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4-05-07

□ 李浩君 唐 杰 邱飞岳 吴亮亮

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 李浩君 唐 杰 邱飞岳 吴亮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新时代农民提出了新要求。移动学习作为新型的非正式学习方式,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符合农民学习实际需求,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种主流学习方式。本文在介绍移动学习定义与特点基础上,分析了移动学习对新农村建设需求的适应性,提出了将学习目标特征和用户需求相结合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并以花卉种植培训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探讨了移动学习在农村应用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影响因素;新农村建设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因能够随时、随地开展多样性学习而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青睐[1]。由于农村地理、经济、信息环境的特殊性,农民不可能与其他学习者一样较方便地接受面对面的传统教育,但新农村建设目标又迫切需要农民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技能等即学即用方面的知识与信息。因此当前应充分考虑农村手机上网人数不断增长的趋势,规划适应农民学习的各类资源,构建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新型移动学习应用模式,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鉴于此,本文在介绍移动学习基本定义与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学习对新农村建设需求的适应性,提出了将学习目标特征和用户需求相结合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并以花卉种植培训为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探讨了移动学习在农村应用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移动学习定义与特点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相互间的有机结合,一种全新的非正式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应运而生。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 PC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2]。这种新型学习方式在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所使用的移动通信设备能够更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能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更为方便灵活的交互式学习活动。移动学习除了具备非正式学习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独有特性:

1.移动性。在移动通信设备的帮助下,学习者不再受困于某一特定或者预定位置进行学习,而是能够在被无线移动网络覆盖的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教师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教学,可以将自己相关教学内容及资源上传到服务器,并可随时随地对教学资源进行修改与补充。

2.便捷性。移动学习借助移动通信设备开展学习,手机、PDA、Pocket PC等移动通信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学习者随身携带。当学习者有学习欲望时,能够方便快捷地利用随身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3]。

3.自主性与个性化。移动学习中的学习者不仅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以及学习方式等,还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条件以及周围情境来自主设定学习内容,同时采用自主监控与学习过程反馈方式监督学习进行过程,学习者自主性及其个性因此可以得到最大发挥。

4.普适性。智能移动通信终端的出现与普及,使得任何持移动通信终端的人都可以利用移动学习模式开展学习与交流,即使在交通不方便地区也可以通过终端进行学习[3]。同时,学习资源根据不同使用对象来设计和开发,且能方便快速获取与更新,使得移动学习使用对象具有普遍性,移动学习模式具有普适性。

移动学习的自身特性吸引了很多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移动学习效率提高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移动学习已成为21世纪非正式学习的主要发展方向。

二、移动学习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分析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人口是我国人口的主体,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素质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的目标,可以说,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转型成为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要想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转型成为新型农民,唯一途径就是对农民进行再教育。农民绝大多数都是已婚人士,日常生活中扮演多种角色,如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劳动者等多元化角色,这就意味着他们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些多元化角色对其带来的生活压力使得农民必须把其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赖以生存的工作当中去。因此农民不可能像普通学习者那样接受传统的正式教育,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之间面临传统的正式学习方式无法解决的矛盾。而具有移动性、便捷性等特点的移动学习能为解决农民的再教育问题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它能克服传统正式教育弊端,使得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移动学习自身优势使得它能够满足农民即学即用的学习动机,当农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就可以利用移动学习系统寻求解决方案[5]。同时,由于移动学习具有自主性和个性化的特征,因此非常适合用于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农民的继续学习,经验丰富的农民还可以根据自己以前积累的实际经验在移动学习模式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农民开阔思维、增强学习能力[6]。由此可见,移动学习能极大推动农民再教育工作,加速农民的转型,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农村手机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为移动学习在农村的应用提供了可观的用户群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2009年3月发布的《2008-2009年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系列之“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到1.2亿,城镇手机上网用户7789万人,占城镇网民总体的36.5%,农村手机上网用户约4010万,占农村网民总体的47.4%。农村地区网民上网设备相对匮乏,手机由于性价比高、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等优点,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成为农村网民上网设备的有益补充。农民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工作以及生活等多方面限制,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结合他们自身特点,并以他们已有物质基础为载体的学习方式。在农村,移动学习能够以手机为学习的载体和工具,满足农民生活中学、工作中学等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当农民在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碰到实际问题时,能够通过移动学习获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因此移动学习将成为农村手机网民最佳的学习方式。

3.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迫使农民期待新型、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的出现。农村由于在地理、经济等方面的条件与城市存在巨大的差异,获取信息方式单一、速度过慢,导致农村和城市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信息鸿沟”。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获取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信息鸿沟”也越来越大。随着城乡之间“信息鸿沟”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迫切希望能够有一种新方式使他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加快,缩小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农民由于受经济等因素制约,不可能同城市居民一样拥有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而移动学习以移动终端(手机、PDA等)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以及学习工具,能够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通过短消息或者WAP页面等方式传送时事、科技信息、政法知识、农业技术以及农村致富等信息,因而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信息鸿沟”,加速农民发家致富。

三、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

目前,移动学习应用模式主要分为两类: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模式和基于浏览链接的移动学习模式。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模式的工作原理是:学习者通过移动终端向处于互联网中的教学服务器发送短消息,教学服务器分析用户的请求之后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并将结果转发给学习者,同时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短消息进行交流。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模式以短消息为信息的载体,由于短消息承载的信息容量有限,这种学习模式一般仅适合于以文字内容为主并辅以少量多媒体学习资源的学习活动。利用这种移动学习模式,农民通过事先定制方式获得新闻政策、实用技术、劳务信息、农情快递等多种信息,具有收发快捷、性价比高、服务个性化、信息传递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7]。与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模式相比,基于浏览链接的移动学习模式由于在资源的呈现形式上比较多样化,从而使学习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内容,还可以是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尽最大可能给予学习者多种感官刺激,同时能较方便地开展交互学习、协作学习、个性化学习等自主学习。

为了充分发挥两类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的优势,可先将农民需求的移动学习资源进行分类[8],并根据不同的类别和农民的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应用模式将学习资源呈现到目标学习者的移动终端上。根据这个思路,本文先将农民所需的移动学习资源按照认知目标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别特征选择合适的应用模式开展移动学习。结合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农民即学即用的学习目的,本文以农民花卉种植培训为例,将花卉种植培训认知领域目标分为四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创见[9],四个层次依次递进,每一层次的具体行为以及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根据表1所给出的花卉种植培训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提出了花卉种植培训认知目标与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的关系,如表2所示。

根据表1和表2中所阐述的思想,本文构建了面向农民的移动学习平台,其平台结构图如图1所示。学习资源开发者根据农民的实际学习需求开发相应的学习资源,并把学习资源按照表1所述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将学习资源发布到学习资源发布平台服务器中,服务器根据学习者的请求以及所请求的学习资源类型,按照表2所述的关系图选择合适的应用模式,进行相应方式的资源传递。学习者经过学习之后,将学习结果以及建议等方面的信息反馈给资源设计与开发者,资源设计与开发者根据反馈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使整个移动学习过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表1 花卉种植培训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表2 花卉种植培训认知目标与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关系

四、影响移动学习在农村应用的因素

时至今日,移动学习在国内已历时十年发展,在农村等领域进行了多项实践[10],如广东江门移动公司整合当地农业局、渔业局、气象局的信息资源,推出“农讯通项目”;湖北荆州市万声通讯公司与移动公司联合推出面向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渔民的“农信通”短信服务;中央农广校和北京互通天地信息技术公司合作研发的甘肃“农民移动学习和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温州农网建成的全国首个供电话和手机上网的WAP网站等。以上实践证明,移动学习应用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是可行的,但是目前阻碍移动学习在农村应用与推广的因素也不少,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移动学习自身的原因。虽然移动学习在十年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移动学习在人们心目中的认可程度还不高、比较实用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还不多、移动学习无论是在终端平台建设还是在资源建设方面都缺乏相应的标准,等等。移动学习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必然会影响其在农村的应用与推广。

2.移动学习所依赖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一方面,农村互联网的建设力度还不够,东西部农村差异较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3月发布的《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农村互联网(包括有线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仅为11.7%,农村网民分布的区域差异更为明显,超过50%的农村网民集中在东部农村地区”,农村互联网特别是移动网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移动学习在农村的开展。另一方面,尽管手机网民有4000多万,但是这个数字相对于中国广大农民来讲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高性价比的移动终端特别是移动手机的发展,是移动学习在农村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3.适合农村的移动学习平台营运模式欠缺。移动学习平台营运模式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移动学习在农村能否顺利实施和推广。农民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群体,具有收入低、群体数量大、知识水平低等特点,移动学习要想在农村顺利开展,必须要有一个适合这些实际情况的营运模式。只有这样,移动学习才能在农村大有作为,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1]Sharples,M.The Design of Personal Mobile Technologies for Life long Learning[J].Computers and Education,2000,34:177-193.

[2]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3]王建华,李晶,张珑.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沈辉,周西安,赵梅庆.农民再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J].继续教育研究,2009,(2):33-35.

[5]刘奉越.移动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新路径[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37-39.

[6]林利迈,陈国胜,黄武刚等.新型农民移动教育学习体系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8,(6):79-83.

[7]姚红静,于忠,周亮等.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移动学习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8,(10):77-79.

[8]顾小清,查冲平.微型移动学习资源的分类研究:终身学习的实用角度[J].中国电化教育,2009,(7):41-46.

[9]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0]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7):36-41.

2010-08-25

李浩君,讲师,硕士,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唐杰,硕士;邱飞岳,教授,博士,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吴亮亮,硕士。浙江工业大学教科学院(310014)。

责任编辑 石 子

As a non formal learning mode,mobile learning is definitely to be the mainstream form of learning in New Rural Communities Development for it can meet farmers’needs of learning at any time and in any place.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mode and factors affecting mobile learning in rural development.It observes that mobile learning catering for the special needs of farmers and their learning objectives is a feasible solution to their reeducation.However,at present,there are a serie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mobile learning in the rural areas,such as,immature development of mobile learning itself,underdeveloped infrastructure of mobile network,lack of suitable operational platform for rural mobile learning,etc.Taking gardening training for farmers as an example,the authors put forward a mobile learning plan for farmers.

Mobile Learning Catering for the Needs of New Rural Communities Development:Application Mode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Li Haojun,Tang Jie,Qiu Feiyue and Wu Liangliang

mobile learning;application mode;influencing factors;new rural communities development

G420

A

1009—458x(2010)12—0037—04

*本研究得到以下两个项目资助:2010年度浙江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基于自组织数据挖掘技术的移动学习应用影响因素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B012)。2010年度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基于片断式资源协作构建的自适应移动学习系统研制”(项目编号:2010C3314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