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 肖俊洪
学科研究与大学精神
□ 肖俊洪
学科研究及其队伍建设工作,应着眼于国家开放大学的体制架构、办学功能和运作模式的大背景。
我曾在一篇随笔中指出:“长期以来,在学科研究领域,电大教师似乎集体患‘失语症’:在各学科的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学术杂志上,电大教师的学术声音非常之微弱。”(《学科研究的‘失语’》,《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第8期)写这篇随笔是有感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决定在全国电大开展学科论文征集活动,表达一名教师对学科研究的重视的热切心情和期盼。
稍微留意一下各级电大网站就会发现,电大的会议为数不少,但基本上都是工作会议。我并不是说工作会议不重要,对于电大这样一个庞大的系统而言,工作会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一所大学与学术会议无缘,这还是一所大学吗?2008年4月,由中央电大承办的建国以来首次《春秋》 《左传》学术研讨会隆重举行,全国各普通高校、研究机构、学术组织和电大系统的学者济济一堂,成为电大学术研究的一件盛事。我们衷心期盼着更多这样的会议在电大召开。今年以来,中央电大文法学院举办的“开放大学讲坛·社会与文化论坛系列讲座”,把名家请进电大,以双向视频会议形式,让全国电大共赏名家风采、共享学术大餐,这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更加值得大力提倡。
我认为学科研究是大学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说大学精神“是薪火相传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力量”(苏辛:《精神家园》,《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第11期),那么,对于大学教师和研究者而言,学科研究就是我们“薪火相传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力量”,因为“努力培养一支教学艺术精湛、学科研究建树的师资队伍是任何高等学校所追求的目标” (《学科研究的‘失语’》,《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第8期)。
电大应该把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科研究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科研究活动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这也是电大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必须加强系统内部的学科研究合作,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国内本学科领军人物进行学术指导,提升电大教师的学术研究水平。其次,要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性学科研究课题或会议,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向和成果,扩大学术视野,更新学术思路,提高研究的针对性。除了面上积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氛围外(比如,科研经费、文献资料、奖惩制度等等),还必须进行科研规划,根据电大的师资和目前在学科研究方面的优势,确定重点扶植的学科,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重点支持,树立电大的学科品牌,逐渐扩大在全国的同行中的学术影响,有计划地承办一些重要学术会议,促进校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
是否重视学科研究与学校的办学观密切相关。作为一所大学,不能满足于只有“工匠型”的教师,这与大学的宗旨相悖。一所大学能否立于大学之林,为同行所重视,让学生感到自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所大学有多少“学者型”的教师。在这方面电大应该比其他大学有更深切的感受。比如,在开放教育的招生中,很多网络学院打的就是师资牌,不少学生也正是“慕”人家的“名”而“弃”电大的。因此,电大教师热切盼望对学科研究的扶植和支持能落到实处,而不仅仅停留在“口惠”上。唯有把支持落实到行动中,才有可能打开学科研究新局面,出现百舸争流、百花齐放、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应当强调的是,学科研究及其队伍建设工作,必须着眼于国家开放大学的体制架构、办学功能及运作模式的大背景,避免未来的国家开放大学从一开始就在相关方面的建设上“天生不足”……
(作者系汕头广播电视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 方 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