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蒋葵林 曹曼琳
摘要: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中小学生心理素养的有效方式。宜昌市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为基础,从行政支持、专业引领、课程导向、综合防范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提高认识,形成合力;整体普查,优化服务;完善机制,多方联动。该策略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提升途径;区域经验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99-0068-03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学生的心理问题越发突显,引发了社会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本文以宜昌市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为基础,论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及提升途径。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宜昌市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侧重于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师心理辅导实务操作能力的提升。2014年,湖北省教育厅发文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省中小学地方课程,以此为契机,宜昌市积极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行政支持,全员助力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地落实,必须得到区域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近几年,宜昌市教育局先后下发了《宜昌市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指南(试行)》《宜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致力于健全工作机制,拓展教育途径,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各方协同育人。市教育局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通过公开招考、人才引进等方式招聘了一批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申请专项经费为城区市直属高中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在市级教育督导中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检查内容。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创设了良好的区域环境,全市校长积极落实,通过各项措施推动工作开展,带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内化“全员心育”的理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欣欣向荣景象。
(二)专业师资,科学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由专业的人员进行。宜昌市教育局通过招考、人才引进等方式招聘了一批专业教师,现已实现了城区市直属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专业化,并逐步提高中小学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比率。
鉴于现在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各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尤为重要。从2015年起,宜昌市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从理论基础到实际操作,涵盖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要素。让教师们既知道学生各个年龄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又知道如何依据现状进行个性化处理。在教师们具备了基础的胜任力之后,根据学情开展专项培训,如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考前心理辅导等内容。在做好通识性培训的同时,也通过遴选组建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团队,通过定期培养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如通过读书打卡活动让大家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每月结合网络教研活动开展学习分享会,交流学习和研究体会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点,教师们需要持续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精进专业能力。
(三)课程引领,全面推动
课堂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其自身特点,如更注重学生体验与分享、多采用活动形式、主题多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等。湖北省于2014年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省级地方课程,由省教育厅统一配发省编教材。通过教研工作发现,不少教师在刚开始时 “一言堂”的问题突出,有的还会给学生留硬性作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缺少“心理味”,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也不能发挥课堂的实际效用。所以,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对此,通过举行学科现场教学竞赛,以赛代训,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特别在疫情之后,教师们通过网络课例研讨不断打磨教学基本功。经过不断努力,本市教师在省级和国家学科教学比赛中均获得较好成绩。
(四)危机预警,综合防范
学生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如何减少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极端事件是一个社会性难题。科学的心理筛查和危机预警可以讓教师及时发现部分高危学生,为其提供专业帮助。宜昌市与专业心理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于2019年、2021年对试点校学生进行心理普测,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出具个体、班级、年级、校级、区级、市级等不同层级的报告,便于各层级了解学生及区域的实际情况,提高后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依据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分类,联合班主任对重点关注人群进行二次访谈,最终确定需要关注的学生,并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或者转介。
除了心理普测以外,我市还积极倡导各校开展同伴互助工作。各班设立学生心理委员,将学生划分互助小组,如发现同学有异常情绪和行为表现,及时报告给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实践发现,这种方法行之有效,提高综合防范水平预防了几起危机事件的发生。
(五)教研同行,质量提升
教研工作对推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升至关重要。教研员通过组织教研活动,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和提升的平台,如学科培训、教学比赛、听评课活动等;组建骨干队伍,引领本地学科发展;开展特色活动,不断开拓领域。疫情期间,结合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教研员组织教师们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为学生的心理波动提供“缓冲垫”。开展网络集体备课活动,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组织教师打造“宜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资源包,帮助学生在居家学习后顺利回归校园;通过网络直播、电视端公开课、报纸端专栏等形式提供中高考前的心理减压辅导,以帮助疫情中的学生顺利迎考。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还包括心理辅导案例督导,通过专家督导或同辈督导等形式帮助教师们提升心理辅导实务能力。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途径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宜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为了不断提升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拟采取以下三条途径推进。
(一)提高认识,形成合力
树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注有心理问题的人群,而是在整体上提高所有人的心理健康意识[1]。社会、学校、家庭要形成共识,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程度[2],真正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支持工作的开展。社会要关注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学校要继续深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树立科学的评价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和成才观,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修养,为孩子做出积极的示范,密切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整体普查,优化服务
区域实行常态化学生心理普查工作,用数据为学生提供心理画像,市级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掌握区域学生的真实心理动态,用数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心理普查后的专业服务工作,为不同类别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帮助,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更精准的教研活动,为家长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家庭教育指南。充分利用学生心理普查的数据,发现问题,开展研究,指导实践。
(三)完善机制,多方联动
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学校的力量有限,必须联合其他部门一起开展工作,如卫健部门、公安部门、政法部门等。只有多方形成联动,才能筑起学生身心安全的防护网。卫健部门要畅通学生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绿色诊疗通道,加强与学校对接,做好患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学生的复学诊断,加强对学校师生、家长的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的科普宣传工作。公安部门要提升对学生危险行为的识别与干预,净化网络环境以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思想和心理的侵害,加强对学生极端事件的分析调查。政法部门应加强社会良好环境的营造,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环境支持。
三、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在持续推进,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难题。
(一)如何提高大众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认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大众对它的熟识度越来越高,但仍有教师及家长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要或者是心理健康教育只需要关注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大众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理解有待探索。
(二)如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性强,由专职专业教师开展可以提升工作的实效性。然而,中小学的师资普遍缺乏,要保证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数量显得尤为困难。学生心理普查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但往往缺乏专业的普查工具和配套的报告解读,如何在区域内统一普查工具实现区域数据监测,对现实工作极具推动意义。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有专业知识的要求,更有实际操作的要求,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大多缺乏危机干预的知识与技能,探索区域心理危机干预专业队伍建设具有实践意义。
(三)如何创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发展的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但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课时常常被挤占,学生没有合适的时间前来进行心理辅导,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对心理普查工作不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量认定标准不清,职称晋升途径不明等问题都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如何创设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发展的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長远发展大有裨益。
(四)如何前置家庭教育指导培训
家庭教育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家长们需要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通过家长课堂、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但往往而培训次数少、内容零散,而收效甚微。常常在孩子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或行为问题以后,家长才开始反思家庭教育的不足,这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如何前置家庭教育指导培训,让家长掌握恰当的家庭教育方法,陪同孩子面对成长中的困惑与挫折,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一件事。
(五)如何联动各部门协作共管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但在具体实施时,仍存在行业壁垒,如何创建联动机制,跨部门资源共享,落实主体责任,对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1]俞国良,谢天.大心理健康教育观:背景、内涵和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9(1):61-68.
[2]邓林园,梁洁姗,李蓓蕾,王工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心理教师与学校管理者的不同视角[J]. 教师教育研究,2018 (4):58-64.
[3]俞国良,李天然,王勍.中部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5(4):70-75.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