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理活动课在课后服务工作中的探究与实践

时间:2024-05-07

刘春玲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学校和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强调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滿足学生们的多样化需求。文献研究显示,我国各个省市、学校对于“双减”政策的落点实施及课后服务的工作内容不尽相同,总体上心理活动课在课后服务中应用不足。为落实“双减”政策、拓宽课后服务内容、切实助力学生发展,可将同伴关系作为课后服务的切入点,把心理活动课结构化,使其在课后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双减”;课程结构;同伴关系;疫情复学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2-0022-04

一、对“双减”和课后服务工作的理解

2021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双减”要求学校和教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也强调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丰富课程资源,做好协同育人。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所以“双减”之后必然会有“双加”,这个“双加”一是“加强学校课内外教育对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和身心健康的促进”,二是“加强学生校外文体、科技、劳动、社区服务等活动以构建朝气蓬勃的校外素质教育氛围”。学生待在学校的时间延长了,学校和教师有了更多的课后服务时间,同时也承担起了更大的责任,一旦这些课后服务效率不高或者效果不好,不但浪费师生的时间,还有可能变相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产生厌学弃学的情绪,和国家的政策南辕北辙。所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更加多样的需求,成为落实“双减”政策、将学生留在校园最重要的任务,也是每一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二、从文献搜索中看课后服务

我国各个省市、各个集团和学校都在用心发展自己的课后服务体系。通过文献搜索和整理可以看到这一工作大概的发展方向,了解不同学校、各个学科对于“双减”的思考以及将政策落地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种主要做法。

(一)课后活动是课堂学习的精彩补充

“双减”减的是机械训练、反复刷题,增的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丰富有趣的学科课外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其目标是保证教学质量。比如数学主题的课后活动课可以从阅读分享数学绘本、开口读数学、创作数学小报等方面开展[2]。

“双减”后像这样以各学科知识为核心设计的各种课后服务活动占据了主要阵地,这样的课后活动可以解决部分学生“吃不饱”“跟不上”的问题。在文献搜索中,各个学科的相关经验分享占整个“双减”和课后服务相关文献的85%以上,这些作者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多个学科活动融入课后活动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科课外活动,其目的是合理减轻作业负担,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科知识,深入理解学科内容。

但是多数课后活动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核心问题是课后服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其有效性受诸多条件制约,比如资金、人员、环境等。而且这样的课后服务其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水平,很多活动仍然是以“听、说、读、写”为主,比如绘本阅读、制作数学小报等,并没有真的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减轻作业负担,增加体育运动时间

在这里把体育单独从其他学科中提出来,是因为它对于“双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减”政策特别为学校体育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文献中有很多篇幅都是关于提倡在课后活动中增加体育活动,畅谈如何充分把握这一有利机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校的体育发展,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也会有场地、师资、设备、资金等各种问题的困扰,但是增加体育活动几乎是所有课后服务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三)校内外联动,拓宽课后服务的途径

一些学校在尝试拓宽课后服务的途径,内外联动,让更多社会资源进入校园,包括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等。虽然因为规则、传统的欠缺,让其在实践和推广上存在困难,但这毕竟为我们的课后服务组织方向开拓了视野[6]。

(四)自主选择课后服务,真正做到丰富多彩

还有一些省市和学校尝试把课后服务的选择权还给学生,为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艺、体育、技术、阅读等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真正做到兴趣优先。比如一些学校会开设各种选修课,如果选择的人少则自然淘汰,选择的比例大则保留下来长期开展,这样虽然教师辛苦一些,但是学生开心、受益,家长认可、满意。缺点是课程条件和软硬件支持有很多学校难以达到,经验不好推广。

(五)特色课后服务主打专业路线

有些学校会主打某一主题的课后服务,比如艺术[4]、厨艺、农业等。让学生在更加充沛的可支配时间里受到更多的相关知识的熏陶,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方向,一些资源没那么丰富的学校若能找到自己的优势,朝某一方向努力发展积累,只要时间够长,总能产生一定的效果。虽然看似选择面窄了些,但是可以持续有效、有针对性地发展某一种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也很有收获。

(六)心理活动在课后服务中应用不足

在“双减”背景下,各个学校的课后服务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在知网中用“课后服务”+“心理活动课”或“心理健康课”的词条搜索文献得到0条结果,搜索“课后服务”+“心理”的词条只得到51条结果,而且其中没有看到一篇关于心理工作与课后服务相关的研究和论文,用“双减”、“课后服务”和“心理”搜索相关的文献,得到文章36篇,其中只有2篇的标题含有“心理”,其中包括《“双减”背景下校园心理剧应用于初中生亲子关系团体辅导的实践探索》和《“双减”政策下教师、家长及学生心理调查研究》。使用“课后服务”+“团体辅导”的搜索结果也只有3篇文章,显示出心理活动课尚未应用于课后服务中。

三、心理活动应该而且可以在课后活动中更好地发挥助力

(一)心理活动课的目标与“双减”的大目标相一致

“双减”减的是中小学生在校负担,主要有以下三种:课程与作业的负担,思维与理解的负担,考试与排名的负担。而减负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3]。减之后加什么?有的加学科活动,这是知识层面、智力层面的增加;有的加体育活动,这是身体健康层面的增加;那么也应该增加心理活动,这是心理健康层面的增加,让它促进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增加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减负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那么心理健康这一部分也不容忽视,心理活动课可以在课后活动中大显身手。

(二)心理活动课易操作、易推广

心理活动课是以团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程。这些团体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可借鉴的东西也很多,比如团体辅导活动、各种游戏、卡牌等,只要能为主题服务都可以尝试设计。而且很多心理活动课对于场地要求不高,室外可以,室内可以,空间大可以,没有空间教室里也可以,只要有细致的方案,操作起来并不困难,推广性强。通过我校的具体实施可以看到:学生对心理活动课的反馈好,满意度高,真正能让学生减压放松。

(三)心理活动课可以助力学生发展

1991年,冰心先生为北大附小亲笔题词“专心地学习,痛快地游玩”,这是对教育最深刻的领悟。现在很多学生之所以出现网络成瘾、拒学厌学等问题,是因为这些孩子平时很少痛快地玩,不知道如何在合作中与同伴一起进行有组织有规则的、需要面对面沟通与分享合作的游戏。让学生在真正的与人合作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愉悦是课后活动的一个重要思路,而心理活动课可以达成这一目的。

法国社会学家罗杰·凯洛伊斯(Roger Caillois)明确地将“玩”的特征归纳为:(1)有趣,游戏让参与者愉快; (2)分隔,游戏在时空上与日常生活相分离;(3)悬念,游戏结果是不确定的;(4)非生产性,游戏无功利性的实用价值;(5)有自己的规则,游戏规则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规则;(6)虚构的真实,游戏虚构的真实使人沉浸其中[5]。

综上所述,心理活动课不仅能带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还能促进学生的沟通与合作,发展同伴关系,这些都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心理活动课怎样在课后活动中发挥作用

(一)将同伴关系作为课后服务的切入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指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舒[1]在研究中发现,高中学生的问题主要包括同伴关系、情感问题、家庭问题、自卑心理、学习问题、手机问题、师生交往、情绪困扰等 15 个种类。其中同伴关系是仅次于学习问题的第二大问题。而且同伴关系与学生的很多问题如自卑心理、个性问题、心理创伤等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同伴关系是关乎学生发展的大事要事。这与笔者在工作中的经验非常一致:在我校的求助者中,同伴关系是他们寻求心理辅导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在课后服务中,心理活动课可以同伴关系为切入点,通过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带有游戏氛围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发展同伴关系,促进他们进行更轻松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形成更美好的同伴关系氛围。

在疫情暴发期间,学生们有很多在线学习的时间,这让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时间大幅度缩短,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情绪甚至是互动方式。所以复学后的课后服务工作更应该重视心理活动课所带来的有目的、有组织的学生互动和交流。因为心理活动需要全员的参与,每一个人都是被需要的,都要参与其中,学生在整个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这些特点非常符合课后服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要求。

(二)设置具体的课程结构和活动示例

要使心理活动课对课后服务产生支持作用,需要进行课程建设,构建一套完整的适合学情的课程系统是重中之重。下面是我的一些实践和思考(见表1)。

1.课程结构主要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相互认识、沟通熟识、深入了解、互助合作、表达情感。每个部分虽然不是完全区隔独立的,但每个部分会有侧重的主题,每个主题会有不同的活动进行支持。

2.活动课具体实施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1)前期准备要完善细致。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看似很简单的步骤也需要非常细致地策划和设计,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修改。每一节活动课都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標,要有支持目标的适合学生操作的活动设计,要有活动的情感要求和具体操作要求,要写清活动每一个环节的指导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完全理解。提前准备好材料或者学案,只有多方面都准备完善的活动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2)要让学生了解活动的作用和意义,增加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动员工作非常重要。

(3)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反应行为,教师积极予以反馈,这样会让活动的效果更加明显。

(4)强调规则且用好规则,让学生从心里认可这一规则会让整个活动更加有组织、有效率。

(5)在活动后很多学生会有想法,要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分享感想、谈感受。

五、结语

虽然心理活动课本身有很多优点,对于课后活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支持形式,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有比较高的掌控力,需要提前用心设计课程系统,而且后期要不断实践不断完善,这需要心理教师更多的合作与努力,当然也需要学校和上级教育机构的重视和支持。某些学校可能存在师资等问题,也有可能存在人们对心理工作的误解,但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还没被大家充分论证和实践过的思路,需要我们去尝试,这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助力,也一定会对课后服务产生更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高舒. 从心理辅导个案的角度看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种类及成因[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19):23-27.

[2]韩文宇,张晓龙.“双减”背景下学科课外活动的设计——以小学数学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2022(07):28-32.

[3]周洪宇,齐彦磊.“双减”政策落地:焦点、难点与建议[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01):69-78.

[4]朱静.“双减”背景下开展艺术类社团活动的思考[J]. 小学教学研究,2022(15):58-60.

[5]专家组.“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11):1-15.

[6]赵欣. “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活动优化——构建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系[J]P.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01):29-31.

编辑 / 黄偲聪终校 / 于 洪 石 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