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毛毛虫”成长记

时间:2024-05-07

吴境仪

〔摘要〕今年12岁,正读七年级的“毛毛虫”性格内向,遇到问题时习惯采取回避式反应,不愿意上学。心理老师取得来访者的信任后,采取了如下的干预措施:每天进行自信心训练,允许自己不完美;练习成长性思维,帮助孩子改变错误认知;家校合作,与父母保持密切沟通。一段时间后,“毛毛虫”不再轻易逃避,开始专注地投入学习和生活,咨询效果显著。

〔关键词〕回避式反应;心理防御;青春期;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9-0040-03

教育,是先教后育,还是先育后教呢?在我看来,应该先育人后教书。提起青春期的孩子,人们常常想到的是“叛逆”“敏感”,殊不知,经历心理突变的过程,亦是成长和蜕变。我想借个案毛毛虫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不愿上学、离家出走孩子背后的心理诉求,也让更多的人读懂青春期的孩子。

一、个案情况与过程分析

第一次见到“毛毛虫”,是在她家。她今年12岁,正读七年级,成绩中等,性格内向。她不愿意上学,爸爸软硬兼施,拿她没辙。“毛毛虫”家住在出租屋的顶楼,单亲,和爸爸一起住在一个单房,房间里有一个上下铺,她住在上铺,爸爸住在下铺。青春期的女孩,正处在身体性特征迅速发展的时期,身体的改变本身就是一个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和爸爸同住一个房间,未免缺少隐私空间,压力更大。

我(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到达小单间,一抬头,“毛毛虫”闷在被子里,不愿意见我们。

班主任开始劝说:“好孩子,你怎么不上学呢?”

一片沉默。

班主任又开始说:“老师来看看你,你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还是一片沉默。床上那高高隆起的被子里藏着一个沉默的青少年,她似乎在做无声的抗议。

我知道,此刻无论我们说什么,她都不会回应我们,但是她很认真地听,躲在她安全的小角落,静静地听着。我开始转移话题,先建立我们之间的信任感。然后,我用一种诙谐的语调调侃她。这时候,我发现被子有了一点动静,也许是她一个姿势保持久了感觉累,也许是因为我的调侃,她偷偷笑了。但是,这个倔强的小孩,她依旧躲着,不愿意出来,也不愿意吭声。

像她这样遇到问题就躲起来的孩子,心理闭锁性较强。对不愿意上学的原因,多数情况下问不出来。青春期孩子,不愿上学的原因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学习上有挫败感,一种是人际交往出现危机。

班主任安抚她:“学习跟不上没关系的,老师会帮助你。”一片沉默。我轻轻地补充了一句:“是的,我们一起努力。你不相信老师吗?”这时候,被子里传出一个小小的声音:“不是。”我当下明白,孩子不愿意上学,不是因为学习的问题。于是我开始把话题转向同伴关系。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将感情的重心逐渐转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同伴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日益重要。同伴支持是社会支持系统里重要一环,孩子高度重视同伴关系,渴求在同伴中得到认可和支持,是青春期典型特征之一。

“我知道,你肯定觉得委屈。你不愿意上学,是不是在学校跟同学产生误会了?”

“嗯。”

“听起来好像误会产生后,你很孤独、沮丧。你这样躲在家里,因为你感到害怕,你害怕失去,也害怕面对。对吗?”

作为一种咨询技巧,共情要求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并对对方的感受做出情感解释。

沉默。这次的沉默,似乎更像是沉思。

“你希望解开误会吗?”

“嗯。”

“那你从被子里出来,老师会帮你解开你和朋友的误会的。”

被子里透出来一道缝,似乎在迟疑什么,而后又迅速盖上了。

“其实,老师也有过跟朋友产生矛盾,自己特别委屈的时候。小时候,我曾经和最好的朋友闹掰了。那时候,我在楼上,拿了一盆凉水泼了她一身。只是跟她闹着玩而已,没想到她要跟我绝交。当时我特别伤心,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但是误会不解开,它就会一直存在。这是你想要的吗?”

适当的自我暴露,不仅能传达出真诚,也注入希望和促进产生大家都一样的感觉,帮助对方考虑其他的不同的选择和观点。

似乎受到了触动,她从被子里钻出来,问我:“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我永远地失去了她。直到现在,我都很后悔当时自己没有主动去解开这个误会。老师不希望你也发生这样的遗憾。所以,你愿意跟我们一起回学校吗?”

她点点头。

那次家访之后,我们变得熟悉起来,她时不时会来办公室看看我,但她不怎么爱笑,遇到问题了,还是喜欢往我这里跑,害怕面对。

有一次,“毛毛虫”和爸爸吵架,离家出走了。我和她的爸爸满世界地找她,最后在麦当劳的角落里找到了蜷曲着的她。另一次,是在快开学的时候,“毛毛虫”一直不愿意回深圳,在被强行带回来之后,一眨眼工夫,她就不见了。这一次,她收拾了行李,买了一張远程大巴票。后来福建的奶奶来电,原来“毛毛虫”一个人搭大巴回老家了。

那天晚上,我给“毛毛虫”打了通电话,她哭着跟我说,她从小就是奶奶带大的,她喜欢老家,她想陪着奶奶。何况,老家还有表弟表妹以及小时候的玩伴,她没有那么孤单。而在深圳,爸爸不理解自己,她觉得很难受。

“毛毛虫”遇到问题,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逃避。她有如此丰富的感受,可是家长却浑然不知。

我给她爸爸留言:很多时候,当孩子提出一个任性甚至无理取闹的要求时,我们先不要急着否定她。听一听她的想法,再慢慢说出我们的感受,她会更容易接受。假如当时她坚持己见,也不要急着改变她,给她一点时间慢慢想,她终会明白的。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自尊需求很高,有时候蜻蜓点水引导一下,他们就懂了。但是,他们需要我们的尊重,我们要有耐心。

二、心理分析与评估

其实,“毛毛虫”并不是爸爸所说的“任性”“恣意妄为”的孩子,在我看来,她只是在遇到问题时采取了回避式反应。为什么“毛毛虫”遇到问题总是会选择逃避呢?

1.家庭结构不稳定,安全感缺失

“毛毛虫”的家庭结构不是常见的稳定三角关系,爸爸和她住在一起,生活紧密联系,但情感疏离;妈妈角色缺失,情感疏离。常年情感疏离的孩子,内心孤独,缺乏安全感,亦难以建立信任感。她不信任别人,又害怕失去,于是她选择了回避。

2.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時,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毛毛虫”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导致她产生压抑、否定、退行、潜抑行为,面对问题,她习惯性地选择回避。

3.自我同一性发展受阻,自信心不足

“毛毛虫”对于自我概念感到混乱,缺爱的她未能发展出完善的自我认识。她缺乏自信,缺少自己的价值评价体系,陷入自我角色混乱的心理危机。

4.缺乏成就动机,缺乏解决问题的相应能力

成就动机理论告诉我们,既不追求成功、又害怕失败的趋向最容易产生糟糕的生活状态。“毛毛虫”缺乏解决问题的相应能力,又害怕失败,于是逃避成了她最终的选择。

三、干预过程和方法

我知道,生活对待“毛毛虫”如此不公,没能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庭,她的社会支持系统并不完善。我花了很长时间跟进和干预她的心理状况。

1.每天进行自信心训练,允许自己不完美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天起床,对着镜子说一声:我很棒!我经常让她总结自己的优点,把它们记录在日记本上,鼓励她走上自我肯定的康庄大道。

2.练习成长性思维,帮助孩子改变错误认知

多数情况下,逃避问题的人往往采取固定化思维模式,不愿意面对难题,总想办法回避伤害,“毛毛虫”亦是如此。我常常鼓励她探寻自己的能力,并且积极挑战,解决新的问题,发展积极的问题应对机制,改变她固化的认知方式。

3.家校合作,与父母保持密切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虽然对于“毛毛虫”而言,爸爸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陪伴和教导期,但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是青春期的特点之一,在心理上,他们依旧渴望父母的关爱,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四、干预效果与反思

渐渐地,“毛毛虫”面对难题不再轻易逃跑,反而慢慢地多了一丝坚韧和成熟。充实的校园生活让她越来越忙碌,她来找我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是我内心却很甜蜜。她有了专注的生活,而我,在她最需要的时候,陪伴她走过一段路程。

不带敌意的坚持,不含诱惑的深情。“毛毛虫”变成了“蝴蝶”,她拥有了足够的力量独自前行,等待展翅高飞。这便是最好的结局。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丹堤实验学校,深圳,518109)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