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妈妈,请把爱给我

时间:2024-05-07

王黎敏

摘要:自残是一种不良的宣泄方式。当痛苦、焦虑、不安等得不到化解时,自残便成为一部分人解决问题的选择,本案中学生出现的极端行为,是长期的不良教育方式、个人性格特征、支持系统的缺乏、不合理信念等原因所共同导致的结果。对具有自残行为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十分必要:防止其自残成瘾,帮助其恢复心理平衡。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训练,从求助者、母亲等方面实施心理辅导,并进行持续追踪,从而达到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冲突;理性情绪疗法;家庭教育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99-0042-03

一、个案概况

芳芳(化名)女,13岁,初一学生。该生平时不爱说话、不爱笑、性格暴躁、容易情绪化、易激动。当事人在放假期间与母亲发生冲突后,用手工刀割腕,被人发现。结合班主任与心理老师的观察与了解,该生心理状况极差。

(一)个人陈述

最近因为成绩下滑,母亲不停地给我加作业,我觉得很累很疲惫,快撑不住了。从小母亲就经常打骂我,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说我没有一点用,不值得被爱,我觉得自己很失败。前几天因为和邻居家孩子发生矛盾,母亲辱骂我,而不是关心我是否受伤。想到母亲对我的言行,我很失望,于是用手工刀进行自残。

(二)辅导老师观察

该生身材瘦小,衣着整洁、大方,穿着得当,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有求助意识。神情当中显露出忧伤、无助、憔悴、绝望,不愿意和他人有眼神交流。

(三)班主任陈述

芳芳成绩较为优异,但母亲却经常诋毁她,觉得她事事不如别人。母亲采取权威性的管教方式,很少关注她的情感状态,父亲对当事人的关心也很少。

二、个案分析

(一)家庭因素

从当事人记事起,母亲就在不断地要求她,她觉得母亲根本不爱自己,但又渴望母爱,内心十分矛盾,当与母亲发生冲突时,她便采用自残的行为来缓解自身的心理痛苦;母亲对当事人的期望过高,近于苛求和奢望,当事人无法完成,导致其产生压力、情绪不稳定,造成了她孤僻、抑郁、自卑的性格;而父爱的缺乏导致当事人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较弱,容易焦虑、忧郁,缺乏安全感,在生活中不自信,并且性格上比较偏执。

(二)学校因素

当事人人际关系欠佳,常以冷漠、回避来掩饰自卑心理,加之性格敏感,如果在交往中不顺心或者受到一点刺激,就更加封闭自己,导致在遇到问题时,她总是“孤立无援”,缺少社会支持。

(三)心理因素

由于母亲的期望超出了当事人的实际承受能力,导致当事人低自尊、低价值感、习得性无助,用自残来回避生活中的问题;当事人性格敏感,做事情绪化、易冲动,具有强烈的自卑感,认为无力改变目前的现状,故采取极端行为;而她在成长的路上没有与父亲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遇问题时敏感而脆弱。

(四)生理因素

当大脑多巴胺含量较少时,个体会通过自残缓解当下的不良情绪,自残行为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生理基础。

三、辅导策略

(一)个体咨询

通过与当事人直接商谈确定咨询的目的,使其了解自己并逐步实现“心灵”的成长;拟定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计划,协助与鼓励其达成目的,得到更好发展。

(二)改善亲子关系

利用家访、电话联络、家长约谈等方式,与当事人的母亲进行沟通,改变管教方式及态度,使母亲明白“当爱则爱,当教则教,当放则放”;改变消极、打骂的教养方式,减少母女之间的隔阂,使当事人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和温馨,并积极配合学校的辅导策略,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双向沟通;与父亲进行交流,强调父爱的重要性,建议父亲加强与当事人的情感联络,满足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父爱与帮助。

(三)加强亲子教育

学校举办亲子教育讲座,提供亲子教育刊物或者书籍,以引导家长学习正确的家教理念。

(四)指导人际交往

教师、母亲共同指导当事人正确的交友技巧,鼓励当事人主动与同学交往,参与团体活动,增强与同学交往的信心,获得更多的成就体验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改善班级氛围

利用团体活动或心理健康课,加强班级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使当事人不至于被冷落;给予适当的表现机会,以了解自己的优点,消除自卑心理;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感。

四、辅导过程

(一)辅导的第一阶段:收集来访者资料,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芳芳刚进咨询室时,一言不发,表情十分不悦,她把双手放在胸前,沉默了许久之后才开始述说:我觉得很累,身边没有人爱我,母亲总说我很没用,经常打骂我,父亲也很少联系我,我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证明我很好,但母亲总是不满足,说我不如别人……老师,难道我真的很差勁吗?

在这次咨询过程中,在了解当事人的家庭情况与学习生活状况之外,心理教师以尊重、热情、真诚的态度面对来访者,并进行共情、积极关注,特别是面对来访者的提问,心理师耐心地倾听与反馈,并及时地进行安慰,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后面的咨询过程做好铺垫。

(二)辅导的第二阶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修正不合理信念。

在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前提下,当事人叙述了假期期间与母亲争执的过程以及自残的事。她自述母亲对自己十分冷漠,认为就算自己真的出现意外,母亲也不会在意。她觉得存在没有任何意义,自己很糟糕。

合理情绪疗法又称“理性情绪疗法”,属于认知行为疗法,是在情绪ABC理论的基础上扩展而来的。它通过对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D),使之形成合理的信念,从而产生新行为(E)。合理情绪疗法需要咨询师针对来访者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比如,我不值得被爱、我必须很完美等,积极地与来访者辩驳,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用理性的、合理的观念取而代之,比如,我是值得被爱的,因为我善良、认真、努力。在这一案例中,来访者的观念是:只有每次考第一,成为最优秀的学生,才是有价值的。针对芳芳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我积极地与她进行探讨,我问芳芳,在你经历的考试当中,第一名都是同一个人吗?她回答我,好像不是同一个人,我接着问她,没考第一名的同学是不是很差劲?她回答我,成绩波动是很正常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成绩,我接着说,对呀,其实你是能够正确判断的,那为什么你认为自己就必须考第一呢?芳芳恍然大悟,说道:“是的,每个人都不可能一直成功,我和大家也是一样的,面对考不好的时候,也是改进自己的机会,可以让自己下次做得。”更好……经过和芳芳的探讨,芳芳有所释怀,心情较为轻松。

(三)辅导的第三阶段:尝试放松训练,提高对情绪的掌控力。

当事人述说自己与班上同学发生争执。她说自己当时情绪激动,甚至动手打了同学,但事后又觉得很后悔,却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当事人和母亲在争吵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生肢体冲突。

心理教师对芳芳实施了两种放松的方法,让其感受不同方法的效果,第一种是简单易行的呼吸放松:心理教师先让芳芳以一种舒服的姿势坐好,然后双肩下沉,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几个循环之后,来访者焦躁、激动的情绪就慢慢平复下来。第二种是由心理教师进行指导的想象放松:聆听舒缓的音乐,闭上双眼,想象自己在凉爽的沙滩上舒服地躺着,同时按照身体部位的次序依次放松下来:头部、双肩、手臂、背部、胸部、腹部、双腿……结束之后睁开双眼。经过放松,芳芳表示情绪平和多了,以后会常常练习,提升自己对情绪的控制力。

(四)辅导的第四阶段:进行家庭教育辅导,形成良好支持系统。

通过到校约谈,学校与教师对母亲不当的教育方式给予指导,鼓励她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消除母女间的隔阂,多表扬孩子的优点;并建议母亲与孩子达成协议,签订“友好协议书”,协议书当中包含了双方需要履行的职责,以及发生冲突时,需要在彼此冷静后再次进行沟通等内容,母女共同努力改善亲子关系。

鉴于母亲的性格较为固执,改善与孩子的相处模式和沟通方式尚需要时间,并且当事人处于青春期叛逆时期,性格也容易冲动,心理教师还前往该生居住的社区,在保密的情况下,向街道办相关负责人汇报了该生及家长的情况,建议街道方面多关注该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多方联合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辅导效果:经过多方坚持不懈的努力,当事人的亲子关系、人际关系、自卑心理皆日渐改善。具体表现在亲子关系的缓和、人际交往中的勇敢、自卑感的减轻及自我效能感的增强,其心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这些变化让咨询师感到无限的激动与欢喜,并更加有动力进行持续追踪。

五、辅导反思

本案列中的芳芳,思维敏捷、善于思考、性格豪爽,但有时较为偏执。由于母亲长期的批评与诋毁,导致其对自我的认识评价极低,产生了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从而做出极端行为,因此,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合理信念带给情绪、行为的不良影响,修正芳芳不合理的信念是本案例的重要内容之一。

另外,心理教師在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帮助的时候,需要依托多方的力量,寻求更多人的帮助与支持,这样咨询效果才会更加显著,咨询过程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以及班主任对学生的积极关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心理教师在辅导过程中需要足够的爱心与耐心,特别是真心的关爱。这些积极关注对当事人具有无穷的力量。人的心理成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希望在未来的路上,芳芳能更加爱自己,用温暖的阳光照射自己的内心。

参考文献

[1]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