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陈敏 张琬依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更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在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生更易对随疫情而来的生活事件产生负性情绪,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需要积极主动联系家长和学生,通过共情理解、积极关注、主动反馈等技术促进双方有效、深度和长期的沟通。开展家校合作可以使学校教育的优势与家庭教育的優势互相补充,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家校合作;共情;积极关注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5-0073-03
新冠肺炎疫情复课期间,为保障学生的安全以及学校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国大中小学校对疫情防控的要求并没有放松,填报健康表、体温检测、出省报备、逢症必休等有序进行,后疫情时代下,诸多新规定应运而生。同时,疫情引发的家庭矛盾和经济压力也让父母和孩子倍感焦虑。新规定和新形势使得后疫情时代下的家校合作面临着全新的、更大的挑战[1]。如何在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同时做好家校共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考验着每一位教师,也考验着每一个家庭。
一、案例概述
2020年下半年,结束了长达数月的“云课堂”,各地中小学终于迎来了复课。本案例就发生在复课后的某天早上。案例的主人公叫珊珊(化名),是我们班的一位八年级女生。她乖巧听话,遵守纪律,学习认真,在校表现良好,深得老师喜欢。珊珊的父母也对孩子的学习很满意。
这天,珊珊的妈妈发来短信表示珊珊头和肚子有点儿痛,下午想带她去检查,特向我请假。我首先对珊珊的情况表达了关心,然后提示她将孩子带到公立医院去检查,并在上学时把医生开的诊断证明带过来,因为疫情期间上级部门规定,所有师生生病不到校、吃药不到校,必须有公立医院的检查结果才能到校上课。家长会和每周的班队活动都在强调,学生和家长都明白这样做的道理。
谁知第二天,珊珊将一张私人诊所的诊断证明交给了我。我立即和珊珊妈妈取得联系,请她到学校将珊珊带回家,并到公立医院检查,开具复课证明。可没有想到珊珊妈妈并不配合,表示孩子小感冒不需要到公立医院,私人诊所更方便。随着我的解释,珊珊妈妈语气变得强硬起来,并表现出对学校规定的反感,不耐烦地说她不会来接,让珊珊自己回家,缺课一天没有关系。学校只得派校车将珊珊送回家。随后,我再次和珊珊妈妈取得联系,告诉她珊珊已经被送回家,请到家后按照学校的规定去开证明。
周一早自习,我到班级检查学生体温,发现珊珊没有在教室。与珊珊妈妈联系后得知她感冒没有好,要继续请假。当天,学校领导找到我,把珊珊妈妈周末给她发的信息和图片给我看,并告诉我,珊珊回家后向妈妈发脾气,把自己的书及学习用具扔得到处都是,表示不想读这个班了,要求学校给她转班。看到这个消息,我很惊讶,平时在老师面前乖巧听话的珊珊怎么会突然叛逆起来了?平时对孩子学习很重视的家长怎么突然说耽搁几天学习没有关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想可能还是自己工作没到位,和家长沟通不深入,对学生关心还不够。
二、辅导措施
(一)共情理解化抵触,与家长有效沟通
由于珊珊的情况比较特殊,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可到了她家门口,不管我怎么敲门都没有人应答。我以为家里没有人,便立即打电话给珊珊妈妈,电话响了很久后珊珊妈妈才接电话,我说明来意,妈妈说孩子在淋浴,马上就开门。大约半个小时后,门终于开了,迎接我的是冷冷的一句“进来吧”,我心里不由得产生一阵凉意,心想:看来今天的工作任务轻不了。
我试探性地从珊珊妈妈的工作和喜好聊起,让她从内心不再抵触和防范我。我们谈生活,谈工作,谈疫情,谈孩子的教育。从她的言谈举止中,我能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给她的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珊珊爸爸长期不在家,她独自一个人撑起这个家,独自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内心无比焦虑、无奈。虽然她也知道学校的规定不是针对她,但由于自身情绪焦躁,才发生了之前的事件。我对她独自抚育孩子的不易进行了共情,让她意识到,孩子的行为源于模仿和学习,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家庭和学校要共同努力帮助孩子一起度过她成长中的困境。
(二)积极关注听心声,与学生深度沟通
我使用积极关注技术引导珊珊看到自身的优点和进步,减轻了她的焦虑情绪,提升了她回校学习的信心。在感受到老师的接纳和理解后,珊珊坦言,自己其实是喜欢上学的,只是因为疫情期间长期在家而产生了厌学情绪。随后,我教了她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例如“正念法”,每当察觉到自己有焦躁的情绪就闭上眼睛去体会呼吸、感受呼吸,不评判它的对错,并且将注意力从焦虑情绪转移到可以发生改变的事情上。
经过较长时间的交流,珊珊的心情得到了平复,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表示明天就会来上课。
(三)主动反馈促发展,与家长保持长期沟通
那次家访之后,珊珊每天都按时学校,并且心情很不错。某天,学校领导又找到我,把珊珊妈妈的反馈告诉我:珊珊妈妈说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做得很细致,她从内心感谢学校为孩子做的一切,自己也愿意支持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也会更加关注珊珊的心理健康。
此后,我经常和珊珊妈妈交流,向她反馈珊珊在学校中的积极表现。珊珊妈妈告诉我,从那件事之后,她尽力做到包容、理解和信任孩子,还设计了“周末亲子时光表”,在周末与孩子一起制作美食、打理植物等。通过在课堂和课间对珊珊的观察,我发现她变得更加乐观开朗,经常帮助同学,和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好。看着她洋溢着笑容的脸庞,我感到十分欣慰。
三、教育反思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引发了家长们的不适感和紧张感。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作息不规律、缺乏学习兴趣、在家玩电子游戏、情绪烦躁等问题。此外,还有部分家长将自身由于疫情导致的经济压力和情绪恐慌传递给了孩子,造成了紧张、充满压力的家庭氛围。
家庭和学校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两大系统,两者各自具备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模式[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终归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更好地发展。随着家校共育的推进,在家校合作方面的胜任力日渐成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必备能力。在抗击疫情这一特殊时期,家庭和学校应该在同一条船上,往同一个方向划。如果家长与教师成了一对矛盾体,那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很难达成一致意见。只有增进家校沟通,家长和教师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共同体,才能携手为孩子提供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和氛围,给孩子的心灵以滋养[3]。为此,班主任作为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在工作中应当做到耐心倾听、积极共情、增进理解、目标一致。
(一)耐心倾听
疫情后,人们出现适度的焦虑和紧张是正常现象。采用耐心倾听的方法来接纳家长的情绪变化,有助于沟通双方的思想一致和情感培育。班主任的耐心倾听,可以让家长感受到被理解与被尊重,从而增进双方的正向关系。在面对家长不配合、不信任时,班主任应耐心倾听家长的心理需求,这有助于突破沟通困局,赢得家长的坦诚相待与真诚理解,从而携手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具体而言,班主任可以采用电话沟通、上门家访等形式倾听、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
(二)积极共情
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感人所感、想人所想。家长们因学习经历、社会经历、职业经历等不同,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班主任的工作会采取配合、反抗、漠然置之等不同应对方式。对此,班主任应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共情,促进其合理处理情绪,减少非理性行为,争取家长的支持。
(三)增进理解
部分家长和教师对于家校合作的理解存在偏差。个别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孩子的责任就完全归于学校和教师,自己可以放心当“甩手掌柜”。个别教师把自己分内的工作转移给家长,例如,让家长代替自己辅导学生学习和批改作业等。认识出现偏差,就会造成家长和教师直接的责任边界模糊化,难以实现家校合作的目标。为此,教师首先应当明确自身的责任,耐心与家长沟通疫情后家校合作的方式,引导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找到彼此协作的“点”。其次,教师应搭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桥梁。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家长共同制定“疫情后家庭快乐日历”,记录家庭成员在疫情有所缓解后生活中发生的愉悦瞬间。这样可以促进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增进亲子关系,同时赢得家長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四)目标一致
家校共育,关键在于“共”。学校与家庭的一致程度和配合程度影响着孩子的发展[4]。一方面,学校应当明确自身的教育目标,赢得家长对于学校管理水平和培育体系的认同;另一方面,学校应当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热情,更新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为学生打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总之,学校和家庭应当明确各自的教育责任,划好家校合作的“经纬线”,厘清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职责、边界、任务、分工,如此才能目标一致,同心而行。
参考文献
[1]张苑发.后疫情时代区域教育生态发展的应变之策[J].人民教育,2020(Z3):75-77.
[2]孙云晓,蓝玫.家校合作共育:中国家庭教育的新趋势[J].教学与研究,2021(2):113.
[3]朱永新.我国家校共育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21,42(1):15-19.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