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时间:2024-05-07

□ 王 芳 沈红梅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 王 芳 沈红梅

目前在成人类院校中,校本研修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以上海电视大学及其各分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现状的调查,在分析已有数据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校本研修;电视大学;信息技术

一、研究背景

1.校本研修的概念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理论与实践研究”被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在此课题的说明书中提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虽然对校本研训和校本教研概念的界定有多种观点,但其主要观点却是比较一致的,很难将其完全割裂开来,因此在研究中我们将其看作一个统一的、连续的整体,不妨把它叫做“校本研修”[1]。至此,校本研修的概念在我国正式明朗化了。

“校本研修”一词是由“校本培训”一词发展而来,后者是舶来品。“校本”(school-based或者school-base)的思想源自国外,其本来含义是“以校为本”,就是以学校为主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2]。至于校本培训的概念,在我国教育理论界有多种论述,笔者比较认同郑金洲的观点:“校本培训”按照欧洲教师教育协会1989年的有关界定,指的是源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3]。“校本研修”则是从“校本培训”演化而来,并逐渐取代后者成为教师继续教育语言中的重要成员,它包含了“研究”和“进修”的双重含义,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更适合时代发展对学校和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笔者认为,校本研修是以“以校为本”、“教师即研究者”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其本源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培训”中的被动地位,突出教师以校为本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是一种集学习、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教师教育行为。

2.国内外校本研修的起源及发展

上世纪初叶以来,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关注以校为本的教研改革。80年代以后,美国的“重建学校运动”强调以校为本的观点受到广泛关注,主张以学校为基地的培训模式,认为只有到学校教学现场才能提高教学能力。英国伯明翰中英兰大学教育学院开设了9门类似培训的课程,对中小学任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80年代中后期英美等国都大规模开始实施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很快推广到了东南亚以及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渐地,教师研修计划在国际教育会议上也得到认可和强调。日本教育法甚至对教师的研修做出明确规定(《教育公务员特例法》),同时还开设了专门的教师研训机构。发展到今天,国外校本研修理论和模式基本都已经比较成熟。

至于国内校本研修的发展情况,有关专家认为,我国校本在职进修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是伴随着“八五”师资培训的进程而逐渐探索形成的。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研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至此,校本培训一词在官方文件中首次被明确提出。随后,2002、2003、2004年教育部均有相关政策出台,校本研修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教育专家顾泠沅在《走向21世纪的教师教育》一文中将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做了详细介绍,由此引发了中小学校本研修的高潮。目前,中小学的校本研修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对中小学教师的成长起到了较好的帮助作用。

3.电视大学校本研修的迫切性

由于校本研修起步于中小学,而普通高校本来就具备校本研修的传统,因此只有成人类院校在这方面比较薄弱。电视大学作为成人教育系统中的一支主力军,在顺应时代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中日益感受到开展校本研修的迫切性。“电视大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课题就是以电视大学为基地进行的以信息技术为研修平台、以教师为教研主体、以学校和教师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对教师在网络平台下的自主学习、团队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模式进行探讨。在研修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以实践反思、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为主要纲领,开展校本研修实践研究活动,从而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彼此鼓励,共同成长,改变成人类院校教师自我发展意愿不强的现状。在课题研修的实现上笔者以上海电视大学作为案例进行前期研究,以期为电视大学的教师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实施方案。

二、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课题的调查研究采用了问卷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和观察法等诸多方法,以上海电视大学的校本研修现状为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主要侧重于调查和分析电视大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情况。

一共分了四个阶段进行调研:

第一阶段,采用了文献阅读法和观察法对以往校本研修取得的成果(比如文献资料、研修网站平台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梳理,确立了适用于电视大学的研究思路。

第二阶段设计了一份较为全面的问卷调查表,下发到上海电视大学总校各个学院及其下属57所分校或教学点,共计发放问卷626份,收回问卷586份,有效问卷573份。经过整理和分析,得出了有说服力的一系列数据(见下文)。

第三阶段,在前期问卷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份有针对性的访谈表,对总校及不同层次的分校有重点地开展了教师座谈会和一些教学负责人、教研组组长、专业负责人等个别深度访谈,从而掌握了各所分校的校本研修现状的第一手资料,拓宽了研究视野,开阔了思路,提升了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第四阶段,认真整理和分析各类资料,务求如实反映电视大学校本研修的现状,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三、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

通过上面各阶段的调查研究,基于问卷调查表和访谈情况进行认真整理和客观分析,得出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可用性和科学性。笔者对上海电视大学校本研修的现状基本上形成了如下一些主要认识:

1.教师对校本研修的概念了解还没有深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笔者在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整理过程中,发现教师对校本研修的了解程度上的选择没有达到预期中的全选“非常了解”或“理解”,而是有45%的人选择了“一般”或“不太了解”(见图1)。并且在访谈中也发现各所分校对校本研修的重视程度差异性较大,像上海电视大学总校、徐汇分校、松江分校、闵一分校、浦东分校等学校对校本研修重视度较高,教师的选择基本上集中在“非常了解”或“理解”;另外有一些分校(略)对校本研修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学校在进行校本研修方面的宣传和组织上较为欠缺,以至于教师此项的选择主要侧重在“一般”或“不太了解”上。

2.校本研修活动形式较为传统,且各种形式平分秋色

笔者对各校开展校本研修的活动形式进行汇总,形成的数据如图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上海电视大学现有校本研修形式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教师进修、专题研讨、专家讲座和外出学习等方面,而且各种形式开展率相当。通过访谈进一步了解到,不同分校在校本研修重视度上的差异也导致形式上的差异,有些分校主要采用听课评课和教师进修来保障教师自身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些分校则重视专家讲座和专题研讨以期提高教师的专业研究能力等。总体来说,大部分学校尚未把各种研修形式有机整合起来。

3.校本研修的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利用率差强人意

单从校本研修的资源选择情况(图3)来看,上海电视大学校本研修资源比较丰富,各种资源使用率比较平均,但从访谈中得知有些资源的可利用性还待加强,比如教师专题网站的内容丰富性和实用性、教学视频的普及性、教学案例的生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资源整合及管理,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4.现有开展校本研修的途径单调,需要完善

基于上海电视大学现有的校本研修途径还很单调和教师普遍反映不满意的情况下,笔者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中,设置了一项“有效开展校本研修,学校最应该做什么”的调查,得出如图4所示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教师普遍希望开发校内外研修的网络平台和实行一套可行的学校研修制度。在访谈中,教师也提出基于现有一些研修网站内容不够丰富、吸引力不强和更新缓慢等特点,建议电视大学建立一个高质量的研修网络平台,必须具备专业性、特色性、丰富性和实时性,从而提供更多对教师的研修起到实质性帮助作用的资源,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从学校制度上加以保证。

5.大部分教师目前还缺乏自发参加校本研修活动的积极性

不管是问卷调查还是访谈,教师的选择或回答均反映出来对校本研修活动的热情度不高,参与过程较为被动,比如对于“在集体教研活动中,您觉得自己经常是哪种情况”的选择上,只有少数人选择“得益于他人好的方法和经验”和“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图5)。主要原因一是校本研修的随意性大,缺乏一定的科学安排,教师无法积极准备,只能是被动接受;二是学校校本研修机制不够健全,研修平台不够完善,无法开展稳定、科学、长期的研修活动。因此,要开展好校本研修,必须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

四、合理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现状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为后续课题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1.树立科学的校本研修理念

在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树立这样一种观点,即除了单纯完成教学任务和个人学习提升外,还亟须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具体形式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反思和总结,同时在专家指导和同伴互助中开展集体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应该深刻理解校本研修的概念和重要性,并乐于接受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

2.校本研修活动形式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校本研修活动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教师的个人研修形式也要随之变化,不再是主要局限于个人自主进修和听课评课上,而要更多地接受以网络的形式开展各种校本研修活动,从而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和经验交流,更好更快地选择学习最适合自己的资源,亦能提高教师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3.教师的校本研修活动途径从被动接受型向主动要求型转变

仅仅由学校统一安排各种活动来开展校本研修,教师的参与必然是处于被动型的,同时交流互动的时间有限,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纵观现在的教学情况可谓是百家争鸣,教师富有创新意识,很多好的见解和观点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展示,因此,提供给教师们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优秀平台是非常必要的,从而让教师对校本研修的参与更加积极主动。

4.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模式从探索型向规范型转变

校本研修活动虽然历经发展,但成果多适用于中小学,成人类院校的效果还不明显,有时候更是形式大于内容。要想深入有序开展好校本研修活动,学校必须要制定完备的监督管理机制,比如对教师进行考核激励,从而保证校本研修的长期、稳定发展,特别是对网络研修平台,更要制定出长期、认真的管理和考核规范。

5.校本研修的资源从传统媒体介质型向网络媒体介质型转变

为适应网络研修平台的利用,校本研修资源库应从传统的教学案例文档、教学论文集等传统媒体介质向网络媒体介质转变,特别是合理有效地利用视频资源,达到互学互评,共同进步。同时利用网络中一切优秀的资源来充实和拓宽资源库,使校本研修资源的丰富性和实用性得到加强。

笔者认为,在后续课题研究中,要建立一个集教学、学习、科研和实践反思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化交流平台,既能及时展示本校教师教学、学习、科研和反思成果,又能推广其他院校的先进理念和做法,为教师的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提供最佳平台(如图6所示)。

五、结束语

电视大学校本研修之路相对于中小学来说起步较晚,研修模式和研修制度尚待健全,因此,只有积极地开展校本研修,形成正确的认识,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并建立良好的研修制度,才能扎扎实实的开展校本研修,从而发挥校本研修的作用。从简单、程式化的校本教研,走向按照科学规律开展规范性的校本研修是电视大学教师素质提高的必然选择。而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必然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和可操作性,定会成为电视大学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1]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校本研修”课题说明书.http://www.teacherclub.com.cn

[2]余武.欧美各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04,(4).

[3]郑金洲.校本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顾泠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学研究[J].上海教育研究,2004,(2).

[5]谭龙孝.走校本研修之路促教师专业成长[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

[6]白宝彦.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程校本研修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2010-05-15

王芳,硕士,讲师;沈红梅,在读研究生,讲师。上海电视大学松江分校(201600)。

责任编辑 华 人

G40-034

B

1009—458x(2010)10—0045—04

上海远距离高等教育协会2009年立项课题:“电视大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实践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