移动学习.即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习者和教师通过利用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无线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开展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3G技术的成熟与手机网民数量的迅速增长,移动学习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学习者可以从"坐中学"变成"动中学".
2.泛在学习.即在泛在计算环境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一个随时随地使用手边可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学习.开放大学需要开发跨设备的课程资源,提供全天候的在线学习支持服务,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与支持服务.
3.混合学习.即综合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不同的技术和手段以及不同的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通过有机整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而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长处,提高学习效果,这既发挥了教师启发、引导、监督学习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习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必须有高质量的资源做支撑,丰富多样的优质学习资源是确保远程教育成功的关键.
在传统教育中,资源主要指教材.在远程教育中,狭义的教学资源是指可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传输的多种媒体课程学习材料.国际上的范例显示,开放大学的资源建设并不是从零开始,很少是独立开发的.资源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机制创新,整合、改造、开发、开放多来源、多层次、多类型的资源,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15]
1.建设"无缝衔接"的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统一平台标准,解决教学资源库分割和信息孤岛问题,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服务提供技术保证.建立课程泛在学习资源体系、建设优质的预设性学习资源、进行多种媒体学习资源的一体化设计和可选择性设计、处理好不同类型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关系、遵循相关的资源开发技术标准.
2.完善学习资源的建设与访问机制.确定专业、课程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恰当地设置知识模块,编写质量高、针对性强、可选择性强、实用性强的学习内容,开发网络课程、教材、音像等立体化的学习资源;完善资源的随时更新机制,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引导学习者参与网络学习资源的共建,建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提供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边能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的学习.
3.建设符合个性化、多样化学习者需求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是针对学习者个体或某个群体而建设的,具有差别化和单一化的特征.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含了个性化的优点,也模糊了单一化的缺点.多样化在数量上保证了学习资源个性化得以实现,个性化则从质量和功能上促进了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发展,这样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学习者能学、够学、会学、乐学.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指出要"改革过分依赖系统内部办学的传统服务模式,建立内部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和外部公共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构建完善的基于网络的学习者自主学习、远程学习支持与面授相结合的模式,着力建设规模较大的专业化、信息化远程接待服务团队,加强对学习者的教学互动和学习跟踪记录,为学习者提供体贴周到的个性化远程学习支持服务".[16]
学习支持服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和体制的重要条件和保证.课程资源开发为远程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材料,而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学习顺利发生、完成的重要组织条件和保证.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和传输固然重要,但要保证远程自主学习的成效,还必须为学习者提供多途径的学习支持服务.因为远程学习者在入学初期并非成熟的独立学习者,只向学习者发送精心创作设计的课程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其提供人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国外经验表明,强有力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是开放大学运行与发展的关键点.
1.学习支持的人本化.艾伦.泰特认为,规划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需要考虑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要素,最主要的依次是"学习者是谁"、"他们需要什么"、"怎样满足他们的需求"、"如何管理相关支持服务"等相关问题,远程教学运行要以学习者为本,坚持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学校和教师提供双向人际交流、信息资源服务等各种学习支持,逐步实现学习者自治.
2.学习支持的服务性.远程教育与传统面授教育不同,具有明显的产业化运作特征,隶属于服务业.[17]远程教育要树立"质量至上"的学习支持服务观.例如,英国开放大学通过借鉴服务行业的理论与模式树立了学习支持服务的观念,明确远程学习者是学习支持的服务对象,建立了为学习者提供及时、有效、优质服务的办学宗旨.因此,支持服务不只是针对某个知识单元、某门课程、某段时间、某个学生的,而是多形式、多内容、全方位、全进程、无限量、以需求为驱动的,不管学习者有什么学习需求,都要尽可能去满足.
建立双主体和互动对话关系是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远程教育中建立平等主体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重要保证,也是践行学习支持服务理念的必要条件.
传统教师是知识传授者,是课堂权威;学习者是知识接受者,是教师的依存者.如今师生关系正面临着角色的重新定位.要求教师从单一性的讲授者向多样化的角色转变,做导师、研究者、协作者、咨询者、设计者、促进者和学习者等.相应的,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者应当是知识建构者、团队协作者、情境参与者、学习反思者.
远程教育中的双主体关系,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习者都是远程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且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如教师积极开发教学资源,学习者积极自主地学习资源.远程教学活动是师生主体性的生成机制,既注重教师的主动导学作用,也看重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作用,突破传统的权威-依存关系.
互动对话关系要求学习者话语权的回归,主张师生在远程教学活动过程中实现双向交互.[18]教师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形成一种师生平等协作的关系.学习者将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积极参与、质疑和批评.对话关系直接对教师权威提出了挑战,解构了传统灌输与接收的教学隐喻.在远程教学活动中,鼓励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对话,"拿回"学习话语权,主动进行意义生成与知识建构.
《纲要》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开放大学必须超越客观主义倾向的技术传输观,实现建构主义倾向的技术应用观.客观主义倾向的技术传输观强调通过技术将知识传递给学习者,就像卡车把食品运送到超市一样,学习者从技术中学习.目前电大远程教学平台主要用于传输知识、管理教学.建构主义倾向"用技术学习"的方法取向,学习者不能直接从教师或技术中学到知识,只能基于自我思维来学习,思考是学习的中介,学习结果源于思维的建构过程.思维建构活动需要相应的外部技术支持,建构主义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主要表现为以下六大工具,各大工具都包含相应的软件、方法或活动:
1.信息获取工具,指各种搜索引擎、数据库和搜索策略、方法等,为学习者提供泛在的、丰富的信息服务;
2.认知工具,包括电子表格、数据库、专家系统、计算机通讯技术、语义网络等,支持学习者思维的表达、理解与反思,以及知识结构的组织化等;
3.情境创设工具,包括各种丰富的、情境化的问题空间、虚拟现实、教育游戏等,支持"做中学"、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
4.交流工具,包括各种同步和异步的通讯技术,支持学习者"在交流中学习",方便学习者与他人展开讨论、协作,促进知识的社会性建构等;
5.评价工具,包括电子学档、在线测试服务、概念地图等,以评价促发展;
6.效能工具,包括文字处理或数据处理软件、绘图工具、出版系统等,以提升学习成效.
新技术应用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推动力,能给符合现代远程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改革,特别是解决学习过程难以落实的问题提供可能性,教学模式改革应该不断寻求新技术的有效支持.[19]开放大学应该是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与创新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创新的引领者,要充分挖掘与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指出"促进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根本任务".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提升教学质量,这需要强化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和系统思维指导教学实践.
远程教学设计需要从处方性、程式化转入弹性灵活的设计取向.程式化的教学设计幻想以普遍性、处方性的设计方法来应对错综复杂的各种教学情境,限制了教师情境设计的主体性,导致教学设计的机械僵化.真正的教学设计情境不可能那么简单、线性,教师的教学风格不一样,教师对教学理论的理解和操作方法的应用都存在阐释学、现象学处境.同时,教学设计是一个劣构问题求解过程,也是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动态过程.[20]因此,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套用程式化设计方案,而要基于实际教学情境来创造和实施教学设计.突破程式化、走向弹性灵活的教学设计成为远程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弹性灵活取向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非线性的、递归式的复杂设计过程,远程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应该体现这种弹性和灵活性,例如远程教学资源可以是动态生成的、师生共建共享的;教学设计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进行合作交流,共同确立课程设计方案;注重情境化教学设计;强调过程性、形成性评价,等等.
《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指出"为适应网络自主学习模式需要,开放大学需要改变传统'一考定评'的评价模式,逐步推进以终结性考试为主向形成性考核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转变".教学评价方式应是多样化、个性化、多形式的,在不同的实践过程和学习情境中应重点考查学习者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产品创造的能力,突破以往以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业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倾向.以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支撑,大力推进数字化试题库建设,支持随学随考,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学习评价服务,逐步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与社会及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根本目的,以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以"主体"和"过程"为价值取向,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开放大学应当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强调评价形式的开放性,实现时间开放、过程开放、评价主体开放;注重评价方法的综合性,即除了卷面理论考试,还应注重实践操作、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的考核;注重形成性评价,对自学过程、学习笔记、听课、答疑、参加小组活动、完成作业等学习环节进行监控;注重评价内容的灵活性,结合远程学习者年龄偏大、记忆力下降、理解能力强、有一定社会阅历和工作实践经验等特点,科学设计评价内容,减少需要死记硬背的考察内容,在开放题的批改评价中正视学习者个性差异,以正面的、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学习者因个性差异而带来的个体化学习特点.[21]
上述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创新或改革发展指向的十大预期,是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深入研究开放大学教学模式,是教学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开放大学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探索形成新型远程教学文化的重要途径.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可能会随着新理论、新技术与新需求而有所变动,希望上述十大预期能够为开放大学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种愿景和实践参照.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2]王一兵.再论中国电大的定位与未来---来自2009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10,(1):20-23.
[3]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4.
[4]教学模式改革研讨会综述:15条措施推进下阶段工作[EB/OL]. [2011-11-13].http://www.crtvu.edu.cn/readddsx.html?id=4485.
[5]钟志贤,孙菊如.学习模式的类型与价值判断[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8):3-5.
[6]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90.
[7]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4-136.
[8]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教学设计视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99-105.
[9]翁朱华.教学模式与学习支持服务:优质远程教育的关键[J].开放教育研究,2006,(6):42-45.
[10]刘美凤.关于电大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 2004,(3):48-52.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中国高等教育,2010,(8).
[12]李桂霞,钟建珍,王立虹.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20):4-6.
[13]陈燕,袁婷.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之管见[J].继续教育研究, 2010,(2):107-108.
[14]汪维富.信息素养2.0的内容模块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11.
[15]杨银付.加强开放大学的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11,(6): 11-13.
[16]杨志坚.国家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1,(7): 33-35.
[17]武丽志.价值链:远程教育服务增值模式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2):31-35.
[18]钟志贤.教学设计视域:大学教学模式的局限与走向[J].开放教育研究,2007,(2):34-45.
[19]严冰,吴国祥.WEB2.0与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11,(3):12-19.
[20]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 (1):88-91.
[21]朱晓青.发展性评价:面向开放大学学生的新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6,(9):72-74.
汪维富,助教,硕士;邱娟,助教,硕士.江西广播电视大学(330046).
陈江鸿,副教授,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教务处处长(330046).
钟志贤,教授,博士,江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330046).
责任编辑 石子
G420
A
1009-458x(2012)07-0041-07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教育技术学)专项资助研究成果之一;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国际视野下的开放大学组织架构的比较研究》(编号:11ZD038)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2-04-30
沈建华,教授,硕士,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校长(33004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