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上学就呕吐的男孩

时间:2024-05-07

肖群 顾卫红

摘要:家是孩子的避风港,如果这个避风港不再安全,那么孩子的行为就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一名学生因为家长关注的缺失,出现了上学就呕吐、胃痛的情况。加上辅导班老师以打手心等体罚形式惩罚孩子的情况,使学生产生了畏惧情绪,不敢上学。心理教师与学生的母亲、奶奶会谈,并通过团体活动的方法,矫正学生的不合理认知,家校配合,消除了学生对上学的恐惧。

关键词:家庭教育;小学生;辅导个案;关爱缺失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3-0052-03

前段时间,我校学生小杨(化名),一上学就呕吐或胃疼,引起了我的注意。从班主任和家长口中得知,孩子回到家就没事人一样打打游戏,但一提起上学就开始说胃疼。初步判断,这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了。要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根源入手。于是我对小杨的妈妈和奶奶进行了第一次辅导。

第一次辅导

在咨询室里,妈妈首先描述了孩子的情况。

杨妈妈:“今天是早上送到学校没多久,孩子又呕吐了。老师叫我把孩子接回去。到了家里孩子没事,就开始打游戏。中午我又把孩子送到学校,我认为孩子没病,是在装病。周一也是这样的。我每天上晚班没时间陪孩子,他现在晚托班不想上,说晚托班老师打他手心,一次要打四五十下,很疼,哭着就是不去。现在学也不肯上。”

杨奶奶说:“这孩子从小性格内向,不怎么和人交流。姐姐也在晚托班,姐姐各方面都很好,不用家长操心。他不上晚托班学习成绩跟不上的。他小时候一直是我带的,吃住都和我在一起。我有三个儿子,现在我一个人带5个孩子,我又不识字,没有文化,我现在真的没有办法了……”

我心里想,这还真是一个大家族,父母都把孩子给长辈照顾,势必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我平静地问:“家里够热闹的,奶奶真的不容易。你们带孩子去医院看了吗?”

杨奶奶说:“去八院看了,医生开了药,也没说什么。”

杨妈妈立刻接口说:“我看是没病,就是装病,不想来上学。”

杨奶奶说:“这孩子胆子小,小时候还和我说说话的。小时候经常生病的,半个月要上一次医院。现在大了,体质好点儿了,不怎么去医院了,但话少了。

我又详细了解了小杨的生产喂养情况:“他是顺产吗?”

杨妈妈说:“是的。”

我又问:“母乳喂养了多久?”

杨妈妈说:“孩子没吃母乳,是人工喂养的。我那时没有奶水,就让家里买点儿下奶水的食物我吃吃。他们就说家里没钱。”

杨妈妈边哭边数落婆家如何对自己不好……

我耐心地倾听,给她递纸巾,并示意杨奶奶也耐心听着。

杨奶奶有点儿不高兴:“那时不是家里穷嘛,再说我也不懂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我抚慰好她们的情绪,提醒他们回到今天的主题上——如何帮助小杨重拾上学的信心。我提了两个生活上的建议。

(1)奶奶去母婴专卖店买个好点的安慰奶嘴,给小杨在家里当玩具玩一玩,每次玩前要消毒清洗。

(2)妈妈不上晚班,就把孩子接回自己家里住,多点时间陪伴孩子,也让孩子体会到爸爸妈妈上班的辛苦,理解他们无法一直陪伴自己的原因。爸爸妈妈两个人时间上协调好,确保家里晚上有人陪伴孩子。

第二次辅导

我把小杨请到了心理咨询室。这是一个很腼腆的男孩,进到咨询室,他拘谨地盯着地面,有点儿手足无措。我放了首轻缓的音乐,还给他倒了一杯热水。跟他简单地做了一个自我介绍,也让他说了说自己喜欢的游戏、兴趣爱好等。渐渐地,他放松下来。于是,我向他了解了晚托班打手心的事情。

小杨小心翼翼地说:“我周一到周五放学在晚托班,周六周日也在。晚托班老師用木尺打我手心,一次要打四五十下,很疼。我不想去晚托班,在晚托班也想吐。”

我觉得这是他产生畏惧心理的根源,继续问道:“晚托班老师为何打你手心?”

小杨说:“我作业完不成,英语单词默写错了三四个,语文默写时也有错误,都要打手心的。打得很痛,我就不想去了。我于是就想呕吐,但我忍住了,只吐过一次。我就是不喜欢那个打我的老师。”

我帮他理清思路:“看来你这次来学校就呕吐和晚托班老师打你手心有关,和你英语默写语文默写错误有关。”

小杨默默流泪,哭着说:“那个老师打我手心很疼的。”

我又问:“晚托班里其他同学作业没完成,老师打手心吗?”

小杨说:“也打的。”

我解释:“老师是在惩罚你错误的行为,你错误的行为是你默写时经常出错,不是惩罚你这个人。”

小杨点点头,继续说:“我没有装病,没有装吐,我心里很难受。”

我说:“老师相信你的诚实,也能理解你内心的难受。你下次想呕吐时,有几个小办法供你参考,比如,稍微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深呼吸,转移注意力,想好友的话,等等。请你妈妈和晚托班老师沟通一下,周一到周五在晚托班学习,周六日在家,以自我学习为主。你看如何?”

小杨想了想说:“可以的。我下次试试。”

我说:“你在家自主学习可以列个作息时间表。我来帮你列还是你自己列表格?”

小杨说:“我自己弄。”

“老师相信你,你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你愿意回到爸爸妈妈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住、一起聊天、一起玩吗?”我顺势问。

“我当然愿意了,就怕爸爸妈妈不同意。”小杨开心地说。此时他脸上露出笑容。

我说:“你看你微笑了,多好看啊,有点男孩子的帅气了。”

他听了,腼腆地笑了,眼睛里也开始有了光。

第三次辅导

小杨上午没有来学校,他爸爸带他去八院看病,医生开了一些健胃的药,说孩子其实没什么问题。下午小杨来到咨询室,我继续为他做辅导。

小杨一进咨询室,就激动地对我说:“我刚刚没进学校就想呕吐,但我屏住了。我就是用了老师你教我的方法!”

我高兴地说:“老师为你高兴,你已经学会自我控制了,同时也学会注意力转移了。真为你高兴。”

小杨接着说:“昨天晚托班的作业我做得还可以,默写出现了两个错误。老师没有打我手心,只是说了一下。晚上回爸爸妈妈家里,爸爸妈妈带我去散步,买了小零食,姐姐也一起去的。”他连珠炮一样地汇报着好消息。

我帮他分析:“你在讲这些话的过程中笑过三次,脸上是舒展的,没有皱眉头。学校里有些作业没完成,晚托班老师再布置作业,这样作业量多了,你担心完不成,会被晚托班老师惩罚,心里害怕。其实这些小问题你能逐一解决的。生活中的小烦恼无处不在,你排除困扰就迎来了希望,相信你会越来越好的。”

之后的两天他來校时都没有吐,学习和生活在恢复正常。

每周五的心理社团活动他也来参加,刚开始在活动过程中,他不主动参与。如玩叠杯子游戏,他一只手在那里漫不经心地拿杯子,眼睛看着其他同学。我走过去辅导他,他也是懒洋洋的。我耐心和他说游戏规则,鼓励他一遍遍尝试。后来又鼓励他参加抛接球的游戏,抛接球要求两个球前后抛向空中,球不落地,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做抛接球游戏时,教室里一片笑声,大家纷纷笑自己又没有接到球,笑球又落地。同伴之间相互鼓励,自信心、意志力、坚持力、互助、自助等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活动中慢慢地扎根在学生们的心底。学生们在慢慢地成长。

总结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主要指父母)对个体(一般指儿童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作用[1]。现代家庭教育是指发生在现实家庭生活中,以血亲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沟通、相互影响的互动教育。家庭教育有直接与间接之分,直接的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实施的互动教育和训练;间接的家庭教育指的是家庭环境、家庭气氛、父母言行对子女成长产生的潜移默化和熏陶。现代家庭教育应该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两个方面[2]。

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家庭环境的和谐了,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小杨的父母将小杨的教育交给长辈,交给课外辅导班,交给学校,造成了家庭教育与关爱的缺失,这种情况对孩子的学习与健康成长多有不利。

在辅导过程中,我首先给予了小杨真诚的关心,帮助他分析自己惧怕上学的原因,使其改变错误的认知;其次,通过与小杨父母、奶奶的沟通,让他们明白缺乏安全感才是导致孩子不肯上学,甚至一上学就呕吐的原因;最后,通过家校配合,营造安全温暖的环境,让小杨重获信心。

参考文献

[1] 叶立群,邓佐君.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2] 李天燕.家庭教育学[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编辑/卫 虹 终校/石 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