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杨静
摘要:同理心是现代人最基础的适应性心理品质,对个体的发展意义深远,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共情学生的感受,有助于与学生建立起友善、高效的沟通模式,具体做法有:时常换位思考、充分表达理解和及时处理对方的情绪。实践证明,注意运用同理心与学生沟通,能够使教师准确洞悉学生的情绪变化,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同理心;师生沟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99-0071-03
“你的感受,我理解。”这句看似再平常不过的话语,其实传达的是一种能力与智慧:我愿意并且有能力设身处地地感受你的情绪,理解你的感受,并愿意回应、满足你的需求。
然而,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能有多少人会将这句话记在心间?又有多少人能发自肺腑、感同身受地把这句话通过语言和行动进行诠释与表达?
我也不例外,有幸,我的学生洋洋的一句话唤醒、改变了我。
一、故事:“亮点”还是“污点”?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做班主任的日子里,在一次排练队会的过程中。队会的主题为“文明伴我同行”,队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计划把学生亲手绘制的栩栩如生的图案,当场献给听课的领导和老师。
预设完成这项任务的同学叫洋洋(化名)。洋洋的绘画功底很扎实,不论什么图案经他那双巧手描绘,简直就和外面出售的画作一模一样。他其实是个挺聪明的孩子,但学习成绩却属中下水平,主要原因是他上课总爱开小差,总是在低着头“创作”,这令他无法集中精力认真听讲。
之所以选择洋洋来献画,我自认为是真的用心了:一是为了打造、呈现一个“这次队会使我变成文明少年现身说法”的结果,可以让班会出彩;二是为了以此激励洋洋,帮助他改掉上课开小差的毛病。
我精心地给他安排了献画时的台词:“今天,我把这幅精美的图案献给学校,让讲文明的风气在全校传播蔓延开来,激励我们共同前进!我今后一定改掉上课走神儿、画画的毛病,争做一个文明的好少年!”
我把台词交给洋洋,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洋洋,你要好好背,你的这段台词可是本次队会的一大‘亮点’呀!”
本以为洋洋会面带微笑地点头,充满感激地向我承诺自己一定要好好展示。可谁知洋洋听完我的意图,再看看纸上的台词,皱起了眉头,一脸不满地反驳道:“老师,您让我当着全班同学和那么多领导老师的面,把我上课走神儿的毛病说出来,这明明是我的‘污点’,怎么能说是‘亮点’呢?我的感受有谁能理解呀?”
我听后一时语塞。
二、思考:你的感受,我如何理解
洋洋的话,至今仍然清晰地在我耳畔响起,它像一声长鸣的警钟,时时刻刻提醒我审视自己。
于是,我拿起心理学的相关书籍,通过学习,我发现当人真正用心体会对方的情绪状态,才能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让彼此理智地接受对方所要传达的信息。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应用到心理学上所说的“同理心”,产生共情来了解孩子身上所发生的事情,这样沟通起来才能事半功倍。不仅如此,在学生的童年阶段注重运用同理心来与学生沟通,还有利于帮助学生习得友善、有效的沟通模式。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时时换位思考
是“亮点”还是“污点”,这取决于老师和学生所处的立场、看问题的角度、预设的目的。
作为老师,我的角度是自己的设计是否“成功”,我想的是怎样才能让队会出彩,怎样把队会推向一个个高潮,怎样使每一个环节闪闪发光,成为一个个动人心魄的亮点,换句话说就是:怎样才能让自己觉得满意。这是成人常常犯的一个错误:我们习惯用成人的眼光看世界,却忘记了用孩子的心灵感受生活;习惯从自己立场考虑问题,却忽略了要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
记得小的时候,我特别不爱跟着母亲逛商场,只对食品柜台前那花花绿绿的糖果感兴趣,常常因此被骂“小馋猫”。后来我发现大多数孩子都不愿意穿梭于人山人海的繁华商厦,因为在孩子的高度,他们看到的只是成人们的大腿和胳膊,孩子们在与父母逛街时得不到快乐与满足,无法产生愉悦的积极情感,他们又怎么会愿意跟着大人呢?只有在糖果柜台前,孩子能看到透明的玻璃后面装满了五颜六色诱人的糖果,这一刺激使孩子产生了愉悦的积极情感,他们便理所当然地流连于此。在这一场景中,孩子与父母的角度,找不到交集。
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是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我反思自己在队会这件事上,完全没有考虑过洋洋的感受。
洋洋是一个拥有自尊,渴望别人理解的孩子。他热爱画画,并且画得很好,经常能得到他人的夸奖,这促使他更加勤奋练习,获得更多的肯定。而他因为年龄所限,不懂得分场合,出现了在课堂上走神画画的情况。对于在队会上献画并发表感言这件事上,洋洋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尊严,而不是老师的成败;就像我作为这堂课的教师,也同样最看重自己组织队会活动的成就,而忽视了他内心的感受。
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把给洋洋设计的那一段台词,当作“导行”的“亮点”,而站在洋洋的角度来看,这段台词却点出了他可怕的“污点”了。
(二)重復他的倾诉,表达我的理解
在沟通过程中,当对方向我们表达一种情绪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并做到有技巧地重复他的倾诉,满足对方想被理解的需要。
记得当洋洋用不满的情绪向我说出那句:“老师,这是‘亮点’还是‘污点’呀?”后,我并没有否定“这怎么会是污点呢?”而是顺着他的思维去思考,去处理,以此来表达我对他的理解。
我对洋洋说:“是的,这的确不是你的‘亮点’,放在这个场合说,确实有些不合适,是我欠考虑了。”
不要小看这句简单的重复,这其实是同理心的一种十分直接的表达,我把洋洋的情绪和感受,通过重复其倾诉的方法传回给洋洋,以此来满足他被理解的需要。
记得洋洋在听了我的话后,脸上的焦虑和不满慢慢地消失了,他眨着眼,似乎有话要对我说。我自责而诚恳地对洋洋说:“你认为这是‘污点’,那老师不应该让你在大家面前说,是我没有考虑到你当时的感受,现在我能理解。”
洋洋听后如释重负般地与我相视一笑。
我们拥有耳朵,是为了能听到世间所有纷杂的声音;我们拥有爱心,是让我们将所有纷杂的声音转换成美妙动听的音乐。想享受美妙动听的音乐,就要静下心来,学会细心地倾听,用爱倾听,把爱传递。而这一切的根基是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对方的感受。
(三)先处理好情绪,后处理好事情
这件事让我真正体会到“通情达理”这个词的含义,即指做事讲道理,善解人意。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做到“通情”,才能让师生都“达理”,从容地、自然地吐露并做到:“你的感受,我理解。”
我开始反思,洋洋平时“不专心听讲,不分场合地专注于画画”的现象,仅仅是因为习惯和态度问题吗?是,也不完全是。
也许是因为他平时在课上的不专注,以及随之而来的不理想的成绩,使他受到了太多的批评与指责,让他产生了挫败的体验,造成了负面情绪。而这些负面的情绪,又促使他回避学习,沉迷于在课堂上画画,使他陷入负面循环,走不出这个困境。
我作为教师在与洋洋这样的孩子交流时,应该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充分了解他们的诉求,安抚他们的情绪,避免在他们情绪波动的时候进行判断与决策,先处理好孩子的情绪,同时也是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在清醒地、客观地、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的前提下,再去处理事情:先分析心态,再处理事态。
由洋洋的事情不难看出,我作为教师要洞察到孩子渴望被人赞美的正向情感,舒缓孩子的情绪,让他们的积极情绪得以释放,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地把他们身上的弱势转化为优势。
三、改变:同理心打开彼此的心
为了让“你的感受,我理解”这句话有实效,我们该做哪些努力呢?
当教师面对一个学生时,教师强势,学生弱势,教师一定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假如你是他,你会怎样?
在这个小风波后,我重新设计了“献图画”的环节。我把洋洋找来,与他促膝而谈,平等地与他共同探讨队会环节中的台词。洋洋很聪明,他把台词稍做修改,效果出奇地好。最后我们合作出的台词如下:“今天,我代表全班同学,把我亲手绘制的‘文明标兵’献给我亲爱的母校,我们一定把奋斗的精神牢记心间,并将它发扬光大,以实际行动为母校增光,让学校因為有我而感到骄傲!”我现在还记得,当他流利地、充满感情地将这段台词说出后,在场的老师、同学无不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对心灵的喝彩,对人性的赞美,这也是一种共情。
这件事以后,洋洋开始喜欢和我商量问题,还引得一大批原先不敢主动找老师交流的学生也一下子都聚拢到我身边。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掌握了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使我能够准确地洞悉他们的情绪变化。最终,这批孩子平稳地度过了小学的最后时光,顺利地升入了理想的中学。
我特别感谢洋洋,感谢那句“这是‘亮点’还是‘污点’”。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作为教师也在成长。从最初的感到“遗憾”,即认识和承认他人的消极情绪感受;到由情绪感染所产生的对他人的关切,即知道要去关心他人;再到通过角色转换等过程,能够在认识和感受上与他人感同身受;最后上升为一种亲社会行为,即不但与他人感同身受,而且有动机来减少别人的消极情绪,提升他人的幸福感。
“亮点”还是“污点”?愿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孩子们身上的“污点”转化为一个个动人的“亮点”,为了能够自信满满地说出那句“你的感受,我能理解”,必须充分尊重对方,在人与事情之间,留足空间。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也加入了心理教师的行列,每当课后孩子们围着我有说不完的话题时,每当有的孩子私下与我倾心交流时,我发现自己努力做到的“你的感受,我理解”,已经让我感到“我的感受,你也理解”。 是同理心唤醒并打开了彼此的心门,当人能够跟别人产生共情,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时,别人也同样会赠予相同或者加倍的回馈。愿我们每个人都努力习得这份同理心,这样,人和人之间会少一分伤害、冲突与冷漠,多一分理解、尊重与心甘情愿地付出。
参考文献
[1]程凤.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思想融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对策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
[2]王北生,赵云红. 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4(2):16-19.
[3]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J]. 健康向导,2018(6):42-46
[4]肖川. 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J].人民教育,2007(12):9-10.
编辑/黄偲聪 终校/石 雪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