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有效表扬:从“心”出发的班级管理新路径

时间:2024-05-07

朱 晖(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状元坊小学,南京 211200)

一、引言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对“表扬”一词的解释是 “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学生被表扬后感到自我被肯定,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更加努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表扬同样可以增加教师的幸福指数,有利于构建师生心理相容、和谐真挚的情感关系。此外,教师表扬思维增多意味着批评思维减少,善于运用表扬的教师不仅能关注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更能注意规避和调节自身的不良情绪,在班级管理方面也能更为理性和智慧。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将表扬和积极暗示、赏识教育画上等号,但表扬不仅是教师传达期望的手段,更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表扬可以理解为对学生良好行为的正强化,表扬内容如果能直抵学生的内心深处,往往能激发出学生积极的自主性和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反之,则事倍功半,甚至弄巧成拙,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班级管理中实施表扬存在的误区

(一)为了表扬而表扬

“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早已成了公认的教育理念,可现实中表扬并不是“万金油”,教师在表扬学生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是自身的某些行为给自己带来了心理满足感,而不是表扬本身。表扬通常是一种外部的口头奖励,教师在实施表扬时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而不当、不相称的表扬则会削弱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中出现为了表扬而表扬、没有表扬就不去完成任务的怪象(尤其是小学低年段)。教师在表扬时要多关注学生努力的过程和运用的方法,而不是仅仅用“你做对了”和“你真棒”等笼统的语言去表扬学生,这种不走“心”的表扬背离了表扬的初衷。

(二)滥用表扬

“德西效应”提示我们: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奖励有可能减弱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过多的表扬会让学生对教师的表扬产生“免疫”,尤其当学生完成了简单、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时,不表扬反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不妨用“让我们去迎接更高的挑战吧”来替代空洞的表扬。

滥用表扬还会导致班级其他学生心理失衡。黄晓磊[1]指出,当教师在同一节课中多次表扬同一位学生时,其他未受到表扬的学生出现羡慕、祝福、开心等情绪的比例随着表扬次数的增加而下降,无所谓、嫉妒、讨厌等情绪会随着表扬次数的增加而增多。

(三)表扬成为控制工具

教师在实施表扬时需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用真心、真情赞美学生,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产生前进的动力;切不可让表扬功利化和工具化,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部分教师经常这样表扬学生:“你能积极负责地完成班级工作,很好,可是最近学习上退步了,要加油努力啊!”这样的表扬会让学生忽略教师对自己能积极完成班级工作的赞赏,体验到的是学习退步的挫败感,所以这样的表扬是无效的。

表扬除了具有激励作用外,更带有一种评价的工具性,“满堂灌”式的表扬是对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肤浅理解,此类表扬已经成为教师控制学生、完成知识的传授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表扬成为一种控制手段,本质上是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忽略,是将学生客体化的外在表现,它忽略了教育最本质的内涵,即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2]。

综上所述,表扬是一把双刃剑,重要的不是表扬本身,提高实施表扬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三、有效表扬的实践“心”路径

(一)表扬方法要适切,注意选择合适的表扬时机

1.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实施差异性表扬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一样的外貌条件、智力水平和家庭背景,心理需求的层次也是有差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因材施教,“定制”表扬。例如,对学习较努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多表扬他们成绩上的进步,因为哪怕是细微的进步,都凝聚了他们艰辛的努力;对于学习懒散的学生,教师要将表扬的点聚焦在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状态上,鼓励其持之以恒,争取获得更大的进步。

2.注意表扬的范围和频率

表扬不应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更不必事事表扬、时时表扬。因为这样一来,被表扬过多的学生长此以往便会觉得理所当然,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表扬反而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一直得不到表扬的学生也容易滋生得过且过的学习态度,出现习得性无助、厌学等不良心理和情绪,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3.表扬的时机要选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什么时候实施表扬效果最好?很多教师认为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这当然没有错,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学生发现了教师表扬的规律、形成对表扬的期待时,反而会影响表扬的效果,此时如果教师不表扬,学生便会觉得不正常。心理学中将这种有规律的表扬称之为“固定比率强化”。如何改变学生对表扬的固定期待呢?只需要将“固定比率强化”变成“变动比率强化”,即让学生找不到表扬的规律,表扬的时机在学生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一个有效的表扬应该在学生心中留下如此感受:只要我认真去做,就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认可,但老师什么时候表扬我、以什么样的方式表扬我、表扬的强度如何,我不知道[3]。

(二)表扬形式要丰富,注意运用不同的强化策略

1.社会性强化

从心理学上说,表扬是一种正强化的形式[4],除了常见的物质性强化,还可使用社会性强化,人们在日常人际交往时的微笑、点头、注视等动作都属于社会性强化。学生的感官体验是多元的,在不同情境下,我们不妨将表扬化为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热烈的拥抱、一个赞许的眼神……这样的表扬比单一的口头表扬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情绪体验,更能激发其行为的动力。

2.活动性强化

活动性强化也是一种很好的强化方式。活动性强化实际上是权利的赋予,这种特权性的表扬对一些学生非常奏效。例如,每学期除了选举中队委外,我们还可以增设“班级小园丁”“班级电器管家”“值日班长”“值周班长”“特别小助理”等职位,让学生和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这些活动性强化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信任,由此产生行动力,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当然,活动性强化的前提是班主任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他人,在学生心中有较高的威望。

3.象征性强化

象征性强化包括记功、颁奖、张贴光荣榜等形式,这种强化方式能激起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作为“公众人物”,其向上的自驱力会变得越来越强。有一段时间,我班上的学生对学习总是心不在焉,经过观察,我发现他们一下课就喜欢聚在一起玩卡片类游戏,我从中受到启发,决定在班级中开展“学习豪杰擂台争霸赛”,每周在班级中分别选出成绩最棒、进步最大、学习态度最端正的三位学生,给他们颁发“豪杰”证书,并在电子班牌上展示,每天滚动轮播。一个月下来,班级的学风焕然一新,卡片游戏的热潮也逐渐退去。

(三)表扬场域要扩大,注意个别表扬和集体表扬相结合

1.将表扬“家校化”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家校合力,才能让教育的效果最优和最大化,而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表扬也应该“家校化”。现实中,教师和家长沟通时通常以告状和批评为主,很多家长不愿意和教师沟通的重要原因就是面对教师的批评时面子上过不去。如果我们转变理念,采用以表扬为主的家校沟通方式,效果就会不一样,家长听到教师对孩子的表扬后,心里自然会很高兴,自然会配合学校的工作,配合教师搞好班级管理工作。这样的“三方共赢”,是表扬“家校化”的意义所在。

2.将表扬的场域扩大到网络中

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表扬的场域可以扩大到网络中。例如,在班级群、朋友圈中多表扬、多鼓励、多赞赏学生,让家校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2022 年的疫情居家学习期间,我每天都会在班级群中表扬当日作业完成得认真出色的学生,并颁发电子奖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律性。我们班不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创新性,被学校在公众号中展示,我将此信息转发到班级群中,家长们频频点赞和转发,激起了新一轮研究性学习的热潮。

3.个别表扬和集体表扬相结合

马卡连科的“平行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个别教育要与集体教育相结合,表扬也是如此[5]。在表扬个体时,也能对其他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例如,“这位同学真是善于思考,其他同学要多向他学习,做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这种以点带面的表扬,在激励学生个体时,又提醒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又如“我们班学生的文明礼貌是全校闻名的”,这样的集体表扬,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有利于增进班级的团结。

总之,表扬不是万能的,表扬不当非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只有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关怀、呵护每个学生的心灵,因人、因事、因地灵活运用表扬的策略和方法,让表扬更加科学化和艺术化,才能提高表扬的有效性,让每一次表扬的鼓点都能欢快地击打在学生的心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